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初冬的山城在经历约一周的晴好天气之后,终于回到了冬天本来的样子。气温虽然骤降,但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对田野考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202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蓝师带领下,陈俊梁师兄、陈俊宇师兄、田学芝师姐、张莲卓师姐和我对历史时期的小川北道东段部分进行了考察。</p><p> 小川北道从广义上讲,它是成都与宜昌之间的一条陆路交通要道;从狭义上讲,它就是连接成都与万州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与长江、岷江线路的川东水道相比,小川北道更为便捷,能够节省大量路途花费的时间。</p><p> 此次考察,是继上次明代金牛道考察之后又一次以巴蜀地区现存古代交通路线遗址为主的田野之旅。地点涉及南充市的嘉陵区、高坪区和蓬安县,达州市的渠县与大竹县,以及重庆市梁平区。</p><p> 沿着前人的足迹,走前人所走过的路,置身于历史研究的特定环境之中,感悟历史的沧桑巨变。这对我而言,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终身难忘的经历。</p> <p> 11月28日中午一点,从学校出发,沿着兰海高速一路向北。经过合川时,因为遇到高速修路,导致比正常条件下晚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半,抵达南充市,在南充驶离高速后,与陈俊宇师兄会合,开启在南充的考察。</p><p> 考察第一站为八角铺。此地是过去由顺庆府到成都府间的一个驿铺,位于今天南充市嘉陵区西兴街道花园乡。目前八角铺地名已经消失,具体地址位于花园乡的一处小山上。在当地任世华爷爷指引下,走过一段石板台阶后,我们来到过去八角铺所在地。图为蓝师在八角铺为我们讲解这段古道的历史。</p> <p> 八角铺附近长有一大片藿麻,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杀伤性”,一旦人体接触,刚开始会有阵阵针扎一样的剧痛,之后就是麻麻的感觉。由于缺少防备心 当我伸手清除石板路上的杂草时,不小心手碰到了藿麻,其带给我的麻感直到第三天才完全消除。</p><p> 八角铺房屋已经完全坍塌,留下一片断壁残垣。结束对八角铺的考察后,我们离开花园乡,前往回龙铺村考察。图为下山路上的蓝师背影。</p> <p> 回龙铺村位于318国道旁,村中房屋沿着国道两侧分布。历史上是小川北道顺庆府(南充)至盘龙(今龙蟠镇)之间的一处歇脚休息之地。图为318国道旁村民修建的菜窖,里面储存有红苕。乍一看很像崖墓。</p> <p> 回龙铺村规模不大,在村中见到的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很多外出务工。图为该村整体风貌。</p> <p> 在回龙铺村,75岁的唐镇海(音)老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附近的小地名,老人直爽豁达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为唐爷爷与蓝师在回龙铺村中古道遗迹上交流。</p> <p> 离开回龙铺村后,沿318国道向西行至五龙村。该村曾名“乌龙”。五龙村规模较大,有相当数量的村民自建房屋。村中83岁的任大英(音)老人带我们找到了古道遗迹。图为五龙村菜地、古道与民居。</p> <p> 五龙村老街位于一排新修的房子背后,我们穿过一条很窄的巷子后就进入老街。街两旁的老房子大多年久失修变为危房,不时有瓦片掉落。行走在这样的老街,必须格外小心。图为任爷爷带我们在老街上看这里的老房子。</p> <p> 走到五龙村老街的尽头,发现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石板路。