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情——学习杨雨教授讲读古诗词

行走在变老的路上

<p>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聆听品读了杨雨教授对40首古诗词的诵读讲解,深受感动。在感叹杨雨教授才华横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余,我把这40首诗词一一抄写研读,并把杨雨教授的一些精彩语句和自己的感悟相结合,每首诗词都写下一段简短的读后感言。不时地研磨回味,领悟受益。</p> <p>每一首诗词都是认真抄写的。</p> <p>每一篇感想都是认真完稿的。</p> <p>(一).李清照《如梦令》。最好的人生态度是悦己。她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表达美的心灵。我们不是李清照,但我们同样拥有丰富而从容的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过饮酒、赏花、吟诗作赋的经历,只是我们没有记录下来而已。一夜风雨,海棠依旧,绿肥红瘦!</p> <p>(二).翁森《四时读书乐》。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读书的自己,老年的我们也一定会像年轻时一样热爱读书学习。诗中春夏秋冬四时读书的快乐,与考试无关,与功名利禄无关。有书相伴,花开四季,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是你最美的年华!</p> <p>(三).苏轼《望江南》。有情趣,把普通的日子都能过成节日。大名人苏轼也能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他毕竟是庙堂之臣,所以明面上写风景,其实暗含政治抱负,谁叫他即是词人又是官人呢!读书展抱负,“诗酒趁年华”!</p> <p>(四).杜秋娘《金缕衣》。宠爱自己才会被时光宠爱。年轻时想做的事,就要大胆的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不要等老了,一切都晚了。因为时光不会倒流,落花不能返枝!</p> <p>(五).李煜《菩萨蛮》。活出真性情到底是好是坏,在古代礼教社会里,李煜他居然写出了“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样雷人的句子。李煜的世界,不属于凡夫俗子的世界,那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但是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审美能力,让日子过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p> <p>(六).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词中有时间上的历史兴亡感,也有空间上的繁华与寂寞的对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真正的岁月静好是在你蓄满了足够的力量和热情之后,去对抗生活带给你的风风雨雨,才终于能够换来这一刻的安宁与自在,按照你自己想要的方式,酿造自己的岁月。</p> <p>(七).王昌龄《采莲曲》。做不了风华绝代,可以自成一派。王昌龄笔下,采莲少女,绿叶荷花,相互映衬,动感极强。闻歌始觉有人来,最美的风景,怎么能没有最美的声音呢?无论是采莲少女荷叶罗裙那样朴实天然的美,还是贵族少妇那样春日凝妆的端庄之美,出于本性,归于自然,那就是最美的自己。</p> <p>(八).韦庄《菩萨蛮》。别人快,你要慢,生活就多了一份美感。韦庄是慢生活的典范,大器晚成的人物,即使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刻,即使是在最看不到前途的黑暗中,韦庄依然能够用他那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发现并镌刻着身边经过的每一份美景,依然能够用一种不慌不忙的从容,细细雕刻着属于自己的时光故事。虽然浪迹天涯,却从来没有放弃对故乡的思念。</p> <p>(九).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并不只是多愁善感,泡在泪水里的闺中怨妇,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趣的词人。她更善于经营自己的婚姻,因而她的婚姻生活很有亮点,这首词就是证明。词中暗示自己的容颜美,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看似写花美,实际夸娇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需要的并不是天天你侬我侬的浪漫激情,更是心心相印细水长流的相扶相伴。</p> <p>(十).辛弃疾《丑奴儿》。过去现在,不再介怀。少年不识愁滋味,知愁滋味已中年。无论你多大的年纪,所有的愁,都等你去勇敢的克服它,超越它。等你再回头看时,会发现其实真的不算什么。那些生活赋予你的痛苦忧愁,会转化成为人生经验的能力和智慧,帮你一步步摆脱无知懵懂。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化出自然和强大的气质。