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百里路程,读厚重历史,赏美丽乡村之二十五……

周流无羁

<h3>《探访兴安寨》<br><br>庚子孟东十五(公历十一月二十九),农友相约去探访李家寨镇武胜关深山中的兴安寨。</h3> <h3>武胜关位信阳市南42公里处,属李家寨镇辖制。为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间重要隘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岭和豫鄂两省分界地。自古为中国九大雄关之一,北屏中原,南锁江汉,扼中国南北交通咽喉。古称大隧,南朝齐称武阳,唐称礼山,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东有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此关南北30余公里皆为峡谷大川,其雄踞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关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两侧峰峦壁立,群山连绵,山上密布松、杉等杂木林。东北侧7公里处即为鸡公山。此地现为中国交通要道,京广铁路、107国道在此过往,还有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从关东部通过。<br></h3> <h3><br>说到古寨不能不提信阳的关隘。历史上春秋早期以前 。为据中原南控荆蛮之战略要地。春秋中期至战国末期,信阳地区又属楚国的版图,成为楚向北、向东开疆拓土的要道,是楚国谋取北进的边防重镇和争霸中原的后方基地。在与吴楚争战交锋之时,位于楚东北境的信阳成为御吴前哨,著名的“义阳三关”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也。</h3> <h3><br>关隘者,汉典描述是险要的关口也。《南齐书·萧景先传》解释为依山筑城,断塞关隘。据《吕氏春秋》记载:天下有九塞,“大汾、冥阨、荆阮、方城、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塞即要塞、关隘。均为军事战略重地。九塞是历史早有记载的名关要塞。冥阨就是如今的义阳三关之平靖关。而古称的天下九大雄关,武胜关也赫然在列。可见义阳三关的雄险及其重要也。</h3> <h3><br>信阳多山,地形复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纷争不断,多发战争。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等多种原因,信阳多古寨也。信阳县志记载的古寨达数百之众。它们规模宏大,连绵不断,多建于山顶,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躲避匪患。古寨子,实为信阳古建筑之一大特色,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古寨文化也。</h3> <h3><br>说到古寨,明代文豪何景明,更是写下诗句来形容家乡信阳,山寨古时战事纷纷的景象:<br><br>“楚关申戍忧茫茫,野草春沙更断肠。<br>山头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战场。”</h3> <h3>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勘测,登记了一批古寨。兴安寨便在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之列。它作为古军事设施遗址登记在册。而如今地图上、乡村中均称之为“兴旺寨”也。<br></h3> <h3><br>位于浉河区李家寨镇曾家老门村六组之南的兴安寨,第一道寨墙留有东寨门,寨墙残高约2米,第二道寨墙外墙残高约1.5米,内城墙残高约2.5米、宽约1.5米。古寨北部有房屋基址10多间,寨内有山泉和水井。东西南北都有寨门,面积约2多万平方米。古寨四面环山,东临武胜关,北面是一处较为平坦的跑马岭。此山寨起到了关隘的用途,用以阻挡入侵者的步伐。</h3> <h3><br>《重修信阳县志》篆修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其卷六建设……建设志二……店铺寨堡记载兴安寨:……兴安寨,在豫鄂分界处。宋时筑以屯军,防御金、元。堑山湮谷,包罗七十里。内城犹广十余里。土人常修之以避乱。</h3> <h3>晨雾缭绕</h3> <h3>晨雾缭绕</h3> <h3>县志上所载古寨,多述莫年、邑人某某,为何而建,耗费多少。唯独兴安寨注明为宋朝所建,用以屯军。可见其宋时是官方修建的大型军事防御设施。非同于一般的山寨,所以其才有那么大的规模也。坊间所传的土匪寨、绿林英雄寨,皆讹传也。<br></h3> <h3><br>曾家老门是信阳市李家寨镇的一个村,位于河南最南部与湖北接壤的深山中,东临武胜关4.5公里,西接小贵寺4.8公里,南离鄂地广水35公里,北距信阳市区45公里,南有兴安寨,北峙龙袍山。老门周边群山环绕,峻岭雄壮,风光奇特。