这一段石板路的条石没有被毁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仍具有使用价值,故而附近人们没有将其用作房屋修建等。</p><p> 结束五龙村考察后,我们折返向东,路过西兴街道时稍作停留,因天色已晚,于是回到南充市区。当晚夜宿高坪区。</p> <p> 11.29上午,我们都先来到高坪区青松乡高坪街。这里紧邻南充高坪机场,还有几处即将坍塌的老房子。图为空旷寂静的青松乡。历史上由成都至万州的老大路就从这里经过。</p> <p> 高坪机场的阻挡,使得我们不得不绕行一段距离才能接续。图为站在高坪区青松乡看到的高坪机场。</p> <p> 离开青松乡,向东出发,来到机场东侧不远处的“一碗水”村。一碗水得名于村中古庙前的一口泉眼。如今这口泉眼早已消失,但地名却保留下来。图为一碗水村古庙石阶。</p> <p> 结束对一碗水村考察后,我们来到高坪区老君街道。图为老君街道主街一家商铺前挂的香肠,看上去十分诱人。</p> <p> 老君街道目前所剩古建筑不多,大多数传统建筑已经消失于城市化的滚滚浪潮之中。图为行走在老君街上。</p> <p> 目前老君街道有一座古桥,但是根据乡民们讲述,这座桥应该不是老大路上的,而是附近村民为了满足自己出行修建的。桥的年龄不得而知。图为老君街道古桥。</p> <p> 老君街道商贸街是保存古建筑较多的一条老街。商贸街的老房子许多发生倾斜,看上去十分危险。</p> <p> 结束老君街道考察,我们来到东观镇观音桥村,试图寻找观音桥。图为东观第二小学附近一座桥梁,本以为这就是观音桥,没想到古桥的位置位于东观第二小学东墙之外。</p> <p> 古桥现在已被冲毁,现在东观第二小学东墙外的桥梁是该小学为了满足学生上下学而在原址重修。</p> <p> 走过小桥,沿着老大路的往东走了一段距离,发现这一带石板路路基还在,但石板已经消失不见。临近中午,我们前往东观镇。</p> <p> 东观镇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这里正在打造传统风格的古街。图为东观镇老街。</p> <p> 站在东观镇老街看到螺溪河对岸有一大片传统建筑。</p> <p> 东观镇有一条螺溪河穿镇而过,河道宽阔、水面平静。</p> <p> 每次出来考察,都会品尝一些美食。当天的午餐便是品尝东观镇当地著名的尖椒鸡。与缙云醉鸡、碓窝鸡、芋儿鸡、丰都麻辣鸡、汉阳棒棒鸡等相比,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巴蜀地区美食多样,各有千秋。</p> <p> 在东观镇吃过午饭后,与俊宇师兄道别,我们来到高坪区长乐镇楠木岭村继续考察。在楠木岭村,我们询问当地村民杨流刚伯伯,他带领我们找到了该村保留下来的一段古驿道。图为杨伯伯与我们在下山途中。</p> <p> 离开长乐镇楠木岭村,我们来到兴旺镇。这里以前叫“兴龙”。我们首先找到了兴旺镇的摩崖石刻附近。图为兴旺镇一座庙宇。</p> <p> 兴旺镇摩崖石刻“王道荡平”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东来西往的游子经过这里,看到这四字时,心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思考吧。</p> <p> 兴旺镇摩崖石刻附近的石拱桥,这是“老大路”必经之地。由于下游不远处修建堤坝,使得水位上升,石拱桥有一部分位于水面之下。</p> <p> 走过石拱桥后,能够看到一段保存较好的石阶。我们继续向前走了一小段后就返回,前往下一个站——断石桥。</p> <p> 断石桥也被洪水冲毁,但是当地村民为了出行方便,又将其加以维修,使其继续发挥作用。断石桥水位很高,若不是走近,很难发现其桥墩。</p> <p> 断石桥附近还有一处泉眼,遗憾的是,如今这处泉眼已经干涸,周围环境亦是杂草丛生。</p> <p> 离开断石桥,我们来到济渡镇。济渡镇古建筑数量所剩不多,我们找到了当地一座老桥。让我诧异的是,老桥附近有一座房屋建在河道上,很像那种干栏式建筑。</p><p><br></p> <p> 济渡镇古桥附近一座颇具年代感的老房子。</p> <p> 离开济渡镇,我们来到罗家镇。罗家镇有东街和西街,这两条街上的古建筑数量较多。罗家镇西街位于山坡上,地势落差较大。图为罗家镇西街。</p> <p> 结束对罗家镇考察后,我们路过南燕乡,这里以前叫滥元子,体现了地名的雅化。