</p> <p>(十一).杜甫《赠卫八处士》。真正的好友是以心换心。老友相别二十年,世事变迁,真情依在。开怀畅饮吧!无论古今,友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乱世尚如此,何况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其实,诗歌和友情,从来就不在远方,而且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p> <p>(十二).杜牧《赠别》。长情是活成彼此的唯一。春风十里不如你。记住了本诗里两个特别的句子:豆蔻年华,春风十里。那是人生中最美的年华,那是爱情中最美的背景!</p> <p>(十三).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让有趣的灵魂成为快乐的源泉。词中红豆、相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豆就是爱情和相思的代名词。所以这首词就是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种病,而幽默是治病的良药。</p> <p>(十四).秦观《鹊桥仙》。什么样的爱情经得起考验?让“情歌王子”秦观来回答吧。在秦观所有的爱情词中,知名度最高的,写得最动人的,就是这首《鹊桥仙》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很壮观,喜鹊都来为他们搭桥,这个桥叫鹊桥,鹊桥仙的词牌也来源于此。牛郎织女二星能否相聚,那是科学上要解答的东西。可是人们想象,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聚,一年一度只有一夕的欢聚,又是多么的短暂!因为见面太难,古诗词中描写最多的是人们充满了同情。可是秦观,不用哀怨的情调,而是将牛郎织女的会面定义成了最浪漫的重逢。相思有多深,相见就有多难,相逢就有多幸福温馨。男欢女爱的故事天天都在人间发生,可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却美得独一无二,或许作者对离别与相思有切身体会,才会写下“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深刻的词句。也许,再美的爱情到最后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分离,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真正的爱情可以超越肉体的耳鬓厮磨,在精神的彼此吸引和信赖上达到天长地久的永恒。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秦观的温暖词句里,读到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情的向往。</p> <p>(十五).白居易《长恨歌》。少有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长恨歌》记录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唐玄宗遇到杨玉环,他的爱情故事大放光彩。“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实在是毫不夸张。贵妃的兄弟姐妹全部受到恩宠,高官厚禄,富贵甲天下。正当这时,反贼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安史之乱。事发仓促,两京震动。玄宗携贵妃离京出逃,至马嵬坡,军士哗变,贵妃香消玉殒,一场生死离别,玄宗肝肠寸断。怎么不长恨啊,自己亲手营造的大唐盛世毁了,自己心爱的贵妃没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引颈白绫却不能相救,曾经的一言九鼎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再往后,自己很快就变成了太上皇,往日的宫殿冷冷清清。唉,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的情景,这一段的旷世绝恋,因为大诗人白居易这首《长恨歌》,得以被记录和流传,没有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更能表达爱情的了。</p> <p>(十六).纳兰容若《画堂春》。牢固的婚姻,从有情人到知己。纳兰容若在很多女性的心中,是当之无愧的男神级偶像:出身高贵,潇洒英俊,文武双全,一往情深。他的气质更是风神俊逸,时人评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他是一位有情人,他的诗词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他一往情深的多情禀赋。《画堂春》代表了他的爱情信仰,“一生一代一双人”是他词中最为熟知的名句之一。他一生所钟情的,唯独原配卢氏一人而已。卢氏不仅是他的原配,还是他心灵上的唯一的红颜知己,可惜早逝。春天依然每年还会回来,可是纳兰容若爱情的春天却永远逝去了。他与卢氏,即是神仙眷侣,也是世俗知己。相遇是偶然的缘份,而相爱,则是因为在冥冥之中找到了唯一能够与自己身心合一的另一半。