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朋友问我:“几天不见,又到哪儿去了?”我顺口答道:“回铅山了。”朋友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我也很想回老家看看。”闲聊过后我回味了一阵子,我不经意的一句“回铅山”,不仅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而且从他说话的语气能听出,他认为我的老家是铅山。</p><p> 铅山不是我老家。我从小随父母四处迁居,频繁转学。参加工作后也是漂浮不定,四海为家,直到退休定居于现在的城市。我老家在湖北武汉,只因很少回去,所以老家观念淡薄了。</p><p> 我在铅山生活五年。从高中学生到插队知青,有过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也体验过田间地头劳作的艰辛以及柴米油盐的不易。离开铅山几十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曾忘记那段经历,而且越老记忆越清晰,感觉比老家更深刻。</p><p> 退休后,我去过三次铅山,每次去都倍感亲切。岁月不饶人,时隔近半个世纪,当年的小伙伴如今都成了老头老太。县城的街道、学校,乡下的村庄、田野,面貌大变。经老同学指点,我脑子里隐约能还原出一些过去的场景,寻觅到一点旧时的痕迹。我感觉对铅山有种类似老家那样的情节。</p><p> 这次到铅山,不像前两次那样来去匆匆,而是有援生夫妇、永吉夫妇、建军建勤二位大师、宝凤资深美女、礼儿主任陪伴自驾游。我们一边领略人文风情,一边回忆过去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沿途还有彩萍、永吉的老同事老部下盛情款待,好不悠闲悠哉。回来以后,几位大师都发了美图美文分享到同学群,我也忍不住整理几张照片,写几句感想,以表示谢意!</p><p> 这个美篇的标题不用多想了,就叫“回铅山”。</p> <p>石塘合影。前排墨镜者颇有明星范,后排四位爱摆弄相机,他们互称大师。</p> <p>游石塘古镇</p> <p>河口浮桥</p> <p>河口古街</p> <p>鹅湖书院</p> <p>湖坊古镇</p> <p>陈坊古镇</p> <p>太源畲族村</p> <p>廿八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