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史话一天池下马筵知府桥的传说

谷军民

<p class="ql-block">知府桥又称继志桥坐落在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下马延村西的沟中。</p><p class="ql-block">继志桥由相邻的石泉村人席椿建造,他幼时在下马筵村的私塾就读,每日往返要从河滩经过,常见一些老弱妇孺失足落水,心里不安。后来席椿考取进士,由玉山县知县升任浙江绍兴知府,便捐资修建了这座桥,还在桥东侧建了碑亭,撰文作记。这个故事是村中老人们口口相传的。</p><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该桥系单拱石桥,桥墩、桥拱、桥面及栏板全部用青石筑就,桥长20多米、宽5米、高7米。桥面两侧各立11根石柱,中间镶有青石栏板,石柱及栏板上均有精美的花卉枝叶图案雕刻,石柱顶端有木瓜、寿桃、石榴、狮子等雕塑,具有明显的江南桥梁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乾隆22年(公元1757),席椿在玉山县做县官,席椿的父亲看到儿子功成名就,非常高兴,就对亲朋好友们说,如果儿子将来能做知府,一定让他独自承建下马筵桥。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席椿升职绍兴知府,又过了3年,他接到儿孙们寄来的家信说:“乡亲们常常提起祖父过去说过要您独自修桥的话,不知道您到底能不能胜任此事?”席椿看了书信决定修桥,他拿出了俸银2000多两。乾隆41年(公历1777年)工匠聚集开始造桥,两年后完工。席椿在《继志桥记》最后写道:“我造的桥虽然不敢和古代扬州的二十四桥和婺源的彩虹桥相媲美,但变沟壑为坦途,对过往行人来说也算是补办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因为追溯造桥的由来,所以将此桥命名为继志桥。”</p><p class="ql-block">这座桥已经有230多年了,现在还非常坚固。它不但体现了古人回报家乡的美德,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亲的文化传统。</p> <p>十二载风尘空怀春露秋霜之憾,</p><p>三千里跋涉始得送往迎来之心。</p><p>横批:木本水源</p><p>(席椿)</p> <p>“下 马 筵 村”的由来</p><p>渑池县天池镇的下马筵村,远在唐代以前就有这个村庄,村名失传。此村面山临水,风景秀丽。村中的井水和河滩的泉水甘甜可口,清心润肺,人们饮用后俱感舒适清爽,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因而过去村里烧酒的很多,开酒馆的有好几家,前些年还见到许多先人们砖砌酒坑和酿酒的大火灶。</p><p>传说,古时候村里的烧酒好喝不贵,酒香扑鼻,远近闻名。贞观18年,唐王李世民来天池狩猎路过此村,闻香下马,痛饮琼浆,一醉方休,临走依依不舍。从此此村才名为下马筵。</p><p>老人们说,在村东核桃树洼,也有的说在下东洼,耕地时常见好多砖块瓦片,那里也是一个古村,叫上马筵。那时李世民启程赶往天池,临走还晕晕乎乎,东摇西晃,不便骑马行走,到了东村,酒劲已过,才上马缓缓离去。因此东村定名为上马筵。但因世远年湮,沧桑巨变,此村不知何时销声匿迹。</p><p>知 府 桥”的由来</p><p> 在下马筵西沟,有一座独孔石拱桥,长60余米,宽5米,高15米,桥上两侧各立青石方柱,中镶石栏板,下为白石拱圈和护砌。方柱上方均有石雕,技艺精湛,巧夺天工,21对狮、犬、瓜果,栩栩如生。过往行人,不禁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流连忘返。</p><p> 说起此桥,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原来席椿幼年时,在下马延就读,每日上学回家总要从下马筵西沟河滩通过,常见老弱妇孺不慎失足落水,心存愧疚,爱莫能助。有一次放学天色已晚,他急匆匆的往回赶,走到河滩一看,不由自主地惊叫一声:“啊呀!河涨水啦!”他望着滚滚洪流,心急如焚,口中自言自语:“老天爷呀!你早不刮河涨,晚不刮河涨,偏偏我从这里过你就刮河涨,眼看天黑了,叫我咋回去哩?”他埋怨了一会儿接着又许起愿来:“河涨要是马上落了,叫我过去,我长大后有了钱,一定会给这里修座桥!”他的话音刚落,万没想到河涨立即小了,并且越来越小,没吸一袋烟功夫,列石就露了出来。席椿高兴坏了,连忙跨过列石奔回家里。自此以后,席椿学习很用功。每天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年复一年矢志不移。说也奇怪,每逢天黑没有月光,他一到河边,前面总有个小灯笼照路,他想是谁帮忙,却总是看不见人。然而小灯笼总在他面前不远处向前游动亮个不停。但是他只要一上去沟坡走到平路上,灯笼就不见了。他向家人说及此事,家人先是一惊,然后恍然大悟,笑着对他说:“这是你许下了好愿儿,老天照应啊!”</p><p>至今,这个故事还被人津津乐道。</p> <p>这座桥我已经不记得走过多少次了。以前桥的两头都是和土路相连,近年来随着村村通的建设,都已硬化铺成了水泥路,桥面也用六愣水泥砖铺垫,更好地方便了行走。每次路过都心怀感恩,斯人已去,石桥仍在,一个善举,造福后代,一段佳话,流传百世!!</p> <p><br></p><p>继志桥。还在桥东侧建了碑亭,撰文作记。这座桥已经有200多年了,桥上原有的石狮子等雕塑在“破四旧”时被人严重毁坏,原来的碑亭也不存在了,石碑断为两截,被丢弃在下马筵村井台边,现在桥头竖立的石碑是后人复制的,但桥两边修了水泥路后,汽车在上面来回穿梭,桥面已经严重受损,真担心有一天这座承载历史文化的渑南名桥成为梦幻般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该桥系单孔沙砾石块拱圈,桥面及护栏均用青石条筑成,桥的两侧各有19根望柱,中间镶有青石栏板,望柱顶端青石分别刻有木瓜、桃、石榴、狮子等造型。</p> <p class="ql-block">此桥由天池石泉人绍兴知府清代十二世祖席椿捐银建造。席椿系石泉村人,考取进士后,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玉山县知县升任浙江绍兴知府,其父立志修桥未成,席椿继承父志捐资修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动工,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竣工,故名知府桥,又名“继志桥”。桥身坚固,历经230余年,至今人马车辆通行无阻。</p><p class="ql-block">建造此桥耗谷两千余石,银二十四两,均为清代十二世祖席椿所修席椿捐献。桥全长33.1米,为通往洛阳之古道,过往官员多在此下马饮宴(筵)故名。</p> <p class="ql-block">席氏十二世祖席椿,清绍兴知府。由禀生,乐平知县,池州知州,清宛县丞。“绍兴知府正堂”,“池州府正堂”,原木原版,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席椿家世简介:其父席庄允以子椿贵,赠浙江绍兴知府,其祖父席镇郡廪生。以孙椿贵,赠浙江绍兴知府。席椿兄弟席榛,由附生,例贡捐纳。席椿四子:长子席世丰,邑廪生,恪遵父训,循循守礼,开馆延师,资以膏火,奖训后学,成就甚众。村旁旧有义冢一区,增施至数亩,禁樵牧践踏。乡邑义之。次子席安丰,山西乐平知县。三子席启丰,由州同历任直隶龙门、邯郸知县,升迁安徽安庆府通判、加同知衔。四子席寿丰,直隶清苑县丞。</p> <p class="ql-block">席氏十八世族长席容然在桥边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