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陵笔记(一)

宝嘉

<p>有明一代,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立国至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任上灭亡,历时276年,凡十七朝,共十六帝,其中英宗朱祁镇两次登基(以上未含北京沦陷后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四个小朝廷)。</p><p>十六帝中,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不知所终。之后自明成祖朱棣起均葬于北京,其中十三位葬于昌平。在“土木之变”中登基、“夺门之变”后逊位的代宗朱祁钰葬于香山脚下。</p><p>余少年时中断学业,于历史一知半解,近日重游明陵,重习明史,记录于兹。</p> <p>一、长陵</p><p>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营建皇宫的同时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地位居于十三陵之首。</p><p>朱棣,朱元璋时封燕王,就藩北平。靖难之役攻破南京,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其在位期间,政治上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吏治上设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对外交往委派郑和下西洋;文化上编修了《永乐大典》。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榆木川啊!我去过的^_^)。</p><p>其统治期间励精图治,使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因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p> <p>裬恩殿是明代帝陵享受祭祀的主殿。长陵裬恩殿重檐庑殿顶,三层汉白玉围栏须弥座基,金砖铺地(现在上面覆盖了地毯所以没看到),60根直径不下一米的整根金丝楠木支撑,据说是国内少见的楠木结构殿宇,其规格不亚于故宫太和殿。</p> <p>楠木立柱的下半部,从地面到人手举起来不能及的高度,被有机玻璃包裹起来。</p> <p>朱棣的墓碑,为整块红色朱砂石所制,上书“成祖文皇帝之陵”。顶部有篆文“大明”。</p> <p>树影婆娑</p> <p>斑驳的时光就这样流淌了600年</p> <p>二、神路</p><p>神路,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十三陵的入口,其实只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建于嘉靖年代。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七孔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p> <p>神功圣德碑。</p><p>听起来好像武侠小说</p> <p>石碑底座的纹饰</p> <p>十三陵神道上的石人石兽,均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其中最大的石象,包括基座,体积近30立方米。</p> <p>小动物们都萌萌哒</p> <p>马还长着眼睫毛呢</p> <p>微笑的武将😊</p> <p>官员服装背后的纹饰</p> <p>小憩</p> <p>三、定陵</p><p>定陵是明朝第十三帝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的陵墓。万历的定陵与成祖朱棣的长陵以及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的永陵并列,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大陵园之一。</p> <p>定陵自1957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同年辟为博物馆。牌子上是郭沫若先生的墨宝。</p> <p>万历皇帝墓碑的材质貌似也是朱砂石</p> <p>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在景山自尽的崇祯之外,相对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万历了。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孩提继位,前十年在明朝最杰出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政下,出现了史称“万历中兴”的黄金十年。但他又是一枚宅男,怠政旷朝时间长达30年。《明史·神宗本纪》评价“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而黄仁宇的明史专著《万历十五年》的结尾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身败名裂。</p><p>这,或许就是万历年间成为明朝从繁荣走向衰败的症结所在。</p><p><br></p> <p>四、昭陵</p><p>昭陵陵主是明穆宗朱载坖,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之子,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之父。在位六年,年号隆庆。昭陵在十三陵中属中等规模。</p><p>昭陵的入口处挂的牌子是“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致我两次开车经过其门而不得入。</p><p><br></p> <p>裬恩殿前的东配殿有海瑞事迹展览。也许这就是“反腐倡廉基地”的由来。</p> <p>西配殿是昭陵的历史陈列展。其中说到万历小时候因为不听话被穆宗打过。</p><p>穆宗在历史上风评不是很高,但他即位后立即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等内阁辅臣,来弥补自己能力不足的缺陷。</p><p>同时,他还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迅速刺激了明朝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形成万历即位后的“中兴十年”非常重要!</p><p>此外,自嘉靖晚年开始东南沿海倭寇问题十分严重。穆宗重用戚继光等优秀将领抗倭,使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p><p>特别是在中央内阁大臣张居正等人的操作下,成功把握了蒙古首领俺答部家庭内部矛盾的时机,达成了封贡及互市。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资源。史称“隆庆合议”。</p><p>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二百年的军事对立状态。从此到明朝灭亡为止,明朝与蒙古之间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p> <p>一枝红柿出墙来</p> <p><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