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好人”陈礼学:山村党员当上“鹅司令”

万水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冬日里,地处三十六湾山脉下的临武县万水乡儒风村边的马尿江河道碧水悠悠,塘中河畔,成群结对的“朗德鹅”群嬉戏觅食,嘎嘎欢叫。年过半百的村共产党员陈礼学吆喝着自家的3000余羽“鹅群纵队”,脸上写满了喜悦。<br>  近年来,陈礼学组建的这支宏大“朗德鹅”“集团军”,村民都称他是“鹅司令”,谈起这支“鹅队伍”为乡亲们带来的美好光景,“鹅司令”就变得更加神采飞扬。 <p><b>  产业转型 发展“鹅”经济</b></p><p> 陈礼学所在的儒风村,是三十六湾矿区的一个小山村。过去,陈礼学在矿区挖矿淘砂,发展地下“黑色经济”。2013年,政府开展矿产资源整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陈礼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封窿道、拆厂棚,告别矿山经济,回到村里,开始了他的产业转型之路。</p><p> 2014年9月,陈礼学通过多方考察,养殖“朗德鹅”是一条有利可图的致富路子。据悉,鹅肝是一种高贵的医药材料,市场价格看好,养鹅产蛋孵鹅苗,一只母鹅一年产蛋可达96枚,一只幼鹅市场价50余元,饲养一只母鹅的连锁效益就可达500余元。于是,他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土地流转20余亩,投入70余万元,开挖水塘3000多平方米,建鹅舍4000多平方米,养殖“朗德鹅”的产业转型项目在山村落地,发展“鹅”经济的开张锣鼓在这里敲响。</p><p><b> 科学养殖 产出“金蛋蛋”</b></p><p> 陈礼学头脑精明,说干就干。2015年3月,“鹅司令”从山东金山县购进1200羽幼鹅,精心饲养。他向科技請教,向养殖师傅学习,订阅了《湖南科技报》等科技书籍,读报学习养鹅科技知识,同时,到广东佛山养殖场請教养鹅师傅。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摸索,“鹅司令”总结了“闭光养殖”与“露天养殖”相结合的“朗德鹅”科技养殖法。傍晚7点半把鹅群关进鹅舍闭光度夜,第二天早上8点半把鹅群放出下塘喂料,并做好对鹅群的疾病预防。通过一系例的科学规律养殖,母鹅产蛋率提高了。接下来,老陈投入20余万元,建了孵化室,买了孵化机,实现了饲养+产蛋+孵化+市场的一体化养殖格局。2019年,陈礼学的养鹅场孵化幼鹅苗4000多羽,实现产值170多万元。“鹅司令”的养鹅场被评为“临武县‘朗德鹅’科技示范基地”。</p><p><b> 帮贫济困 孵出“脱贫户”</b></p><p> “鹅司令”养鹅创业致富的事迹不径而传,去年以来,十里八乡的农民朋友又的来到“鹅司令”家上门取经,有的来学习养鹅技术,有的来打探养鹅行情。</p><p> “我是一名党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当担,大家愿意养鹅创业的,我要毫无保留传授科学养鹅知识。”“鹅司令”陈礼学说。 </p><p> 面对各地村民养鹅的积极性,陈礼学制订了一个发展“朗德鹅”“扩军”方案。扩建科技孵化场,举办“朗德鹅”科技养殖技术讲座,同时扶持本村和周边乡镇50户贫困户饲养1000羽以上“朗德鹅”养殖大户,统一鹅苗供应、统一做好防疫工作、统一收购鹅蛋,统一孵化鹅苗。</p><p> “朗德鹅”“扩军”计划,引起了各地养鹅户的极大兴趣。邻近的上舟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养鹅脱贫成了贫困户的致富追求。2019年春,贫困户黄建军、黄祥林等20户在“鹅司令”家购买“扶贫鹅”5000羽;舜峰镇大岭村贫困户陈爱国等在鹅司令家购买“扶贫鹅”15000余羽。陈礼学的“朗德鹅”“扩军”后,“鹅司令”定期前往这些养鹅场开展科学养殖跟综服务,使“朗德鹅”“扩军”养殖产生了良好的扶贫社会效益,上舟村黄建军等20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在陈礼学的带动下,“朗德鹅”养殖已覆盖万水乡、楚江镇、西瑶乡等乡镇,“鹅司令”的“扶贫鹅”在山乡村寨,嘻戏翅展。“鹅司令”陈礼学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党员,要让‘朗德鹅’养殖产出扶贫‘金蛋蛋’,‘孵出’幸福小康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