在南燕乡稍作停留,之后就来到杜家岩村。在当地村民唐廷华(65岁)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杜家岩村古道遗迹。</p> <p> 杜家岩村古道遗迹是在巨大的岩石上开凿的,保存十分完好。这一段古道遗迹是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最为完整的四川古代交通道路遗迹。图为在杜家岩村合影,左二为当地村民唐廷华。</p> <p> 离开杜家岩村时,天色已晚,考虑到去往渠县县城仍需较长时间,于是决定当晚在宝城镇住宿。前往宝城镇的路上,途经新市镇,我们对新市镇完成了考察。图为在新市镇与当地几位老人交流。随后,在夜色中,我们结束了当天的考察。</p> <p> 11月30日,首先对宝城镇进行考察。宝城镇的古建筑所剩不多,对其进行拍照后便向沙石坡进发了。图为宝城镇一处坍塌的古建筑。</p> <p> 沙石坡因有一巨石而得名,先民们在巨石上凿出石阶、开辟道路,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图为沙石坡古道遗迹。</p> <p> 沙石坡下一站为有庆镇。有庆镇在以前名叫吴家场。图为有庆镇镇政府。</p> <p> 有庆镇目前还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为了防止这些老房子被雨水进一步侵蚀,当地人在老房子上方搭了一层隔板。虽然这一举措在外观上影响了古建筑的风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古建筑的寿命。</p> <p> 结束对有庆镇考察后,我们沿318国道继续向东出发,抵达中滩镇。目前在中滩镇老街上已经很难见到传统建筑,有一座石桥连接着中滩河东西两岸。图为中滩河桥,有一位阿姨在桥下洗衣。</p> <p> 中滩镇下一站为五龙桥村,这里曾经有一座十分漂亮的牌坊,可惜毁于上世纪。今天的五龙桥也是在原址上重修。但是在五龙桥村的小河沟边,发现了人工凿出的石阶。询问当地村民,了解到这里以前河流水位较低时可以趟水而过,后来下游修建河堤蓄水后,就不再使用了。</p> 今天的五龙桥。 测量石阶的宽度,大约有110厘米。 五龙桥村只剩下一些老人从事农活,年轻人都出外务工。图为蓝师与当地村民交流。 <p> 离开五龙桥村,我们来到万家寨村。该村位于渠江边上,有几处保存较好的老屋,村中民众以万姓为主。图为刚入村时看到的一处规模较大的二层老屋,走进一看,这处老屋十分破败,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p> 在村民指引下,我们来到万家寨原址。这里位于渠江边的高地上,站在万家寨能够俯瞰渠江水。四川盆地过去曾有许多寨堡,它们大多是为防范白莲教而建。图为万家寨内的一处四合院。 <p> 万家寨村附近有一处天主堂,其建筑规模较为庞大。一开始我们只是看到了这座建筑的轮廓,并不知晓它就是天主堂,还以为这是某一个寺庙。待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就是天主堂,其位于渠县公安训练基地院内。由于天主堂的大门被锁,只能是隔着铁门对其进行拍照。</p> 天主堂旁边就是渠县公安训练基地大楼,看样子已经荒废一段时日了。 <p> 离开天主堂,我们来到渠江渡口——李渡。看到对岸有渡船,但联系渡船经营者却得知他并不在对岸,我们只好绕行渠江县城前往对岸李渡镇。李渡在传统社会是一处重要的渡口,由川东地区前往成都,这里是必经之地,由此可以遥想当年码头船业之兴盛。图为远眺渠江对岸的李渡镇。</p> <p> 俊梁师兄用小型无人机对李渡码头进行了航拍。</p> <p> 图为在渠江大桥上拍摄的渠江县城。这个时节渠江水位很低,有大片的河滩显露出来。</p> <p> 大概经过二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了李渡镇。李渡镇有一条盐行街,街两旁以传统建筑为主,行走在这条街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来到李渡镇渠江边码头处,看到宽阔的渠江,脑海中却想起了“渠江水,长啊长”那首歌颂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歌谣。