人的身心的另一半,也许不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但一定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知心最贴心最暖心的人。愿人们都拥有“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美好的爱情。</p> <p>(十七).李白《长干行》。情生温暖,可抵艰难。这首诗,反映的不是豪放不羁的李白,而是一个细腻温柔的暖男李白。它不是李白诗集中最有名的那首,但它贡献了两个最有名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诗中的男女主角,从小玩到大,两情相悦,天真烂漫,单纯可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变成了恩爱夫妻。而后是丈夫远行,妻子成了留守妇女,思念丈夫的心难以平静。在得知丈夫的音讯后,不顾路途危险,逆流而上去迎寻丈夫。“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远算什么,水流急算什么,地势险又算什么?我要奔向我的爱人,把所有的苦难险阻全部抛到身后,这就是爱情的誓言,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p> <p>(十八).诗经邶风《击鼓》。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古老而遥远的年代。故事发生在春秋早期,描写了卫将伐郑的一次战争。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爱情金句居然出自一首战争诗中,这可能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但事实就是这样。要去打仗了,这不是一般的离别,这可能就是生死离别。一边是生死相许的爱情,一边是生死未卜的战争,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爱情考验更残酷了。“执子之手”是我们能够珍惜的当下,“与子偕老”则是我们愿意期待的永远。</p> <p>(十九).杜甫《春夜喜雨》。怎样做到随时心生喜悦呢?大伙过日子都是奔着欢欢喜喜去的。民间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人生四大喜的说法。但《春夜喜雨》呢?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流亡成都,住草堂,种田园,苦中作乐,常常心生欢喜,一场春雨也给他带来了诗情画意。任何时候都不要灰心丧气,再困难的时候都要看到希望!</p> <p>(二十).张九龄《望月怀远》。有一种强大的内心叫九龄风度。这首《望月怀远》是最具有盛唐气质的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开篇就在我们面前铺开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如此宽阔的视线和胸怀,正是盛世大唐的气魄。然而,海上生明月引发的是亘古不变相思。“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从空间之远延伸到时间之长,相思的人,每一个夜晚都是“遥夜”,每一刻都在幽怨。也许,在梦里,我反而能够插上隐形的翅膀,飞越千山万水,与你梦里相会吧。即便是真的梦到了,梦醒时的凄凉现实又该如何面对呢?</p> <p>(二十一——二十二).李白《将进酒》。如其矛盾,不如放飞自我!大诗人李白,一生有三好,即好酒,好道,好侠。李白每次喝醉了酒,一喷喷出来的就是千古奇诗。《将进酒》就是喝醉酒之后喷出来的经典。感叹时间流逝飞快,黄河之水,青丝白发啊!生命的悲哀与快乐,一般人是不可能参悟出来的,李白也是心甘情愿地沉浸在这种悲与欢的两种极致的情绪体验中。李白离开长安时,玄宗“赐金还山”,本身富二代加上赏赐,又加上朝野粉丝极多,所以他无论走到哪里,好酒好菜根本就不在话下。李白除了好酒还好道,这次饮酒丹丘就是一道士。李白常年遍访名山,拜师学道,渴望长生不老,向往自由逍遥的境界。好,回到诗中,借着酒劲往上涌,根本停不下来,开始长篇大论了。“与君歌一曲,请君与我倾耳听……”。菜吃光了,酒也喝光了,侠客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销万古愁”。诗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只有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才能在醉得天昏地暗的时候,还能将一首诗写得这样飘飘欲仙却又首尾完整。李白有政治抱负却没有政治智慧,他当不了一代将相,却因为无官无束,反而为自己,为中国的诗坛赢得了更辽阔的一片天,成就了他“诗仙”、“酒仙”的美名。</p> <p>(二十三).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事薄凉,如何心存温暖?读到陆游,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他那首《示儿》,所以,爱国诗人成了陆游的身份标签。但今天学的这首诗,写的不是抗金,而是是“有闲”。“有闲”说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一个人,从小到老,从进校门到退休,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永远忙不完的事儿。