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七两一条街,七两一条街,走过别错过,橘子便宜了,足斤足两”,一个小贩在早市门口扯着脖子喊着,估计是来得晚没有占到好位置,这个小贩对着马路对面的水果商户吆喝着。本来这样吆喝应该有人相信啊,尽管橘子2元一斤,可是过往的行人并没有停驻,更没有围观购买。小贩歪个脖子,叼着烟卷,一只脚踩在电动三轮车箱板子上,斜眼瞅着过往的行人。有好事者说,公园门口那个“老好吃了,老好吃了”缺斤少两的跟他是一伙的。可能是小贩听到了,嘴里嘟囔着“一群傻B”,把“七两一条街”的口号录到喇叭里,满音量播放。过往的行人都是避而远之。</p><p><br></p><p>有的说小贩是泄愤,破罐子破摔,我卖不好也让你们都卖不好。“七两一条街”本是这个早市由来已久的潜规则,买菜购物,除了按照个数卖的咸鸭蛋、豆腐块,想足斤足两购买商品确实很难遇到。以至于在这个早市上买东西基本是看品相、看总价和数量,用老百姓话讲就是看堆。例如水果超市柿子单价3元左右,大多数早市都是2.5元,而这个早市就是2元,甚至十点左右散市的时候,还有1.5元一斤的。你觉得100%的差价,多大的利润啊。有的商贩就是本钱来本钱走,咋赚钱呢?大家都知道。以至于,有的卖菜的商贩一问价,就说“俺家保称,不缺斤少两”。</p><p><br></p><p>当看到特便宜的商品就要掂量掂量,卖肉的电子秤旁边总放着抹布,卖菜卖水果把称不对着顾客的,还有称放得不平的,还有的称上多一角钱的,都是有学问的。有一次,买点牛蹄筋拌菜,一小盘的量,一称重量,告诉我12.5元,我看到这家称放在她身后菜板旁,还有一块抹布。我让她把抹布拿走重称,才9.3元。从此以后,再也不买这家的东西了。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这家菜品不太好,拔堆货,但是便宜;这家足斤足量,但价格略贵一些;他家找钱总是算不明白账,遇到老人购物,总是把100元钱按照10元的找零钱。还有的每次称过之后,在价格基础上多给一点菜,弄得买家心情舒畅。哎,都是学问,都是手段。</p><p><br></p><p>实际上,卖东西也是一个良心活。在这样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中,厚道仿佛变成了隐形的存在,人人都为了一点小钱小利,想尽办法耍赖,占便宜。往往大都是停留在小聪明的层面,只看到了眼前而忽略了长远,只注重了小事而遗忘了大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p><p><br></p><p>殊不知,人最大的精明,就是厚道。</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