</p> <p> 离开李渡镇后,我们来到合力镇双土社区,这里以前名叫“双土地”。图为双土社区(双土村)的一棵参天古树。</p> <p> 恰逢当地有一户人家办白事,时值中午,看到了人们吃席的场面。四川方言称这种宴席为“坝坝宴”。</p> <p> 在双土稍作停留,我们就继续前进,来到卷硐镇陡梯村,这里有一条石板路通向卷硐镇。图为陡梯村的传统建筑。</p> <p> 通过询问陡梯村村民,我们找到了石板路入口,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开始爬山。图为古道上的一座小桥。</p> <p> 卷硐镇这一段石板路保存较好,虽然是杂草遍布,但是其轮廓还算清晰。路边栽种有许多橘子树,这个时节正是橘子成熟的时候,但是却不见有人采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由于人力成本、运输费用等因素,不去采摘、任其生长成为了无奈选择。我们尽情地品尝橘子,那些酸中带甜的橘子缓解了几分行走山路的劳累。</p> <p> 随着地势抬升,我们逐渐爬到山腰处,站在这里能够看到由李渡到双土再到卷硐的古道,基本上是沿着一条山脊分布。蓝师在田野实践中教学讲解,这种经历体验弥足珍贵,给我以深刻印象。</p> <p> 杨芳摩崖石刻位于古道旁边,刻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距今已经有166年历史。“高尔不危”四个大字,格外的雄浑壮阔。</p> <p> 杨芳摩崖石刻再往上走不远,就是观音寺。这座寺庙有明显的翻修痕迹。当地村民讲,从观音寺开始的一段石板路,叫做“百步梯”。走上百步梯后,就抵达卷硐镇核心区域,当天午饭便是在卷硐镇品尝当地著名的坛子肉。</p> <p> 卷硐镇下一站为船石村。在国道旁边的区域被当地人称为“杨家新店子”,在村内有断断续续的石板路。图为在杨家新店子拍摄的菜地、水塘与小山丘。</p> <p> 离开船石村再往东走,便进入大竹县境内。第一站为九盘村。在九盘村,我们找到当地一位77岁的村民张思良(音)爷爷,在他的指引下,前往“七块碑”考察古道遗迹。图为站在国道旁边拍摄的九盘村。</p> <p> 七块碑所在的地方有一处农家乐。这段古道路基宽阔,大约有4米之宽,是历史上大竹县与渠县两地之间交通要道。如今虽然道路已废,但是轮廓依然完好。在巨大岩体上开凿出的石阶长满了青苔,仿佛依旧在诉说着这条古道往昔的繁华。</p> <p> 在七块碑古道旁发现一通石碑及几块石雕构建,据张爷爷讲述,那些石雕是原先一处牌坊被毁后的残件。图为我们发现的一通石碑,上面记载了一些人名,据此推测应当是一通功德碑。历史上的巴蜀先民为与外界联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谱写了极为壮丽的英雄史诗,他们的名字理应被永远铭记。</p> <p> 图为张爷爷站在古道上。在田野考察中,像张爷爷这样熟悉一地情况的老人已经不多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抢救那些即将消失的乡土地名。否则再过一二十年,当这些人逐渐老去,到那时再去田野考察寻觅历史,将是无法挽回的遗憾!</p> <p> 在张爷爷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石拱桥。这座古桥没有被记入文物地图集中,茂密的杂草几乎将其吞噬,若不走近,很难发现古桥的存在。</p><p> 当天结束对七块碑的考察后,我们又途经茶园和东柳镇,最后又前往朝阳乡,朝阳乡是以前的清溪铺。在朝阳乡我们遇到当地熟悉历史的唐国庆爷爷(72岁)。因天色较晚,我们决定先记下唐爷爷联系方式,第二天再来这里考察。随后我们返回大竹县城,当晚夜宿大竹。</p> <p> 12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朝阳乡,见到了唐爷爷。天空中下着淅淅小雨,唐爷爷带领我们一路步行,寻找当地古代交通遗迹。图为爬上山坡后看到的一所学校。</p> <p> 唐爷爷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他本人对历史尤为热爱。