但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就是写的给人一种有闲的感觉。罢官七年后的陆游,再次来到京城临安,已经是“客京华”了。因为奉旨入京,不用赶着到处旅游闲逛,被凉在招待所里老半天没人理会他,所以他才这么“有闲”。但是读完全诗,才发现陆游是表面闲。在招待所里等待朝廷任命的日子不好过啊,之前罢官已经闲了七年,再次奉旨入京,皇帝不召见,令他坐立不安,夜夜无眠。无所事事等待任命的日子多么难熬啊!好在终于等到了严州知州的任命。所以说这首诗表面上写闲,实际上这种日子令人难熬啊。应该说,如果理想暂时还显得有些遥远,如果现状暂时还无法改变,那么何妨换一种心情呢?只有学会暂时的放空自己,才有可能在下一个转弯的路口邂逅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机遇。</p> <p>(二十四).苏轼《定风波》。遇到挫折,像苏轼这样,有颗乐观的心。这首词最能代表苏轼潇洒乐观的个性。阳春三月,一行人春游踏青,途中遇雨,而苏轼依旧在雨中徐行,是那样的怡然自得。人生总要经过这样那样的风雨,既然躲不过,那就让自己披一袭蓑衣,一直潇洒地往前走吧。雨过天晴,阳光让我平添了几分温暖,于是我悟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就是一个风雨交加的过程,只要你从容的闯过去,就一定会有温暖的阳光在前方迎接你。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人生的道路也是这样。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能笑对风雨,直面人生。吟啸徐行是一种诗意,一蓑烟雨是一种诗意,山头斜阳也是一种诗意,诗意无处不在,而且一直都在。</p> <p>(二十五).苏轼《浣溪沙》。这首词与上一首写于同一年月,当年四十七岁的苏轼,和平常人一样有中年危机感,蒙冤,贬官,失子,疾病,样样都考验着他,可是他没有悲观丧气,而且迎着困难开启了逆生长模式。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上片写了清新明丽的乡村风光,下片重在抒情议论,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几年后的苏轼,迎来了人生的辉煌,不仅仕途风光,而且也取得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荣誉翰林学士。如果他在困难时倒下了,又怎么能在年近半百的时候迎来命运的再一次改变呢?这就是这首词给我们的启示。</p> <p>(二十六).王维《终南别业》。随心而往,总会遇见最美的风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王维,给我们留下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而他的这首《终南别业》,其中经典名句乃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人这种随意随便,了无牵挂的状态,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心有戚戚的共鸣,也许是因为现在的我们,生活充满紧张感压迫感。我们越是向往那种兴之所至,随心所欲的状态,却越是发现我们离那种状态越来越远,特别是人到中年,危机感陡增。王维成名之后,隐居终南山,这时他对于政治斗争,追名逐利产生了真正的厌倦,心灰意冷,所以才选择了隐居生活。正因为完全放下了世事的挂碍,让自己的心灵回到清澈空灵的境界,诗人才能够随性而往,不追问来处,不在意去除,山是随便的,人也是随便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处“终南别业”,有一处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园。用一颗从容的心,一双清澈的眼,安静地观察这个仿佛凌乱的世界,只要你在雨中顽强地撑起那把伞,生活终究会给你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意与自在。</p> <p>(二十七).白居易《问刘十九》。小日子里也有小温暖。这是一首非常有情趣的小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两大经典魅力,即描写深厚友谊和表达浪漫邀请。刘十九在白居易人生低谷的江州时期,成为了他的好朋友之一,他没有做官,却能和白居易同吃住,说明他也不是一般的人。人在困难时期,有这样的朋友陪伴在侧,所以是描写友谊的经典。其次白居易创造了让人找不到理由拒绝的邀请函。头两句写得美丽温暖,第三句写天气,“能饮一杯无”,刘十九肯定不会拒绝这样诚意的邀请。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友情,最浪漫的邀请,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p> <p>(二十八).元稹《离思其四》。如果爱,请深爱。