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色彩与无彩(一)

文文

<p>  2019年初,本倌被一个微信留言从澳洲调回祖国,为的就是与几位摄友一起去印度,短暂的十七天,成了一段难忘的日子。</p><p> 本文使用“本倌”作为第一名称,是因为昨天晚上无意中看到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视频,题目讲的是“中国文化”,说民国以后都喜欢用“我”、“我们”,那就自己改一下,不用“我”试试,用“本倌”。本倌是个什么官儿呢?老易没说,这个用➕法就能解决,倌前面➕个“老”字就有解了。 </p><p> 飞机迎风飘到新德里落地后,本倌就被机场走道的色彩扑面打来,振得从牙缝里挤出来四个字“印度元素”。何况,印度本身就是个颜料出口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制药大国,他们的法律还允许抽大麻,但是一个抽烟都很少人的地方,难以理解,阿三哥买烟也就是一次买两根,放衬衫上衣口袋里,一些钱庄换汇也很公道,年轻的老板娘抱着孩子跟你合影,拍完后看照片有点寻根的味道,除了钱不假,美女孩子全是假的,网上一些栏目对印度的描述,本倌判决不了那些写手们的作为,各类段子五花八门,各级写手各抒所见,本倌看了触目惊心,甚至魂飞魄散,跑趟印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冒着敌人的威胁来到印度,越看越好看的只有图片,回来后搜索到袁南生先所著的《被误读了的世界》一书,后来才知道什么是真的。难怪,有人说那是个销魂的地方。</p> <p>图片拍摄日期:2019年3月(全部)</p><p>拍摄地点:印度北部地区</p><p>本篇不做图说</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