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我们一直在路上(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数学名师工作室)

丽薇

<p> 数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又略显严肃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效发生;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呢?这一直是我们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教师困惑迷茫的问题。</p> <p>  首先在深度学习课改大背景下,教师就要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行为,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要真正的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属于自己的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是改善教学行为,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上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忽视了儿童期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让孩子慢慢的对学习失去了情趣,忽视了小学数学的本质。</p> <p> 其次,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教师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全面性,使学生会思考、长智慧;课堂上只有学真正的发生,教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有效、走向高效;在课堂上教师更要读懂学生的学习思维,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质疑,读懂学生的课堂行为,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读懂学生的情感,这些读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课堂上充满着生长的力量,我们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想要的课堂,乐学、爱学的课堂,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孩子们需要的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力,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助力。</p> <p>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更要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教育智慧是不能复制的,也不能克隆的,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由教师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点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启学生的学习智慧。</p> <p> 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的,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在师生心与心碰撞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p> <p>  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颗火种,小心翼翼的去呵护学生的求知欲,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诠释数学学习的意义,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p> <p>  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去发现孩子们虽然粗糙但却可贵的儿童思想萌芽,去倾听学生原生态却充满生机的智慧心声,去体验学生创造的精彩与成长中的挫折,去分享学生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与成功的自信。</p><p> </p> <p>  面对孩子们需要的学习,需要的课堂,我们一定要用心静静地守护着教育的真谛,创造出使孩子们学习幸福,又能为孩子们长远发展的数学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们生命化的课堂上尽力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让每位学生都是深度学习课改大潮下的受益者。</p> <p>   教育需要激情,也要有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真爱。在爱的滋养下用激情和热情唤醒学生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健全人格,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快乐是在课堂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学生在课堂里心灵交汇、智慧碰撞、生命共生!</p> <p> 我们不仅要用真情传递给学生美妙的知识,更要让孩子们品味到学习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力量。把教学作为一份真情,把学习成为一种对生命的唤醒,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p>

课堂

学生

学习

数学

孩子

读懂

智慧

教师

我们

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