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以美育人,做培根铸魂的美育践行者

东城区中学美术教研室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美术教研室组织全体中学美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网络视频形式认真聆听、学习了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体育艺术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老师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这一文件的制定及文件主要内容进行的解读和宣讲。 视频观看学习前,中学美术两位教研员赵明茹老师和马彧老师就《意见》学习中的要点特别强调并提出要求。 首先要明确学习要点。 第一,此次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是对美育最高级别的表述,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意见》作为国家对美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的最高站位。 第二,是从育人的高度认识美育。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意见》全面阐述了美育的多元化育人功能。 第三,文件内容全面,要求刚性。既有课程、教学、条件、保障四个方面工作全面推进的整体、宏观布局,又提出了每个方面工作的改进思路、实施路径、基本举措与具体做法,这些都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真招、实招和硬招。 马彧老师指出针对初中教学应强化探究性学习力度,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提升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和评价的真实性、具体性、多维性和全面性,以此完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赵明茹老师指出高中教学应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的引领,加大学科融合力度,完善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力,加强科学定位的认识目标,提升教师教材建设的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凸显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在两位教研员的引领下,东城区中学美术学科全体教师通过网络视频形式认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讲座的主要内容围绕《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特点和重要创新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意见》出台的背景源于三个新方面。即新机遇: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更加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美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新挑战:学生的艺术审美生活趣味更加多元,学校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新要求:艺术教育的以美育人目标更加明确,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的改革思路更加清晰。为此必须出台《意见》。 《意见》的主要特点一是顶层设计站位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二是发展目标定位准。强化了美育工作的育人成效,凸显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要求。三是问题导向思路清。聚焦和针对现阶段学校美育开课率不高、活动面不广、师资不够、场地不足、评价不硬等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四是实施路径措施实。路径和措施聚焦问题,目标明确,既有清晰的理念,更有具体的做法,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贯彻落实和落地。 《意见》的重要创新在于在美育及其育人价值导向上,丰富了美育内涵,拓展了育人价值,坚定了正确方向。在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上,强化了融合理念,完善了课程设置,加强了教材建设。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上,创新了教学模式,构建了展演机制,推进了评价改革。在改善美育办学条件上,夯实了队伍建设,强化了硬件建设,建立了帮扶机制。 聆听了郭声健老师对《意见》的梳理和解读,东城区全体美术教师内心十分澎湃,深受启发和共鸣,更加坚定美术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纷纷在讨论区留下的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相信有《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的强有力的引领,有先进的改革创新理念和创造性实践举措的切实落实,相信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迈上新的台阶,相信美术教育教学也将同样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div>文字编辑及制作/刘晶</div><div>审稿/赵明茹 马彧</div>

美育

育人

意见

美术

全面

教学

学校

学习

工作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