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生产队

平凡

<p class="ql-block">在我小的时候记事起,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经济制度实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那时候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核算分配的,也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公社,大队,还有生产队三个层级中,生产队是最基础的,可也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生产队的重要性,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生产队生产搞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命运,从小处讲,某一个生产队,生产搞得好不好,关系到几百口人的生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是关系到几百口或者是百多人的“葫芦系”的大事情,那是万万马虎不得的。</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生产队的划分,基本上是按照一个自然村,或者是两个自然村的区域。在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大些的生产队的人口二三百人,小的生产队也有一百多口人。可谓是“人口众多”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一个生产队里最基本生产资料,那就是土地。所谓的生产队的土地,就是你这个生产队总共有多少土地,就是多少土地,据老人们讲:土改时分地是按照自然村总土地面积,除以总人口划分的。有的生产队中有高成分的(地主与富农)土地自然就会多些,如果都是贫下中农(穷人),土地自然就少些。当然了地主富农家的土地,也会调整给所在的自然村。所以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人口不是一样多,人均土地也都是不一样多,但是差距是不会太大的。</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每一个生产大队的名称,一般是按照村名或者是显著地标起的名字,比如我老家所在的大队的名字,那时候就叫“中渠人民公社巨元大队”,在小公社的时候,也叫“什岔人民公社巨元大队”。现在的巨元三社,就是在清朝时,取《千字文》之“巨”字配意得名。由于大队驻地在三社,也就是老地名巨元,故大队的名称就叫“巨元大队”了。</p><p class="ql-block">比如还有皇辉大队,火坎大队,芥玉大队等等吧。每一个生产队的名称,也差不多是这样起的。比如我老家生产队的名字,就叫“中巨生产队”,后来又按排序叫“巨元大队第二生产队”了。</p><p class="ql-block">在每一个生产队里,最高的“领导人”,那就是生产队长了。队长下面有副队长,有会计出纳与记工员,也有的时候也配有保管员。如果是这个生产队很大,有的时候就会分若干劳动小组。有小组就会选出一名小组长。每一个生产队里,大小职务,都有群众大会选举产生。特别是在选择主要职务的时候,大队就会来人主持选举。并在事前对有关人员进行考察,听取群众的意见,考察人品与能力,反复权衡,后,再找该人谈心谈话,掌握情况后,最后再召开社会大会讨论选举通过后,新队长就可以上任理事了。然后选出的人员组成队委会记工员组成队委会。重大事情,生产队里的大事,比如种什么,在哪里种?种多少,年终决算分配怎么弄,都有队委会讨论后,集体做出决定。</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吧,对生产队长的选举通过,一般也会有几个标准的,首先政治上党团员是优先考虑的,群众中的生产劳动积极分子也要考虑,为人要正派公正无私,对农业生产精通的“老农”,农业技术过硬的人们,都是要考虑的条件,还有就是领导能力,必须能保持生产队的和谐稳定,可以基本保证公平公正。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的。这种考察考虑与做法,也一直延续了下来。一般一个新的生产队长接任之前,都基本会要一项“权力”,那就是队委会的组成由他说了算,也就是,会计,副队长,出纳记工员等的人选,由他来提名后,再提交社员大会选举通过。不过这样也不过分,这样做的好处是,生产队长的工作安排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大队的领导当然也能理解这一点,这样的一点权力一般是给的。</p><p class="ql-block">每一个生产队的队长,负责生产队里的全面工作,下面副队长负责组织农业生产与各种副业生产,会计出纳除了写写算算,就是带领群众搞生产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吧,生产队里干什么活,干多少怎么干,都是有定额工分的,如果是集体出工,也是有规矩的,我们老家在那个时候,每个壮男劳力的工分,每天是十分工,每个女劳力是九分工,弱劳力是每天八分工。学生在假期期间参加劳动是五分工。出外工与开会等事项的误工,与生产队壮劳力享受一样的工分。修水库挖渠坝等艰苦的活,享受每天十二分工,另外补助一斤补助粮。</p><p class="ql-block">每年到年终决算的时候,那时候每年的八月三十一日到下年的八月三十一日,算是一个分配的年度。每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扎住人口,也就是八月三十一日前出生或者是婚入入户的,参加当年的分配,八月三十一日后出生或者是婚入的人口,参加下年度的决算分配。每年到了冬闲的时候,生产队就会把粮食收入和现金收入汇总,把社员的工分分户汇总列表,上报会计及决算分配小组,审核后张贴公布,让群众查漏补缺,完成之后,再报会计处汇总做帐。在这个时候队长就会召开队委会讨论。按全年收入与支出,社员工分汇总计算后,再计算出一个劳动日值多少钱了。在这个时候,会计就可以做分配方案了。方案做好后,再上报生产大队审核后,再报公社审批,然后按照批准的分配方案,公布上墙,这时候的社员们,就会围在方案前面看上几天,待一切都没有问题了,就可以进入实地分配了。这也是那个时候的群众最激动人心最高兴的时刻了。</p><p class="ql-block">到了秋末的时候,生产队里一年的生产任务,也基本上结束了,群众也就进入了稍微轻松点时候了,也就是所谓的“冬闲”了。其实吧,所谓的冬闲也不闲,这个时候,河工与有些外工也来了,生产队就要安排人出河工与外工,进山拾粪打柴,这是春夏秋季大忙之外,也算是很大的事了。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翻翻粪和平整土地了。平整土地也那个时候在冬季里重要的农活之一。也是来年生产前必须做的事情,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的生产队里那么忙,几乎天天有活干,生产队也在精耕细作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就是今天吧,防治土地污染也好,平田整地也罢,也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生产队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那是当时的群众出工不出力,偷奸磨洋工的问题造成的,也有怪管理体制的,我认为这也是有偏见的。个别偷奸耍滑之人,什么年代都有,就在那个年代,这种个别人也是有的。但那毕竟只是个别个别的人。没有彻底解决群众温饱的问题,第一因为那段时间里,国家底子薄,农村里人口增长非常快,而土地却没有增长。第二是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落后,种地没有什么科技含量,良种,化肥,农药,机械,几乎一样没有。其实吧,和人民公社制度关系不大。</p><p class="ql-block">我上面写的这些情况,大多都是亲眼所见,新耳所闻,亲手所做过事情,这些也都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也是久久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