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工作不再孤单-2020“国培计划”河北省乡村中小学优秀校长省外研修培训之②

希望

<p>  12月1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报告厅有幸聆听了赵德成教授《学校德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课程与实践》的讲座,颇有感触。</p><p> 课程中,赵教授以相亲为例问,“我们的'孩子要选择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首先是人品好,其次是有能力”,其实这不就是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吗?曾经听过北京教科院的一位专家说“以要求儿媳/女婿的标准培养学生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了”,虽然是玩笑却也有几分道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还是要今后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如果他的道德发展与他拥有的能力、金钱和社会地位不相匹配,是太不可能服务社会的。我曾告诉过孩子,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是要看他能做出多大的贡献和能承担多少的责任,而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立足社会的能力却欠缺一些服务社会的精神,有足够的人文底蕴却少了几分家国情怀,有健康生活的状态却忘记了帮助别人和担当责任,而我们的国家最终还是需要更多像安田一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p><p> 总之,赵博士的报告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震撼。他不是一个理论家,他是精心研究过教学的人,懂得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的许多教学方法让我感觉豁然开朗,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待改进的太多太多,听了他的报告,让我感到真是需要学习,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我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会静下心来多学习、多倾听、多反思,争取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提高一步。</p> <p>12月1日下午在北京师大二号楼110教室聆听了史家教育集团李娟副校长的草根式讲座,受益匪浅!</p> <p>新时代,学校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教育面临着一张充满未知的答卷,让我们不断思考教育何去、未来何从。基于对时代和教育价值的全面审视,史家教育集团积极推进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探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p> <p>厚植家国情怀的“漫教育”</p><p><br></p><p>基于对人的社会属性与个体属性的理性思考,以及史家人近30年的和谐教育实践,学校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放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位置,并构建了“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系统育人模式”,以及该育人模式的实践模型——“种子计划”。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引导孩子成人的过程中厚植家国基因、筑梦种子生长。</p> <p>指向学无边界的“育人场”</p><p><br></p><p>集团以“无边界”课程建设不断拓宽学生成长的真实场景,充分发挥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在课程理念上,倡导“给成长无限可能”,不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在课程目标上,明晰了“具有家国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的育人指向。在课程内容上,倡导由内容封闭走向边界开放,构建了以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体的“两级三层”课程框架,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p> <p>基于学科育人的“新生态”</p><p><br></p><p>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史家教育集团不断改造学科教学,追求课堂教学与课堂育人的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文以载道、润物无声”的道德秩序与育人新生态。具体而言,集团进行“学科德育”、“博悟课程”、“服务学习”的有效探索,进行学科育人价值重塑、育人资源创生、育人路径创新,避免走入“德育专门化”带来的让德育孤立于教学之外的陷阱,进而实现道德教育对于学校生活的整体覆盖。</p> <p>期待亲临史家小学!</p>

育人

课程

教育

史家

教学

德育

学科

情怀

学生

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