<p>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朗朗读书声从钟寄一年级的语文教室传来,在这个冬风凛冽的下午,两个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画》的世界。</p><p> 12月2日下午两点,我校一年级语文老师在潘荣主任、陈国荣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文静老师、陈利芬老师分别执教《画》这节识字课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p><p><br></p><p><br></p> <p> 两位年轻老师不仅执教同一节课,也都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曾老师示范、指导。</p><p> 两位年轻的老师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先去曾老师的班上认真学习,观摩曾老师细致有序的教学活动,将曾老师流畅严谨的课程逻辑、课堂的知识点、有趣点一一记在备课本上,为后期自己的课程做准备。这节课使两位老师都感到获益匪浅,为授课思路指明了方向。</p> <p> 听课过后,两位年轻老师在一年级班中多次试教,走进学生中去,还原真实的课堂。在教学中预设问题、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曾老师在每一次听课后都会认真点评,从课堂流程到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会细心点评并且给出更加精彩的设计。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曾老师与两位年轻老师讨论课程到六点多的身影。</p><p><br></p> <p> 除了曾老师,办公室的桂老师、张老师、黄荣组长也很关心两位年轻老师。她们亲自去教室里听课,为她们的课程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环节间更加紧扣、过渡更加自然,共同优化课堂教学,同时年轻老师们也群策群力为两位老师课堂助力。</p> <p> 星期三的下午,先由文静老师执教《画》第一课时。文老师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4个汉字。文老师的课堂严谨有序,学生在文老师清晰思路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方法读汉字,加强对生字的学习。</p><p> 《画》的第二课时由陈利芬老师执教。陈老师通过泛读、齐读、点读等方式将“读式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读懂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美景。</p> <p> 精彩的课堂过后,先由年轻老师们点评,大家都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表示了认可和赞叹,从中学到了很多。如:文老师的班级管理和授课思路,陈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生动的语言。</p><p> 接着由潘主任进行点评,关于小低年段授课,潘主任提出了三点要求:1.声情并茂。小低年段的课堂要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学情与心理特点。2.要在情境中识字,发扬钟小的“读式模式让识字变得生动起来。3.指导学生有层次的书写,会写字、写好字,帮助学生进步。</p><p> 最后由区教研员、专家陈老师进行点评。陈老师对于两位刚入职几个月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示了惊讶与认可,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教研活动,敢于在教研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成长。同时陈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授课时减少复杂汉字的出现,不要给学生造成格外的负担,课件设计既要贴近教学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p><p> 年轻教师们都认真听着潘主任和陈老师的建议,在本子上逐字记下。这次推门听课大家都获益匪浅,让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识字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了教师们的成长。相信在教研活动的促进下,新老师都可以在讲台上更加自信!</p> <p>责任编辑:桂贤娣,黄荣</p><p>文字撰稿:郭菁晖</p><p>图文编辑:郭菁晖</p><p>审稿人:潘荣,黄荣</p><p>图片编辑:钟家村寄宿学校一年级语文组(桂贤娣,张文芝,曾凡兵,黄荣,罗婷,樊佩,文静,印度,万贝,姜依,许瑶艺,郭菁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