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眼下已经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态。但是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阅读内容随意、形式单一的现象,导致阅读效率低。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如何让教师的指导更有效呢?六年级语文组在左玉兰组长和何艺娜主任带领下,指导学生进行整书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并开展了一次制作“整书阅读思维导图”的绘制活动。</p> <p> </p><p> 阅读中,有的同学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一本书中的人物、事件,明晰整本书的故事脉络;有的同学则在导图中对照人物事件与心路历程,探究“思想如何决定行动”,体会人物思想品性;还有的同学或梳理自己的阅读积累,或提炼自己的阅读感悟,构建阅读知识树,使自己的阅读札记丰富且条理。就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在一本本书中游走,在导图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富有个性与温度的思维导图引领着同学们浸润阅读,享受书香。</p> <p>邹雨涵:在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我以一个个人物为线索,从性格特点、描写方法、主要情节等方面着手,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完成以后,再次捧起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这些人物变得更鲜活、更丰满、更真实了,我仿佛与他、与她融为一体,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嘟着嘴流泪。我想,这一定是思维导图带给我的享受吧。</p> <p> 盘雨馨:思维导图是个便捷的工具,能对信息进行高度组织,且运用广泛:读书笔记、经验总结、文章写作......我阅读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时,做了思维导图。从图上,我们能清晰明了地看到故事情节,让人了解瑞典的许多民间传说和各地名胜,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做人要热心大方,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p> <p>周芷慕:《鲁滨逊漂流记》全书以鲁滨逊冒险的经历作为线索展开,讲述他如何离家出走、逃脱海盗、流落孤岛,如何在孤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以及最后又是怎么样成为富翁、如何回到英国等等。这些情节用一条线的形式引出来,使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清晰。通过画思维导图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快速了解了写作背景,看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还提高了我的思考能力。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对学习真是一种很好的帮助。</p> <p>冯增:《匆匆》这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惋惜。作者以“匆匆”自勉,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庸、勇于奋进的复杂情感。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我更好地体会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深感无奈的心情。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价值!</p> <p>陈嘉莹:画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理清人物关系、故事线索,更好地去看名著。比如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我更加了解了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他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做了思维导图后仿佛让我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汤姆,并给了我深刻的印象。</p> <p> 一本书很厚,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色彩和线条表达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一幅图就是浓缩的写作提纲,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大脑对文字信息进行有效存储、梳理、表达的过程,是他们和作者的共鸣体验。画阅读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锻炼他们逻辑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严密性;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引领他们的阅读向深处宽处漫溯。</p> <p>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利用思维导图,记录读书成果,展示阅读体验。一本书变成一幅图以后,章与章之间,不再独立存在,思维导图让它们联系起来。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会把思维导图这种高效实用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中,班级再次掀起读书潮。</p><p> 撰稿:金婧</p><p> 审核:左玉兰</p><p> 供图:六年级各班语文教师</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