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读王双忠主席《才情,总是在一意孤行》有感</p><p><br></p><p><br></p> <p> 欣闻我们昌黎县的文联主席王双忠老师出版了散文诗集《走过的地方,皆是风景》一书,我一下子被这文艺范的题目吸引住了,当我拜读到书中《才情,总是在一意孤行》这一篇文章时,我感触颇多。</p> <p> 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散文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个人觉得读散文诗除了是和文本以及作者对话外,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人生经历进行的人生独白,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自己“见自己”的过程。</p> <p> 人生或许终归是一个人的旅程。有人同行的时候,我们享受快乐;无人同行的时候,我们欣赏风景。正如作者在这首诗开头写的那样:“独行的日子,路上全是风景,无论风沙横行,亦或是溪流潺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走过了一个个人生低谷,必将迈向一座座人生的巅峰!</p> <p> 作者说“是路,总得有个终点,哪怕是拐弯,也要并入另一方行程。是水,总得有个归宿,哪怕是涓流而逝,也得渗入土壤,归根良田。”是的,我们选择的每一条人生之路都有一个终点,这个终点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或许在这人生路上我们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又或者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由于一些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不得不选择了放弃。但不管怎样,或许都比“糊里糊涂地走着,没人图想枯藤老树,误入天涯路,其实无路”要好,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生,有目标地走在希望之路上,要比漫无目的的人生更有意义。</p> <p> 或许,走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还会被“老屋”所牵绊。“挽留落日余晖,便是故乡情。”是的,每当夕阳西下,我们便会回忆起旧时老家房顶上的袅袅炊烟,想起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这情景便如作者说的那样“无数次牵扯浪子的眼睛,老得像祖辈的祖辈,把心抻得好紧”。我们何曾不是飘荡在外的风筝?那风筝线永远攥在故乡的亲人手里。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古人说的那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作者说“上了年纪的人想归乡,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总想融入祖辈耕织的土壤”,也许这句话里包含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矛盾,又或者还包含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p> <p> 从事两种职业的人对故乡的思念更深沉:一种是战士,另一种是作家。作者说“勇士不怕战死疆场,哪里的疆场都是故乡。文人最爱回乡省亲,光宗耀祖,沉落尘埃。”这让我想起曾经是战士的作家沈从文也说过:“一个战士要么战士沙场,要么回到故乡。”不管是文人还是战士,不管是活着或者死亡,故乡都是我们永远追随的梦。</p> <p> 其实,不仅是男人,女人何曾不是如此?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女人离开娘家的时候,婆娑泪眼,因为再回来已是客。”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当自己出生的那个家变成了娘家,父亲虽然还是那个父亲,妈也还是那个妈,却只因“出嫁是涅槃,风俗影杀了归途”,所以有些时空我们终究回不去。但是,我们却也不能因为留恋家而不出嫁。“人,总得找出一条出路”,而这条出路终会让我们“条条大路行走,坦然自若”。</p> <p> 我们人生的路必须自己选择,自己去走,如作者所说“尝试一条路,善于打磨自己,粉碎成另一种方式”。既然有了目标,就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和梦想离得更近。如果“没有卖点,就找出卖点的路口”。梦想不是为了迎合你而出现的,它是需要你不断去调整自己,用自己最好的状态遇见它。相信吧,“总会有一条路适合你,只要你别老站在出生的地方。” </p> <p> “鸡,叫醒了一个清晨,告诉你,天涯四方。”朋友,离开你的舒适圈,开启你的追梦征程吧。用你自己的才情“一意孤行”一次,哪怕失败了,也会对自己说:“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