一路上,唐爷爷不仅讲述这条古道的历史,还表达了自己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看法。图为唐爷爷带领我们行走在古道上。</p> <p> 因为下雨,路面十分泥泞,每一脚踩下去,鞋底都会沾满泥巴。田野之路虽然会坎坷、艰辛、泥泞,但是其带来的体验、充实与快乐,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p> <p> 走过一段乡间小路后,我们进入了密林当中,沿着古道遗迹继续前进。朝阳乡古道遗迹保存较好,许多石板尚未被破坏,只不过原先十分宽阔的石板路如今却掩映在杂草丛中,使得其看上去较为狭窄。图为行走在古道上。</p> <p> 结束朝阳乡考察后,我们又考察了黄泥扁、纸厂沟、桶子口等地,随后向石桥铺镇进发。图为前往石桥铺镇途中看到的一幢宏伟豪华的乡间别墅,不知是哪位达官贵人为自己修建的府邸。</p> <p> 前往石桥铺镇公路两旁的风景十分优美,冬日山中雾气弥漫、泉水流淌,呼吸着清新空气,身心亦十分舒畅。图为在汤家营村附近看到的小瀑布。</p> <p> 在瀑布不远处就是一座观音庙,庙前有燃放鞭炮的痕迹。</p> <p> 下山之后进入318国道,沿着国道我们进入重庆市梁平区碧山镇。碧山镇曾名“壁山镇”,因与“壁山”重名而改为“碧山”。碧山镇目前保留有一条老街,街两旁分布有一些传统建筑。图为碧山镇老街。</p> <p> 在碧山镇稍作停留,我们又来到黄泥坝村。该村保留有一段石板路。当地村民还将石板路上的条石移到田间地垄上,用来维护水田。图为黄泥坝村田地中散落的条石。</p> <p> 临近中午,前往袁驿镇吃午饭。午饭前对袁驿镇老街进行考察。图为在袁驿镇老街看到的一家醋坊,经过这里还能闻到阵阵醋香。</p> <p> 图为袁驿镇街道风貌,在袁驿镇吃过午饭后,此次小川北道考察告一段落,我们踏上归途。当天下午四时许返回北碚西南大学荟文楼,本次考察平安顺利结束!</p> <p> 此次小川北道考察,是我今年以来第四次跟随蓝师在西南地区田野考察,亦是继10月份金牛道考察之后,第二次对四川盆地境内的乡镇密集走访。考察途中所见所感,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也让我儿时在书本上学习到的“蜀道难”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体会。</p><p> 田野考察虽然充满艰辛,但是其收获带来的惊喜与感动也时常伴随我左右。记得在渠县杜家岩考察的那天,当我们发现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蜀道遗迹后,一向严谨的蓝师却再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在小山坡上沿着古道飞奔起来,一步两三个台阶跑到了山顶,仿佛像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充满了活力。当时我紧跟蓝师,一起跑上了山顶,那种累却快乐着的感觉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由得想起了2017年夏天,我在老家沿着“介龙线”骑山地自行车前往龙凤镇凌空塔,当我看见凌空塔塔尖时,当时已经十分劳累的我却忽然间充满了力量,以极快地速度骑过了那段很长的山坡公路。</p><p> 每一次考察都会带给我全新的体验。在田野密林中,沿着古人的脚步,在蓝师的指引下,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成长的忧愁烦恼瞬间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这样,我一次次地享受着田野考察带给我的获得感与满足感,也一次次地期待着下一次充满未知的田野之行。</p><p> 衷心地感谢蓝师再次带我考察蜀道遗迹,也感谢本次考察同行的陈俊梁、陈俊宇两位师兄和田学芝、张莲卓两位师姐。</p><p> 感谢您的浏览,祝您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