在古代的爱情诗中,引用频率最高的诗句应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愿得一人心”,“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还有一句就是元稹这首《离思其四》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安慰失恋的人是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失恋的人痛心的一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当然是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的意思了。经历过大海的苍茫辽阔,再轻易不会被小河小溪所吸引,欣赏过巫山云雨的那种极致美丽,其它地方的云也就黯然无光,观赏过世上最美丽的花朵,身边其它的花朵就没有回头一看的兴趣了。美女如云,但元稹却“半缘修道半缘君”,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她”牢牢地占据元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她就像苍茫的大海和巫山的云一样,是诗人心里最极致的、最不可替代的美。原来,爱情最动人最美的只有一种,那就是一往情深,情有独钟!</p> <p>(二十九).李商隐《夜雨寄北》。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盛世大唐,涌现了很多擅长写爱情诗的诗人,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人。这首《夜雨寄北》不是李商隐最有名的爱情诗,但它不仅脍炙人口,还为中国文学贡献了两个常用的意象和成语:“巴山夜雨”、“剪烛西窗”。古典诗词中“西楼”、“西窗”往往和爱情有关。“北堂”代指母亲,“东厢房”一般长子居住,女儿则住“西厢房”。于是古典诗词中“西楼”、“西窗”、“西厢”便因其与女性的渊源而延伸出旖旎爱情的浪漫怀想,成为独具风情的爱情或相思对象了。“君问归期”,是期待,在北归的漫长路途中,回家的渴望成为支撑他克服一路艰辛的最大动力。诗中“巴山夜雨”是现实体验着的孤独,是萧瑟,寒冷,是绵绵无尽的相思;“西窗剪烛”则是想象中的相聚,是温暖,是依恋,是相依相伴的幸福。是啊,如果结局是“西窗剪烛”般的美丽,谁还在乎曾经“巴山夜雨”的凄凉呢?也许,世界上有一种情感,知音永远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愿意和你西窗剪烛,共话巴山夜雨的知心爱人。</p> <p>(三十).李清照《渔家傲》。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李清照这首《渔家傲》,是弱女子有大丈夫气概的作品,是一首“记梦”之作。这个梦一开场就气势恢宏,海天一色,云雾翻转,原来是梦魂归帝所,听到了天帝对他说的话,诗人报之以“路长日暮”,人也将老,诗写得再好,实现不了理想,才华横溢又有什么用呢?天帝也不能回答她的质疑。但李清照不放弃她的求索,“九万里风鹏正举”,她希望象鹏鸟一样,借助大风的力量,让自己摆脱这个现实世界的束缚,一直吹到一个自由逍遥的世界去。当她驾着梦想之舟扶摇直上九万里而上下求索的时候,那份坚强与骄傲,真是让人即怜惜又敬佩。</p> <p>(三十一).韦应物《送杨氏女》。父爱如山,也会温情似水。韦应物是盛世大唐灿如群星的诗人中的一员,《送杨氏女》是他写给女儿的一首诗,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最平凡而又是最慈爱的父亲。既是送自己的女儿出嫁,为什么又是《送杨氏女》呢,因为女儿的丈夫姓杨,所以称杨氏女。父亲送女儿出嫁的诗在古代极其罕见,而写得这样好的就更少了,所以这首诗当之无愧的成为这个领域的最出色的诗篇。诗的开篇就将一个父亲对出嫁女儿的不舍描写得摇曳生姿。“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她走了,也带去了父亲从此无边无际的牵挂,作为一个有女儿的父亲,一生当中最骄傲最幸福却又是最矛盾最伤心的时刻,就是在女儿的婚礼上,那种复杂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哪一个父亲不是在嫁女之后暗自伤心流泪啊。愿天下所有的夫家都善待自己的儿媳,愿天下所有的夫君都善待自己的妻子,让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不再为出嫁的女儿担忧!</p> <p>(三十二).孟郊《游子吟》。这首诗感动了我一辈子,年轻时不懂得父母对子女离家之后的思念,总认为父母很坚强。如今父母都已离世,在想依偎在父母膝下促膝谈心已成奢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诗中年迈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一针一线极其细致的动作,永远定格在儿子的脑海中,成为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瞬间。而对于儿女微薄的寸草之心,又如何能够报答得了无私博大的母爱呢!</p> <p>(三十三).苏轼《水调歌头》。心有所依,情有所寄。在古典诗词中表达亲情思念的作品中,我们一定很快就会想到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年的中秋节,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这首《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这里蕴含着对天道自然的质疑,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把酒问青天,笔锋转到天上,“高处不胜寒”。