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泥水区里,梓源尝试把沾满泥的小手掌按在墙面上,按出了漂亮泥手印,这个泥手印引起了其他的孩子的关注,更多的孩子玩起了按手掌印的游戏。这是孩子玩泥和墙的第一次亲密接触。</span></h5> <h5> 在第一次按手掌印游戏后,孩子们的关注点渐渐地从地面转向了墙面,按手掌印游戏让孩子们在泥和墙之间有了更多的探索。这时,新游戏产生了--扔泥巴!</h5><h5> 一开始只是没有目标地扔,若溪第一个扔到墙上,喊着:“我扔到墙上啦,我扔到墙上啦。”其他孩子就也来尝试:“我的泥巴也粘在了墙上……”孩子们非常的兴奋。</h5><h5> 但同时,孩子们也发现不是所有的泥巴都能顺利地扔到墙面上,泥太稀了扔的时候会散在空中,泥太干了也沾不到墙上,于是他们就不断尝试和出合适的泥。</h5> <h5> 往墙面扔泥的游戏非常受欢迎,当我们再一次来到泥区时,若溪、梓溪、泽泽等几个孩子又开始了扔泥巴游戏。若溪大喊“我能把它扔到北京去,我舅姥爷就在北京。”其他的孩子听到了以后也鼓着劲想要比比看,于是他们就开始比赛谁能够扔的更高。孩子们每次扔到墙上就用手去指一指,大喊:“我的比你高,我的比你高。”</h5><h5> 这时候梓溪选择了另一面又高又细的墙,她觉得这样可以扔的更高一些。可是难度真的增大了,泥巴有时候不会那么准的落在她想要落的地方。</h5><h5> 梓溪就一直研究怎么才能扔到更高的地方去,于是她来来回回移动脚步进行尝试,最终确定了在靠近水管附近的位置就可以扔到高处。</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读与分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游戏中孩子们不再是随意的扔泥巴,而是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尝试达成自己的目标。</span></p> <h5> 第二天,孩子们又来到泥水区,兴冲冲的想在梓溪扔过的高柱子上扔泥巴试试看,只要扔的更高了,就欢呼雀跃,“我赢了,我赢了。”突然,一块泥巴落在了中间的小细柱子上,“哇塞,我竟然把泥巴扔在了这么细的柱子上,我真是太棒了。”于是更多的孩子都来尝试。但是扔到细柱子上是非常有难度的,他们尝试了很多次,投中的几率非常低,游戏陷入了一个困境。</h5> <h5> 这时郝程铎想出了一个主意:“咱们把小桶粘在墙上,往小桶里扔不就行了吗?”因为前期我们有和泥垒墙的经验,孩子们都感受到泥是可以用来固定砖头的,郝程铎就想到了要用泥粘水桶。但是我在听到这句话时,以我们成人的想法来说,小桶是比较滑的,有一定的重量,怎么可能用泥巴粘在墙上呢?但是我没有阻止他,我想多做观察,看看这些孩子会怎么做。</h5><h5> 郝程铎先用泥巴沾点水弄在墙上,然后把小桶粘在泥巴上,小桶竟然真的粘在了墙上。他说“咱们开始投篮比赛吧!”孩子们开始了投篮比赛,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小桶里面的泥球也越来越多,小桶掉了下来。</h5> <h5>【解读与分析】</h5><h5> 前期的玩泥经验给了孩子创新新游戏很大的帮助,持续在一个游戏区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对这个区更加熟悉,游戏越来越好玩,孩子们会玩、会创新,愿意挑战、愿意多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泥的特性、感受重量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h5><h5>【反思】</h5><h5> 在游戏分享环节,郝程铎分享了他投篮比赛,其他孩子觉得还是可以继续玩的,但是投篮的小桶太不结实了,容易掉,怎么才能继续游戏呢?泽泽说:“咱们可以画个圈,投在圈里!”</h5> <h5> 投篮比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念念不忘,在泥区,泽泽和他的几个小伙伴:梓溪、瑞然、一凡、淼淼,组成了一个“奥利给”小分队,搬来了一个很长的大梯子,但试了好几次怎么也搭不上墙。</h5><h5> 梯子太长,孩子太矮,对他们来说架梯子是非常有难度的,但他们还是不放弃继续尝试,泽泽在尝试中就发现应该把靠近墙面的梯子一头举高,另一头应该放在地面上才可以,但墙面支撑不住梯子。</h5> <h5> 泽泽:“没有支撑,我去找个支撑的管子来就可以了。”泽泽固定好管子就往上爬。管子摇摇晃晃的,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师这时就介入扶了一下,并确认这样搭梯子是否牢固。