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晴朗的天空,晴朗的气息,晴朗的心情,我们开启了北师大之行的第二天研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中国教科院教育学博士杨润勇教授带来的饕餮盛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润勇教授:教育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获政府津贴的拔尖人才称号。杨润勇同志已出版专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次),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核心期刊、报刊发表3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累计公开发表学术成果50余万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明确方向,我们才不至于走弯路,所以在选课题的时候,方向至关重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兵法作战中有三十六计,课题研究同样有三十六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短暂的休息,我们的学员积极与教授探讨如何拟定课题。杨教授平易近人,我们如沐春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来点有趣的手指操,活动活动身体,舒活舒活筋骨亦是一种享受,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幸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读文献不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有效选题需恪守一个领域,熟悉一个理论,审视一个范围,选择一个问题,聚焦一个核心,凝练一个标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就没有好的课题,更没有好的科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期间,四位老师为我们做了简单的课前课后分享 ,她们言简意赅的对杨教授讲解的内容做了圆满的总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华灯初上,星光璀璨。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研修活动,大家激烈讨论,反思修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修诚立真,勤学笃志,我们在路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整天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一整天都随着中国教科院杨润勇博士泡在教育科研的世界里。虽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早就被提出,但一直埋头于教学琐事的自己似乎从未重视过。于我而言,这成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我曾经忽略的这个浩瀚世界,可能藏着着撬动教改、撬动成绩、甚至撬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杠杆。于是,今天的我,如蹒跚学步的孩子般亦步亦趋地努力追随着教授的讲解。从选题到问题,从问题到课题,从课题到到标题,从认知到策略,当教育科研的浩瀚浪潮滚滚而来时,我只能不停地勉励自己“奔跑吧,科研小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想感到幸福和快乐的话,就做科研吧”。往后余生,让我们都硬着头皮去努力闯那个奇妙的世界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往后余生,借‘题’发挥”杨润勇导师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好老师的标准是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并举”让我们明白新时代对老师的高要求。这样的引领,将我们的认知一下子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虽然我们对课题研究一无所知,但我们开始对此有了向往,有了期待。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课题研究”在我们的脑海里一点一点浮出水面,我们看见了“课题研究”的面孔,但感觉“课题研究”依然在千里之外的神坛上,庆幸的是杨润勇导师在我们心里种下了虔诚的种子,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会一步一步的向着“光”的方向前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12月1日,来北师大第二天,主讲人杨润勇,可谓是给了我们一整天的精神大餐,我被灌得晕晕乎乎,却不忍打盹,不舍得眨眼,虽说对于真正的科研懂之甚微,但杨教授真正的专业的学术引领让我叹服,他妙语连珠,而这妙语并非语言华丽,用词精妙,而是学术的表达严谨,义理的哲思深远 。高深的科研研究我不能领悟,但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提升自己,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那么提高自己的途径就是阅读文献,要善于借于文献来丰富资源,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都来源于文献,让我们一起加油阅读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北师大之行第二天,有幸聆听了杨润勇教授的讲座。大师引领我们厘清了课题、问题、选题、及标题之间的关系,满满的干货,我们收获颇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午,杨教授一开场就提出三点要求:听他传达的信息——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科研的失败;听他表述的观点——因为一个人的思想靠观点凝练;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善于反思,找差距找问题,才能入手,问题是任何科研的逻辑起点。我们震撼了,杨教授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为我们树立了一种高理念,高思想。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要想做科研,做有效课题,必须研究它、热爱它、动手做。接着敬业的杨教授让我们对有效课题研究有了一番认知。任何课题研究都是关于问题点的研究。必须找出一个问题去研究,且必须是真问题。就是要真实存在、有价值有高度、自己能做到。例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做到了“面线点”呈现,才是真问题,真需要研究。我们顿时明白自己原先的拟课题存在“问题域”问题,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丰富的资源,没有有效的交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杨教授又耐心又详细地说明了课题研究之选题、文献、方法的重要。他真诚给予我们温馨提示,从小课题研究做起,量变会引起质变,聚沙可成塔,积水终成河。我们也意识到文献是贯穿课题研究始终,是有效科研的根本点。没有大量文献支撑,怎么提取问题,凝练有效课题?更清楚看到没有科研方法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真正的课题研究。杨教授这深入浅出,如抽丝剥茧般的讲授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级课题选题依据、标准,这样一场严谨、清晰、有益且有趣的讲座,真是饕餮盛宴!往后余生,为了找准自己研究方向,先从大量文献读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感动反思的一天,感动于杨教授的敬业,上下午六个小时一刻不停,一句不结巴,不打磕为我们厘清课题、问题、选题及标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下午,为了节省时间, 我们连中场休息都省了,我们坐都坐的腰酸背痛,可杨教授一直站着,一直在不停的讲授,尽心尽力地为我们这些懵懂的学生答疑解惑,我们不由得为杨教授鼓掌、点赞。感动于杨教授的平和,杨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的大咖,大咖于我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天上的文曲星”,杨教授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每一个问题 ,大到选题,小到标点符号。这不仅引发我们的反思,如果我们能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也这样有耐心的话,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呢。还感动于杨教授的知识渊博,他可以博古论今,可以中西结合,而且一直在强调读文献,50篇入门,一百篇开悟,300篇成大家。而我连哪里能找到文献都很迷茫。 杨教授又提出生命不止,研究不止,读文献不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一个新的高度,从今天开始先下载知网app,开始读文献之旅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知道、了解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这是北师大培训第二天我最深的感触!自己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班级里差学生的尴尬,很努力认真的去听,但总感觉听不懂,理不明,虽未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却也体验了一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上午八点三十分到下午五点,杨润勇教授一刻不停的给我们传授中小学生教师有效课题研究策略及案例分析,大量专业性术语,海量独家见解一次次刷新写我的认知。历经一整天的头脑风暴,大量信息的输入后,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拿起笔来,回顾,消化,沉淀……用《孟子》中的“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以作自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来北京学习的第二天,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聆听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讲课的是中国科研院研究员杨润勇博士,他讲授了《有效科研策略与方法》,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一位教师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做到教科研一体化。他用专业化的术语解读了有效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而且做了风趣幽默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何为真问题,怎样做好选题,如何拟定好的标题,选择什么研究方法。今天一天的课程满满当当,大家都认真聆听,用心笔记,头脑高速运转,生怕落下一点。虽然课程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今后,我们将要做更多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争取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往后余生,做一个学习科研型的老师。今天听了杨润勇专家《有效科研策略与方法》讲座,深感自身的不足。课题是我们未涉及的领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知不足尚能自反: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和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总停留在经验的生搬硬套上,而没有研究过我们行为背后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规律。知困方能自强:听了专家课题研究的讲座后,我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真存在、能解决、有价值的真问题,对这些真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打破现有的僵局,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给自己研究领域画个圈,从开展小课题的实践开始,提高自我的发展,做一个智慧型、科研型的教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世上所有的道理其实都是极其简单的,有时候简单到一两句口语白话就能阐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今天杨教授为我们所讲解的内容,只要我们的心简单,就可以抓住根本,脱颖而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策划:新师者(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b></p><p><b style="font-size: 20px;">制作:城镇中学语文第一组全体成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梁慧丽 常 斐 朱雅俊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康艳艳 冯雪琴 郝晓燕</b></p><p><b style="font-size: 20px;">审核:王英莺 张秀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