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引航】——走进刘娟工作站

小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教育充满思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课堂充满激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教学充满艺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职业充满幸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记录成长足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见证完美蜕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p> 站长风采 <p>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语文不应是虚无飘渺的,不是多媒体的整堂展示,而是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师生思想的互动。</p><p>理想的语文课是学生所想,思其所思,畅所欲言,是紧扣语言的特征,师生互动的心灵交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nbsp;&nbsp;刘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省教学能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级“青年岗位能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p> 精品课堂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材说明</b></p> <p>《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p><p>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学情分析</b></p> <p>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p><p>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目标</b></p> <p>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读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美,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仿写动物动作描写片段。</p><p>2.教给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p><p>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重点</b></p> <p>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进行仿写训练。</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难点</b></p> <p>教给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具准备</b></p> <p>观察记录单、多媒体课件</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过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nbsp;回顾内容,走近文本</b></p> <p>1.同学们,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这一课,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PPT出示:母亲 &nbsp;祖父&nbsp;翠鸟 &nbsp;&nbsp;羽毛 &nbsp;&nbsp;捕鱼 &nbsp;搭船)</p><p>2.谁能说一说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p><p>指名说(总结方法)随机指导:六要素串联法、题目扩充法、段意合并法·····</p><p>聪明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中学会知识,还能总结方法。看来这只翠鸟的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才能说得如此清晰明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nbsp;初读课文,欣赏“外形美”</b></p> <p>1.现在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p><p>2.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外形美丽 &nbsp;&nbsp;&nbsp;行动敏捷</p><p>3.聚焦“外形美”</p><p>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课文,找出哪里可以体现出这只鸟的外形美?</p><p>预设:</p><p>(1)我从颜色的多觉得他是一只美丽的鸟。“它的羽毛是·······”</p><p>(2)我从翠绿色、彩色、蓝色、红色这么多描写颜色词语体会到它很美丽。</p><p>(3)我从他这个句子“比鹦鹉还漂亮”体会到他的美丽,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鹦鹉还好看。</p> <p>谁想和这只美丽的翠鸟做朋友呢?出示视频:</p><p>看了这个图片你想怎么夸夸他?(指名回答)</p><p>那作者又是怎样夸这只翠鸟的呢?谁来读一读?指名1.2( PPT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枝头,多么美丽啊!)</p><p>预设: </p><p>你为什么这么读呢?</p><p>(1)我觉得看到这么漂亮的翠鸟我心里特别开心。</p><p>(2)我也想觉得作者从这里很喜欢这只鸟,因为他后边用了感叹号。</p><p>你真是一个有心得孩子,我们学习语文、品读语言文字,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字入手,就连标点符号都可以表情达意。</p><p>让我们和作者一样,带着这份美好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研读文本,探究“动作美”</b></p> <p>1.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一只小鸟站在自己的船头,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齐读第三自然段。</p><p>2.我心有疑虑的时候,这只鸟又给了我怎样的惊喜?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这只鸟哪里让你觉得意想不到?</p><p>3.交流汇报:</p><p>预设:(1)我从“冲”字觉得它飞行的速度很快。动作模仿</p><p>你能例句生活中的冲吗?(看来在动作描写中,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增强画面感)</p><p>(2)交流汇报 “一下子”“没一会儿”(像这样表示时间短速度快的词语还有哪些?)“一口”</p><p>(3)“吞”练习生活实际理解。</p><p>4.指导朗读</p><p>5.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精彩的瞬间吧!播放视频。</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四、读写结合,发现“生活美”</b></p> <p>1.除此之外老师还找到了一些精彩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快速阅读后,说说你的感受。PPT出示:(带刺的朋友、白鹅)</p><p>说说你的感受。</p><p>&nbsp;&nbsp;&nbsp;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比如我们身边的小动物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让你觉得记忆深刻或者饶有趣味,你也可以用上一连串准确的动词把他和我们分享一下。</p><p>&nbsp;&nbsp;我家的猫、狗、小乌龟、小仓鼠······(可以带动作示范、模仿)</p><p>语文的学习就是学会欣赏、乐于表达,现在让我们也试着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一个精彩片段,可以像丰子恺中的《白鹅》一样,加一些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p><p>3.学生练习片段,教师巡视指导。</p><p>4.上台展示,当堂评价提升。</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总结提升,追寻“为何美”</b></p> <p>&nbsp;1.同学们笔下的小动物们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把这精彩的片段变成一篇精美的文章?</p><p>留心观察生活;写一篇作文要布局谋篇;关爱生活中的事物。)</p><p>&nbsp;&nbsp;2.其实不光是这只可爱的翠鸟、还有冯骥才写的《珍珠鸟》,老舍先生的《猫》,还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都是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关爱这些朋友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六、作业设计</b></p> <p>1.读《珍珠鸟》《猫》</p><p>2.仿照本课的写法,从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p> 交流反思 <p>这节公开课我选取了《搭船的鸟》一课,因为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p><p><br></p> <p>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p> <p>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p><p><br></p> <p>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p> <p>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p> <p>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p> <p>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p><p><br></p> <p>但这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p>

翠鸟

学生

课文

观察

留心

动作

搭船

学习

同学

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