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在展览馆里看看昨天生活的情景,再到周边的村落里体味一下农耕文明的意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文化、丰富精神营养,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望…… 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承载着年轮的印记,留住了最美丽的乡愁。 记录乡村的历史变迁,人们的童年记忆,故乡逝去的一砖一瓦,是对生活过的地方和已过去的童年的思念和回忆。 当你回归故里,你会发现自己最思念的是儿时的快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浓郁乡村文化气息的村史馆,教育后辈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世事变迁,岁月洗礼,那些曾经属于村落的文明,是终将逝去还是静水流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许多村落变成了城区或者合并,许多承载乡村文化的老物件、老技艺消失,以致许多人感慨“回不去的乡村,找不到的乡愁”,乡村文化逐渐没落,使得乡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减小,这不利于乡村的发展振兴。因此,积极推进村史馆建设,成为人们留住乡愁、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 常乐村史馆的设计要充分展示村容村貌、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农村生活变迁等,可设计四大板块:原始文明-仰韶文化场景展示、农耕文明-展示农事民俗、红色文明-记录抗战大事、党建文明-展现改革发展,通过四方面记载这个村子的历史事件、先辈经历的大事、为农村建设做出的好事、获得的荣誉等,把常乐村史馆打造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 <h1>仰韶文化,点燃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h1> 模型展示先民居住、农耕、渔猎、制陶、祭祀等场景,展板介绍常乐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记录及实物展出。<br> <h1>农耕文明,五千年时光悠长</h1> 实景复制的常乐村各条巷口的门楼,每个门楼后集中展示一项民俗:精耕细作、水利灌溉、手工业、婚俗席面等<br> <h1>红的印迹,激情燃烧的岁月</h1> 刘邓大军进驻第一村、指挥百团大战、保护赵城金藏。<br> <h1>党建文明,大海航行靠舵手</h1> 展示老物件,如:大三件、小三件等,老物件不仅仅是旧物的呈现,还有它使用的年代背景,追溯村里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人、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第一个农村大学生、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将村里发生的大事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村民回忆党和国家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切实变化;同时展示每一个阶段常乐村取得的荣誉。在这里,年老的人能寻找到过去的记忆,年轻的人能感受到先辈的付出;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村的悲欢岁月,使人产生共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