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疆战事回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两座空空坟茔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 在麻栗坡磨山烈士陵园,这里所见到的960多位烈士墓,其中有两座实际是空空的坟茔。虽然在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姓名、牺牲时间、简历以及部队代号等,但墓室中并没有他们的遗骸。这两位烈士一个名叫杨世缅,另一位叫何开华。这是我团进驻麻栗坡初期发生的一次典型失利战例。由于各种原因,此次战斗没有详细文字记载,仅在十五团(改编后为云南省军区边防二团)《戍边卫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1979年12月22日,二营8连小分队在排长赵仕忠带领下,奉命沿边境一线执行巡逻任务,途中小分队与敌遭遇,在回撤中由于指挥失误而迷失方向,导致尖兵杨世缅、何开华失踪。"</p> <p class="ql-block"> 杨世缅、何开华两位烈士生前系咱们十五团8连(芭蕉坪连队)的战友。1979年12月22日,该连遵照上级指示组织小分队由排长赵仕忠带领(共8名干战)前往中越边境二段13号至14号界碑的老邓弄地区执行侦察巡逻任务,配硅2瓦电台一部,每人携带56式冲锋枪1支,子弹120发,手榴弹各4枚,排长赵仕忠除携带冲锋枪外,还配手枪1支,子弹40发。小分队共分为三个小组。①尖兵组(2人):杨世缅(副班长),何开华;②指挥组(2人):赵仕忠(排长),李吉昌;③保障组(4人):寸永跃(电台报务员),吴跃强,吴少智,王志明。</p><p class="ql-block"> 22日9点30分,巡逻分队行进至老邓弄地区后,按时用电台第一次向连部报告了所达位置,经休息观察约20分钟后,小分队又按原定计划继续前行。其实,就从这个时间节点起,小分队巡逻路线逐步偏离原计划路线,并开始误入越方境内,只是他们全然不知。12点30分,报务员寸永跃第二次通过电台向连部报告所达位置(这时报告的地图位置与实际位置已经完全偏离),然后大家一边休息一边吃干粮。约30分钟后,小分队继续向前推进。</p> <p class="ql-block"> 行进中,战士们还发现了一口小水井,井内有清澈晶莹的山泉水不断涌岀,大伙纷纷取水解渴,并各自将泉水灌满水壶里,又继续向越方纵深行进。十多分钟后,在一片金色竹林的弯道小路上,排长赵仕忠突然发现在我尖兵组前方7~8米处有4名越军,其中最靠前的一名越军已经开始拉动枪机准备射击,赵排长立即卧身用冲锋枪向敌射击,先后打了3个点射。据紧随赵排长身后的战士李吉昌回忆:"排长卧倒的同时,我也赶紧卧下了,所以并没看见敌人。但排长开枪的同时敌人也开枪了,子弹就在我们周围乱飞。"赵排长打完3个点射立即站起身来喊了一声“撤!”于是带着李吉昌向后跑了30多米并与第三小组会合,两个小组又回撤约50米后,占领了一个小山包并抢占有利地形组织防御。这时报务员寸永跃当即通过电台用明语向连队呼叫:"一点四十,我已遭敌!"赵排长听到呼叫后,立即令寸永跃关闭电台,停止与连队联络,他的理由是怕越军跟踪电台信号追过来。此时,有战士提醒排长"尖兵杨仕缅、何开华还没回来",赵排长说:“他们地形熟,应该是跑回来了,说不定已经返回连队,我们赶紧回撤。"当天下午17时许,撤离途中的小分队听到越方(赵排长与敌遭遇方向)响起一阵激烈枪声,并听到"轰”的一声爆炸。</p><p class="ql-block"> 接到小分队"一点四十,我已遭敌"的呼叫后,连长杨树朝、指导员叶本森紧急集合连队干战62人,于22日14点沿巡逻小分队预定路线前往接应。由于该分队早前报告的地理位置与他们的实际位置相差太大,加上前方电台已关闭,故连队始终未能与前方取得联系,一直搜索到当天天黑后队伍才回到芭蕉坪。</p><p class="ql-block"> 23日早上8时,二营又派岀7连70多人由连长彭祖林带队到8连增援。后由8连连长扬树朝、指导员叶本森、7连连长彭祖林分头带队继续寻找。这次行动堪称边境线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大营救。7、8两个连队近200人分兵多路在国境线两侧数公里范围内大张旗鼓展开搜索,采取打信号弹、设爆炸点、吹军号、不间断电台呼叫、侦听等……。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搜寻,始终没能与失联的小分队取得联系。</p><p class="ql-block"> 话说赵仕忠所带小分队22日中午与敌交战后,由于回撤时较为慌乱,加上不熟悉地形和对地图判别错误,故撤回途中完全迷失方向,导致其20多个小时一直在国境线上的原始森林中绕圈捉迷藏。一直到了第二天(23日)下午16时许,赵排长等6人才自行返回连队。但尖兵杨世缅、何开华却一直没有消息。</p><p class="ql-block"> 仍在边境线上展开搜寻的7、8连各分队,一直到获悉"赵仕忠小分队已返回连队"的消息后,才于23日下午6点后撤回到芭蕉坪(8连连部)。</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8连一直不断派岀救援组到老邓弄国境一线继续展开搜寻,但都一直没有失踪战友的消息。