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8)金沙江、会理

天宫一号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皎平渡从容地过了江。罗炳辉将军率领红九军团担任主力红军的后卫,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的巧家渡口,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72年2月,周恩来接见驻杭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回忆长征时说:“罗炳辉同志不错呀,对游击战术有研究,运用得很好,他指挥打仗很有办法,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遵义会议后,九军团在担负掩护中央和主力红军的任务中,曾一度单独作战,打了不少胜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九军团在翼侧牵制,阻击敌人,掩护中央和主力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是很有功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 &nbsp;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毛泽东作了总结发言,史称“会理会议”。</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略正确思想。对林彪的所谓“走了弓背”的意见和他给中央三人小组要彭德怀任前敌指挥的信进行了批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议还印发了林彪给军事三人团的一封信,彭德怀这时才看到信的内容,毛泽东在会上特别针对林彪批评说:对于战略战术的问题,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既然信的内容也牵涉到彭德怀,彭德怀在会上也发了言,批评林彪的信说:“遵义会议才改变了领导人,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周恩来、朱德等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充分肯定了这一阶段的巨大成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议批评了林彪要求撤换毛泽东、朱德军事指挥和反对机动作战的错误,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坚持了正确的军事路线。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是毛泽东误认为是彭德怀指使林彪写信,在会上对彭德怀做了尖锐的批评,由于当时战事吃紧,为了从大局出发维护团结,会上并没有对此深入讨论。面对毛泽东的误会和批评,彭德怀自己没有马上申明,他以为当事者林彪会事后自己申明或事久自然明,也没有找林彪去谈,但是此次会议出现的裂痕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越来越清白,高层领导间的误解越来越深,为后面的庐山会议埋下了伏笔。</p><p> 会理会议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包围的作战方针。会议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滇黔边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立即北进,抢渡大渡河,向红四方面军靠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后,中央红军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北上四川开路。</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会理古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会理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是古西南</span>丝绸之路<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必经重镇,现仍保存着600多年前的明代古城楼拱极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  拱极楼是会理古城北门,又称城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96年),是会理最古老的建筑。城楼朝南的城门匾额上题写有“永固北辰”大字。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即北极星,方位居中而众星拱之。北面城门题写有“望帝”,遥望皇朝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 会理建置的历史是从西汉元鼎六年开始的,城池的建立则以元初修建的黄土城为标志,这就是今天的外城。后经过明清对外城的续建以及东、西、北三关,才基本奠定了这个由古道和大江交汇拱卫着的城池。</span></p> <p class="ql-block">望帝</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凌霄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钟鼓楼又名“凌霄楼”,是会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此楼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当时的会理知州主持修建,到乾隆年间两次改修和补修。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只有座基尚存。光绪三年(1877年),会理一位名叫马见田的致仕回家,一心想要修复。进京时,</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他曾在北京细心地观察和研究过</span>故宫<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紫禁城角楼的造型和设计,并依照制作出模型,然后聘请名师进一步设计后方才施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880年,历时3年修建,一座精致不失雄伟的凌霄楼竣工。全楼共3层,20柱落卷洞台基,五星抱月亭顶,八分水。楼高15米,基座22米,另外宝顶3米。新楼画栋雕梁,流光溢彩。东、南、西、北四方匾额分别为“紫气东来”、“长庚西映”、“彩焕南天”、“光分北极”。基座四方门洞上方石刻横匾分别为“兴仁”、“崇义”、“文治”、“武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 <p>武安</p><p><br></p><p><br></p> <p>文治</p> <p>興仁</p> <p>崇義</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会理古城格局,自明初建立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内城主要街道以钟鼓楼为中心,呈十字形延伸到四城门,成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四条主要街道,组成了“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的四街三关(即东关、西关、北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span></p> <p>  会理会议 后记</p><p> 庐山风云下历史冤案的澄清</p><p>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庐山会议。时任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对于会议未能透彻地解决问题和统一认识深感忧虑,于7月14日以“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对大跃进开始后“浮夸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意见,希望能得到毛泽东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会议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阅信后加上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批示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并在政治局常委几个同志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随后,会议转入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阶段。毛泽东提出对彭德怀要采取“对事也要对人”“新账旧账一起算”,其中就包括会理会议的问题。这让彭德怀非常惊讶和失望。但与历次提及此事时不同,有人为彭德怀开脱。这个人就是林彪。虽然林彪在会上极力攻击彭德怀,但当毛泽东提及会理旧事时,坐在藤椅上的林彪胀红了脸,不紧不慢地插话说:在长征途中他给中央写信,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由彭德怀来指挥作战,他事先没有同彭德怀商量,是他自己决定写的,与彭德怀无关。林彪的一番表白,终于澄清了事实,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为彭德怀洗雪了一桩历史冤案!</p><p> 或许是因为疙瘩结的时间太长了,会理旧事在毛、彭关系上投下的阴影始终没有彻底消除,从而给历史留下了遗憾。历史遗憾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我们不禁要问:林彪20多年何以一直缄口不言?是不是他觉得顺水推舟,把反“毛泽东”这一沉重历史包袱让彭德怀背下去对自己更合算?而在庐山会议上,他又为何当众站出来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是不是因为此时此刻权衡利弊,他觉得还是赶快与彭德怀撇清,表明在历史上自己同彭全无瓜葛为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恐怕只有林彪自己心里明白。这样的历史包袱太沉重了!这种澄清来得太晚了!正如彭德怀在自述中所说的:“在这二十四年中,主席大概讲过四次,我没有去向主席申明此事,也没有同其他任何同志谈过此事。从现在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应当谈清楚的好,以免积累算总账,同时也可避免挑拨者利用,以后张国焘利用会理会议来进行挑拨,我说是小事情,是我不对。像会理会议,我没有主动向主席说清楚,是我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