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什么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p> <p>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第七部分的一大亮点,也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在城镇,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总的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截至2019年全国仍有百分之十二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集中收集和处理;约四分之一的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仅为百分之六十。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就是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大规模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改善,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p> <p>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也是扩大投资空间、改善投资效率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迫切需求。有关研究表明,从增量资本产出率看,我国每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投资额,2007年至2011年间为3.37,2012年至2019年间上升到5.92,投资边际效率下降趋势明显。农业农村发展有着巨大投资需求空间,需要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把数量庞大的农村集体资产带入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用好乡村建设这个空间,即可以更好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又不能同时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民生,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谓一举多得。</p> <p>“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是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等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类基础设施。一是适应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以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智慧农业装备等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二是适应推进农村现代化需要,以交通、电力、给排水、通信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等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化,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适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乡村学校、医院、图书馆、超市等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民生活设施便利化,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四是适应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需要,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五是适应绿色发展需要,以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p> <p>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立足各地实际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需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需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需要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保持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把现代文明同田园风光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坚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行动。需要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需要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把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纳入县乡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