词的上片是借中秋夜月引发天上人间的联想,词的下片是对亲情的思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月亮的阴晴圆缺不正象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吗?对亲情的思念终于沉淀成了世间最美的文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成了中国人对亲情最美的祝福,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只有心有所依,亲情友情就会是你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眷恋!</p> <p>(三十四).辛弃疾《清平乐》。在情感的类型中,只有亲情是最缺乏那种荡气回肠的大起大落的情感波浪的。因为爱情和友情带有一些偶然性,因为偶然,所以容易造就传奇。而亲情却是一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日日陪伴在我们身边,反而平淡得让我们忽略。但在大诗人的笔下,亲情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看看这首词就知道了。因为主和派的排挤,主战的辛弃疾被罢官,一闲下来就是十年,从高官到山野农夫,从大帅到平民,罢官闲居虽然是被迫的,但在思想上早就有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看这老头带着一群儿子,在田间干活玩耍,何其乐哉!原来真正的父母之爱,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父母最盼望的,不过就是孩子的一生平安,无灾无难,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慢慢长大。</p> <p>(三十五).陶渊明《归田园居》。不避车马喧嚣,在心中修篱种菊。说起陶渊明,马上就会在脑海里闪现两个词,一个是“桃花源”,一个是“采菊东篱”。《归田园居》是写陶渊明辞官归家之后,与妻儿从事田园耕作的生活。开篇表达的就是随心所欲的状态。在晋朝士族社会里,当农民是要被他人瞧不起的,但陶渊明依然选择了田园生活。辞官归隐这事,放在嘴上说说可以,真要做起来从古到今又有几人呢!陶渊明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眼光的诗人。他能够从艰苦劳动中跳脱出来,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田园里清新自然的春天,也抒发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我们很多人也向往这种“种豆南山”、“采菊东篱”的“但使愿无违”的隐居生活,但莫忘了陶渊明是士族出身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是寻求心灵的净土,至于庄稼的长势和收成,恐怕不是他操心的事。</p> <p>(三十六).杜甫《望岳》。只要在路上,就能到远方。《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成名之作,是杜甫登上盛唐诗坛的标志性作品。这首《望岳》指的是东岳泰山。他还有两首《望岳》,第二首是写西岳华山,第三首是写南岳衡山。泰山在古人的心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历代盛世皇帝都到泰山去封禅。诗人用一句“齐鲁青未了”将泰山之高、泰山之广、泰山之美全部都包括进去了。随后对泰山的壮美作了精彩描写。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极望”,包含着由实转虚的浪漫情怀和远大志向,体现的不仅是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更是整个盛唐的青春焕发。不轻视少年的梦想,不屈服于高山的压力,不放弃攀登的勇气,更不要忘记了出发时许下的诺言。让我们一起仰望心中的岳山,向远方出发吧!</p> <p>(三十七).杜甫《饮中八仙歌》。杜甫的这首诗是一首奇诗,一是形式奇,看句、韵便知;二是人物奇,看人物出场和描述;三是奇在人物都是好饮之士,醉仙。八仙醉态诗中尽有描写各不相同,主要是根据流传在长安的关于八个人的传闻来写的。他们不只是八个个性迥异的个体,他们都代表了大唐盛世的某一个侧面,他们是盛唐风采的群像,是盛唐时代的缩影。在他们身上,何尝没有寄寓杜甫自己曾经年轻气盛的盛世芳华呢!我也生长在盛世,我也多少次酩汀大醉,可是怎么就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诗文呢?同样是饮酒,怎么就有酒仙和酒徒之分呢?原来,能称之为酒仙的人都是有才华、有酒品、有地位的人啊!</p> <p>(三十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什么是朋友的更高境界,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代,文人辈出,灿如星斗,王勃就是初唐时期杰出的一位。