泽泽发现用管子支撑是非常不结实的,他又有了新主意:</h5> <h5> 泽泽:“我得找个牢固的东西才行,”他找到了前期孩子们为了支撑管道运水搬来的几个轮胎,“有了,就用轮胎吧!奥利给小分队,快来帮我一起搬!”淼淼、一凡、梓溪都来了,大家有负责举梯子的,有负责搬轮胎的……梓溪和瑞然搬了3个轮胎摞在了一起。</h5><h5> 一凡、若溪、淼淼等小朋友们把梯子抬高,准备留个空给第四个轮胎,结果梯子被小朋友们抬得越来越高。瑞然大喊:“梯子太高了,都飞到天上了!”淼淼也发现梯子高到她扶不住了,于是孩子们这时寻求老师帮助他们扶一下梯子,当老师帮助他们把梯子放矮时,发现梯子已经可以搭在墙边上了,于是大家合力往前把墙面当做支撑放倒了梯子。</h5><p><br></p> <h5> 于是,泽泽决定就这样爬爬看,淼淼、梓溪帮他用小铲子装上用来画画的泥,泽泽趴在梯子上画圈。但由于这次的画圈用了太长时间,投篮时间就不足了,孩子们约定下次再来投篮比赛。</h5> <h5>【解读与分析】<br> 在游戏分享时,这些孩子们把自己的游戏进行了表征,在表征时,孩子们把架梯子的过程画的十分形象,比如:梯子没有高出墙面时,人是爬不上去的,梯子高出墙面时,人才可以爬上去等。经历了架梯子的艰难,孩子们对这个过程印象非常深刻,亲身实践,让孩子对架梯子有了一定的经验。<br>【反思】<br> 经过第一次的架梯子,我们也发现,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长长的梯子难度较大,泥水区还需要更多的材料,于是投放了各种高度的梯子,等待孩子下一步的发现和探索。</h5> <h5> 再次来到画圈投掷的地方时,发现泽泽画的圈不是很清楚,泽泽决定重新画圈,这一次泽泽使用了矮梯子,一诺、淼淼都来帮忙扶着,峻熙还给泽泽准备了有泥的小桶,方便泽泽画圈,这次的圈画的就非常的清晰。</h5> <h5> 泽泽用棍子当起了裁判,大家有和泥的,有投掷的,郝程铎最后终于成功进圈啦。</h5> <h5> 中班组正直筹备运动会,在观看了射击酒瓶的视频之后,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这个项目用泥球投掷的方法可不可以进行,于是孩子们拿来了可比克桶,那摆在哪里呢?</h5><h5> 瑞然、一诺搬来了一个可以架高的梯子,大家想办法摆薯片桶,第一次摆的时候总往下掉,泽泽就觉得应该多放一些,靠在一起就不掉了,但是没有成功。</h5><p><br></p> <h5> 我问泽泽:“为什么薯片桶总是倒呢?”泽泽说:“因为这个梯子不平啊。”于是他就要去找一个平的东西。泽泽找来了砖块,终于成功摆好了薯片桶。</h5><h5> 泽泽又当起了裁判,每当打掉一个薯片桶,泽泽还开始记分:郝程铎1分,马瑞然1分,刘峻熙1分,但是这样总是记不住……</h5> <h5> 关于记分的活动还在进行中……</h5> <h5>【解读与分析】<br> 游戏中孩子们有合理分工,有负责准备泥的,有负责扶梯子的,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泽泽还自发当起了裁判。我们可以看到,中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游戏规则意识,理解规则,并制定了简单的游戏规则。<br></h5><h5>【反思】<br> 泥水区是一个让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的区域,充满了各种的可能性,这个玩泥记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发现了更多孩子的哇时刻,玩泥的游戏还在继续,期待着更多的故事发生。</h5> <h5>【下一步学习和发生的可能性】</h5><h5>1.探索如何记分,尝试各种可以代表参赛成员和代表得分项的标志,选出最适合计分的方法。</h5><h5>2.投掷比赛胜利后有什么奖励?通过提供运动会相关视频,完善投掷比赛项目流程,设置颁奖环节。</h5><h5>3.投掷活动的迁移:利用沙包或其他代替物进行投掷比赛;尝试用不同的部位投掷,比如踢球击中目标或者打保龄球等。</h5><h5>4.搭梯实验,梯子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做各种尝试。</h5><h5>5.投掷比赛中的选手位置变化和投中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置投掷线。</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