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信步行至"新开门”城楼博物馆,适逢有鼻烟壶精品展览,遂步入馆内一赏,得照片若干。</p><p class="ql-block"> 观展之余胡思乱想:作为一杆资深“烟枪”,我尝试过的各种吸烟方式不少,唯独对于鼻烟,却是从未有过亲身一试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据说鼻烟是唯一一种不需要点火燃烧即可吸食的烟草。</p><p class="ql-block"> 鼻烟首先是作为药品来使用的,吸食之后可明目醒脑,提振精神,继而才作为消遣用品风行于世的。中国人吸食烟草,大约始于明中后期,此种新的风尚,“比向来之饮茶之风更有甚焉"。“吕宋国(今之菲律宾一带)有草淡巴菰,烟气自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初漳人自海外携来,莆田也种之,反多于吕宋"。"烟草皆来自海外,中土人得而种之,依法制之,既行。遂擅国业,淡巴菰出吕宋,明万历末,漳泉马氏始造烟,传自九边”。</p><p class="ql-block"> 鼻烟则是始于明万历年间,相传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传‘入中土,然亦有由德、法、英、荷、西等将鼻烟作为商品传入我国的说法。总之,鼻烟传入中国是拜欧洲列强所赐无疑。</p><p class="ql-block"> 鼻烟是由烟草选配各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被宫廷、官家视为享用珍品而奉为"待客上品",有传”黄金易得,高尚鼻烟难求"之说。</p><p class="ql-block"> 正经的吸食方法为:用无名指伸于烟碟内蘸着烟末送向鼻孔,用气吸入鼻内,大大的打一个喷嚏,即可立刻神清气爽,精神大振。随着鼻烟吸食者的增多,加之又有相当多的数量品种从东南沿海上岸,继而转销内地,至此中国也开始了对洋人鼻烟的研制和仿造,品种价格也随之平民化了。</p><p class="ql-block"> 鼻烟吸食使用中,一定会有保管存放的需要,“鼻烟壶”在清代康熙晚期即应运而生了。清代中期以后,吸食鼻烟之风日盛,上至天子贵胄,下至贩夫走卒均有嗜好,鼻烟壶的功能随之出现异化现象,社交活动中展示炫耀鼻烟壶的材质、作功,以彰显身份地位,金钱财力等等。单拿鼻烟壶的壶盖来说,不但有名贵玉石,更有纯银纯金做就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小的材质不一,形状各异的鼻烟壶,小巧精致,便于携带。既可装盛鼻烟,亦可手握把玩 ,一时成为时尚。</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嗜食鼻烟者已近绝迹,然而鼻烟壶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却单独流传下来,被誉为"集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其材质有:玉制、象牙、珊瑚、玛瑙、陶瓷、珐琅、翡翠、雕漆、玻璃等等。</p><p class="ql-block"> 各种名贵材质加之高超的制作工艺,俨然已使之成为了一件件小巧玲珑,精美可人的艺术品。鼻烟壶中有一种出现最晚且延续至今的品类__"玻璃内画”鼻烟壶。是在鼻烟壶兴起并发展了近两百年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工艺。内画鼻烟壶出现以前,鼻烟壶已经令人如痴如醉,十分迷恋。但更精美、艺术欣赏价值更高的内画鼻烟壶,在清中期以后出现时,便立即引起了轰动。</p><p class="ql-block"> 曾有人考证:清嘉庆年间,中国南方一位青年画家,将小钢珠和石英砂装入透明的玻璃鼻烟壶内,注水摇晃,使壶内壁磨出一层细纹,(即现代的磨砂玻璃是也)以便于墨色及颜料附着,再以弯曲的竹笔蘸以颜料,在壶的内壁反向作画,后世称为"内画",这种画法似乎应该源于欧洲人在教堂玻璃窗上创造的背画技艺。我国的匠师们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种背画技艺,方才创造出了独特的”内画鼻烟壶"。</p><p class="ql-block"> 有关内画鼻烟壶的出现,还有一个传说:清中期,京城有一破落文人,借住某一破庙,生活拮据却又吸食鼻烟成瘾,每每瘾发时便找出过往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匙凿掏粘附在烟壶内壁上的鼻烟残渣,久之,便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道道纹理,对灯观之,颇有画意。诵经打坐的一个和尚受到启发,便用一根弯曲的竹签蘸上颜料,伸入素净透明的玻璃鼻烟壶内运笔作画,从而发明了玻璃内画鼻烟壶。</p><p class="ql-block"> 较之于南方某年轻画家的创作过程,我倒是宁愿相信,破落文人与无聊和尚共同创造了"内画鼻烟壶"这一传说,因为其更富于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诸位看官,信不信由你!</p> <p class="ql-block"> 本组图片系借助博物馆内自然光线,隔展柜玻璃使用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