王勃出身书香门第而又少年得志,人生路上意气风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然重点都在感受天涯比邻的知己之情,但也蕴含着少年意气与阳光心态。从古至今,送别的诗都多少含有依依惜别之情,可是王勃这首诗,开篇写送别地点长安,大气磅礴,接下来以“同是宦游人”相勉,虽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前途充满信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体现了王勃的天才和学识。什么才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其实对于真正的知己而言,年龄不是问题,身份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距离更不是问题。既然离别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是为了邂逅更美的人生,是为了在下一个路口更好的相聚,那又何必伤感流泪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诗句,这样的友情,一定是超越时空,有着巨大感染力的。只有长相思,才会长相忆,只有长相忆,两颗心才会永远比邻而居。</p> <p>(三十九).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如何低调地炫耀才华,就看这首诗吧。这是史上最含蓄最低调却又让人心旌摇荡的自荐信。如何推荐自己让人赏识,确实是一门学问。这首诗,初看简直就是一首风情万种的爱情诗,新娘化妆,要过公婆关,要新郎评判。诗人这首诗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原来诗里那个羞答答的新娘就是朱庆馀自己,他把张籍比做新郎,把主考官比做公婆。朱庆馀才华横溢,充满自信。张籍收到这首诗,读懂了朱庆馀的良苦用心。他一面对朱庆馀的才情赞叹不已,一面挥笔写下回信,同样也是一首七言诗:“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对师生一问一答,学生低调谦虚,老师高调赞美,让人羡慕不已。张籍的答复安定了朱庆馀的心,在这一年的会试中朱庆馀高中进士,后来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学生以这种诗歌的形式自荐,老师也以这种诗歌形式作答,也只有在那个盛世的大唐时代,才有这种奇葩,之前没有,之后也不会有!</p><p><br></p> <p>(四十).蒋捷《虞美人》。谁不想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蒋捷这首诗是写听雨的。古人以听雨为题材的诗句不胜枚举。听雨是古代诗人触发灵感、引爆情绪的一种重要活动。听雨蕴含着优美的诗意情怀,在诗人那里,就是老天对诗人恩赐的灵感。蒋捷和他人的听雨不同之处在于他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去听雨,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少年轻狂浪荡,听到的雨声是他生活上浪漫的音符。中年漂泊,备尝艰辛,听到雨声,一种孤独无依和前路茫茫之感涌上心头。现在鬓发斑白,人已老矣,万念俱灰,听到雨声,一种远离尘世的荒凉油然而生。听雨到暮年,他终于明白了,人生一世,弹指刹那,还不如听任自然,就像这雨声一样,都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已。一个人,一场雨,一生情,曾经的少年轻狂与迷失,曾经的中年孤独与凄凉,如今的暮年的深情与旷达,都在点滴雨声中悄悄融化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苍老我们的红颜,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保留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的美好,愿我们的人生无论出走多远,归来仍是少年。</p> <p>(四十一).王维《少年行》。这是一首和青春红颜有关的诗。一群少年游侠聚集在长安城边,相逢是缘,新丰美酒的浓香让他们下马了,酒气与侠气集于一身。因为意气相投,他们就成了英雄不问来路的知己。这群英姿勃发的白马王子,在酒楼里痛饮。千载之后的我们,每当读着这样的诗篇,是不是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我们那个青春飞扬的少年时光呢!《少年行》展现的是盛唐风采,有马,有酒,有剑,有一位白衣少年,扬鞭策马,回眸一笑,绝尘而去。那个笑容,比阳光更明媚,那个眼神,比秋波更清澈,那个背影,比青春更生动。那是我心中的大唐,也是我心中的青春!青春不会远去,少年仍会归来!</p> <p>这四十首古诗词学完了,从诗经那里我们听到了战鼓镗镗和有关爱情的铿锵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直到清朝与多情的纳兰容若一起感受“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缠绵,更感叹于唐诗宋词的绝美。一眼千年,当我们沉浸在诗词的永恒之中,虽然时光一如既往地匆匆流逝,而我们心灵依然青春不老,红颜犹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