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p><p> —— 高尔基</p> <p>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每条建议都非常富有哲理,教师们都应该借鉴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这里我为大家阅读书中的第十条建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p> <p>第十期的阅读内容:第一次学习新教材</p><p>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p><p>这里说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p><p>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这里也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一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p><p>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 </p><p><br></p><p> 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p> <p>学习了第十条建议。</p><p>有的教师说</p> <p>有时我们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新授课,人人都在备,为什么没有取得良好的落实效果呢?原因很多,但关键一点还是教师备课时是否真的做到了对知识的通透把握,而不是想当然,蜻蜓点水。新授课,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等样样不能少,有心去做,力争做到极致。</p> <p>有的教师说</p> <p>感悟:教师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p> <p>有的教师说</p> <p>“第一次”是鲜活的,所以许多的第一次都是记忆犹新,很难抹去的,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及其深刻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深刻的第一次印象很重要。课前备课是关键,只有我们把课备好了备精了,让教材烂熟于心,上课时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这些后进生,让他们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能掌握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取得很大收获。</p> <p>还有的教师说</p> <p>感悟: 知易行难,面对新教材,对每个孩子都是崭新的第一次,而无数个第一次组成了人生。在每个第一次打上正确的烙印,我们收获真理;打上思考的痕迹,久而久之,我们收获思想;打上认真的态度,我们将受益无穷。</p> <p>每位教师都讲的真好!</p> <p>书中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p><p>我想说:千万不能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课的时候就掉队,要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差距,教师要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时候,给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应当走到这些学生跟前去,为他准备好专门针对他的作业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p><p><br></p><p><br></p><p><br></p> <p>“学无止境,教海无涯”。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