12月26日,通过我方军事技侦情报获知,两名失踪战士已经牺牲,12月28日,越方电台还公开报道了越军在河宣省官坝县马黄坪地区打死两名中国特工。至此,搜寻工作才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芭蕉坪8连连部。右下图为8连当年连队干部:指导员叶本森(左一)、副指导员赵家昌(左二)、副连长顾长寿(右二)、连长杨树朝(右一)。</p> <p> 从昨天开始,我一直是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动笔写了这期《回顾》,我一边写一边在流泪,心里在滴血……</p><p> 回想当年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们(包括他们的家人)失去了太多太多,得到的太少太少! 以杨世缅烈士家人当年与部队交流的一些片断,我们就可见一斑-------</p><p> 1980年1月,杨世缅的父亲杨绍太给部队写信,说他的二儿子杨世缅随部队参战,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儿子的消息。杨绍太不久后接到部队的回信并介绍了相关情况:“杨世缅同志1979年12月22日随部队执行边界巡逻中,与敌人发生遭遇。激战中,由于山大林密,坡陡沟深而失去联系。至今查无下落,我们正在想方设法查找……”。</p> <p> 半年后,部队又给杨世缅家人来信,通知杨绍太到邮局领取杨世缅留下的193元钱,其中私人存款160元,3个月的津贴33元。</p><p> 杨世缅牺牲后,其父母一直想亲自到麻栗坡烈士墓看望儿子,但因二老贫病交加,卧床不起,始终没能了却心愿。2018年国庆期间,当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爱心团队成员来到云南省梁河县大厂乡杨世缅烈士家中时,才获知杨世缅的双老早已去世,大哥也病故了,家中只有腿残的弟弟和弟媳。谈起二哥杨世缅,弟弟说:“我们一直都想去,可是去不成……",最后,崔永元委托爱心团队向杨世缅烈士的家人捐赠2万元慰问金,并承担了弟弟、弟媳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二哥的一切费用。</p> <p class="ql-block"> 39年后的2018年国庆节,杨世缅的家人在崔永元爱心团队的帮助下,终于来到麻栗坡磨山烈士陵园与亲人相聚。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一一至今四十一年了,杨世缅、何开华两位烈士的魂体还在异国他乡的原始森林中游荡……</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恳请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手段,尽可能地早一点寻回两位烈士的遗骸,让烈士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他们的灵魂真正得到安息!</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国庆节,杨世缅的弟弟、弟媳在好心人小崔帮助下,来到麻栗坡磨山烈士陵园看望二哥杨世缅。</p> <p>下图为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1175.4高地向船头地区拍摄。照片右侧为芭蕉坪地区。(朱效悯 摄)</p> <p> 赵仕忠排长后来被弄到团部审查,被纪律处分。我参加昆明军区“兵要地誌调查"外岀期间赵仕忠曾住过我的床(在司令部接受审查时)。后来仅一年多一点时间,倒霉的赵排长在他弄丢战友的老邓弄地区触雷身亡。和前两位烈士同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p><p> </p> <p class="ql-block"> 烈士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 ①杨世缅,原35550部队芭蕉坪8连副班长,中共预备党员,云南省梁河县人,1957年10月生,1977年1月入伍,1979年12月22日在麻栗坡县芭蕉坪老邓弄中越边境地区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②何开华,原35550部队芭蕉坪8连战士,共青团员,贵州省织金县人,1956年7月生,1979年3月入伍,1979年12月22日在麻栗坡县芭蕉坪老邓弄中越边境地区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③赵仕忠,原35550部队芭蕉坪8连排长,中共党员,云南省昌宁县人,1954年10月生,1973年1月入伍,1981年6月13日在麻栗坡县芭蕉坪老邓弄中越边境地区执行任务中触雷牺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12.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