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纽约到华盛顿的高速公路据说是一大景观,我们没走公路;民航也很便宜,我们也没乘飞机。我们选择了坐高铁,为的是体验一下美国铁路是什么水平。 </p><p> 到了纽约车站,我大吃一惊。车站坐落在一片楼群中,汽车停在车站门前的人行道旁。进出的门很大,门的上方横着一块二三十公分宽、两三米长的牌子,写着车站名称。这个门面还不如国内的中型超市大,与国内较大城市那种地标式建筑的火车站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小朋友!</p><p> 最别扭的是在国内火车站,所有车辆离很远就被圈在外边,人背肩扛呼哧带喘才能进入候车室;进了候车室,还要绕若干路才能到达候车区。</p><p><br></p> <p> 进入候车室,没有国内车站的分配厅(即聚散旅客的空间)那种布局,靠墙一侧一溜排开商饮服务门店,更像一个大型超市的剖面; 另一侧是一排去往站台的通道,中间稀稀拉拉摆着一些排椅。想必在美国一不用在车站购票,二不用到车站候车,有点象地铁那样随来随走。所以要那么大的车站干什么?</p><p> 纽约到华盛顿乘高铁大约三个小时左右。这条高铁的最高时速好像是200公里左右,列车速度起来后车厢开始摇晃;经过道岔晃动更加明显。这种感觉在国内高速铁路上是不允许的,即使一级铁路发生这种情况,也会被定为病害整治区段。有专用检测仪器通过GPS系统准确地标明地点,或者专业人员添乘凭感觉判断反馈信息。</p><p> 减速时向车窗外望去,路基上的碴石里出外进颇显凌乱,路肩上杂草丛生。而国内铁路的路基路肩整齐划一,要达到“几条线”标准;更有甚者在路基的碴石边上用白石子摆上一条白线,远远看去煞是美观。然而,这个标准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线路工人除了整治病害就是给线路“整容”,很多都属于锦上添花,于列车安全关系不大。</p><p><br></p> <p> 每到停站,我都要仔细看看沿途小站的设施和人员作业。总体感觉是相当陈旧,站房简陋,站台破烂不堪,车站围栏到处断条,裸露的地面树丛杂草肆意生长;看不到什么工作人员。列车上也是如此,一路上只有一个胖胖的黑人女列车员来回巡视了几趟,一边走一边在座椅上放小标签,好像是旅客的到站信息,再无任何服务。</p><p> 华盛顿车站一改我的感观,候车大厅富丽堂皇,仿佛置身于五星级宾馆的大堂。左一堆右一摊的酒吧、咖吧散布在宽敞的空间,旅客像绅士一样三俩一伙悠闲自得地品饮候车。走出候车厅,车站大楼造型美观,风格独特,颇有美国首都火车站的风范。</p><p> 就是这样一条低于国内速度很多的美国高速铁路,以安全、实用、简约为要旨,不单纯追求外观和形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