往日交通闭塞,人迹稀疏,自古为中华雄关武胜关之偏关野道,今有公路通达,山村已旧貌新颜。传此地曾氏家族系古代为避战乱从华北迁徙而至此地生息繁衍,因勤劳守信,几代间人丁兴旺,建祠立谱,定拟老门,先祖叮咛后人曾氏门族千载不乱,永继家规。曾姓为此地间大户也。</h3> <h3>晨起七点半出发,沿107国道过李家寨,右转进入深山一条刚刚修好的沥青路。此路为鸡公山风景管理区新辟的旅游通道,它沿深山经武胜关附近的楚南长城、古战场、烽火台等景点,经荒田坪山下拐往桃花寨。我们的目的是探访古寨,所以其它地方都无暇顾及了。沿路前行约十几公里,到达了老门村五组。经询问一位六十余岁的吕姓村民。她说附近有三条登山路可达兴旺寨。一条经六组,我们已经走过了。前方水库附近也有一条登山古道,但多年无人行走,荆棘丛生。我们所在的老门五组,有一条放牛山道,可以顺利地到达兴旺寨。并热情地给我们指点登山路径。经她介绍,我们决定就近登山。一行五人遂整理行囊,涉过村前的一条小溪,钻入了一片竹林。开启了登山之旅。</h3> <h3>村民指路</h3> <h3>冬天的大山,风景大多萧瑟。枯枝败叶铺满寂静的山岗,踏在地上索索有声。钻树林只听见穿林打叶能传很远。穿过竹林后,我们就奋力向上攀爬第一道山梁。此地乃深山北坡,山势很陡,树林则极密,小路则极崎岖。爬了不一会儿,大家都是气喘吁吁了。群主李友直呼大汗淋漓,说有点“穰”了。我也感觉极累。大家都坐下补水,减少衣裳。简短休息一下再爬。登山本就是奋力向上的苦旅,诚非易事,况年老之人乎。穿行于密林之中,时常弓身钻丛,遇涧则听流水潺潺,疏林之内则枯藤拦道,时能见日。大家互相招呼着,努力保持着前后能看到彼此的距离,探路前行。<br></h3> <h3><br>山下问路时,村民说约爬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而我们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却仍然没有钻出深林到达山顶。此时不是一人“穰”,而是大家都“穰”了也。老来出游登山,真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既有观景之美,也考验意志之坚定。无限风光虽在险峰,非攀登者不能得之也。</h3> <h3>密林中</h3> <h3>密林中</h3> <h3>密林中</h3> <h3>密林中</h3> <h3>密林中</h3> <h3><br>随着山岭的起伏,下山涧,登山岗,奋力地一路走来,好在风景很美。野栗子,野山楂俯拾即是,枫叶红果唾手可得。大家互相鼓励着,不时地休息休息,再继续攀登。待下过一道深涧,跨过溪水后,终于走出了深林,面对着一个更高的山头。西面的大山荒田坪,几乎和我们等高了。荒田坪的山势清晰可见。风车阵列,盘山公路历历在目。我们前面也不再是羊肠小道,我们终于发现了登山的石阶。大家都来了信心,感觉离兴安寨应该是不远了也。只要休息一下,再作奋力一搏,肯定会到达山顶的。休息的时候,放眼望去,感觉大山真的很美。远处的大风车,近处的怪石,脚下草地上的夏枯草,灌木丛里的鸟窝。都展示着美的元素。山风吹过,云雾缭绕,心旷神怡也。</h3> <h3>走出丛林</h3> <h3>发现登山石阶</h3> <h3>登山古道</h3> <h3>中途休息</h3> <h3>中途休息</h3> <h3>空置的鸟巢</h3> <h3><br>休息一阵,大家再登石阶山道。山道沿山盘旋而上,虽然不再是那么陡峭了,也好走了。却也是很费劲的,膝盖反复用力,同样是累。一行五人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盼着快点登上山顶。拼着最后一把力气,奋力前行着。又走了约半个小时,大家终于登上了山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个大风车,平坦的山顶。四顾茫然,哪里有兴安寨?看看时间,我们已经爬了三个多小时了也。大家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坐在地上不想动了。</h3> <h3><br>大家议论纷纷。我是思想动摇者,说村民爬山一个多小时就到,我们爬山三个多小时,到了风电场。根据以往凡有大风车的地方,多是湖北的地界。可能是我们走错路了吧?可能已经错过了兴安寨了?众说纷纭,又饥又渴。大家决定先找个避风的地方吃饭再做打算。大家都拿出干粮,热水泡面,加上几个小菜。我和群主又把半斤一瓶的酒,喝入了肚子。吃饱喝足,人更是懒洋洋了,只想午睡,已经没有斗志了也。</h3> <h3><br>唯有年轻的郑友,很不甘心。他提出大家先休息。他只身再往南走,去找找兴安寨。大家只好任他前行了。剩下四位农友,都在议论着怎么今天没有找到兴安寨呢?群主李友拿出手机,在地图上搜索着,只有兴旺寨,未见兴安寨也。现在在高山之巅,四处眺望,也见不到有寨墙的迹象啊?看来也没有气力,没有时间再探寨子了,返程路还很长,不能久留,需要下山原路返回了。</h3> <h3><br>正议论间,郑友打来电话,说他找到寨子了!让我们往南走,他在山顶上给我们指路。大家这才重整行囊,往南再走。行了一个风电塔,他们说前方第二个山头上有人招手,是郑友。我眼力不太好看不清,以为那是山头的一棵树,大家都说是他。我估计离我们最少还有三里地。真感叹他的年轻不知疲倦。我打开相机,用长焦镜头拍下他的逆光剪影。拉近一看,果然是他!</h3> <h3>等走稍近点儿,李友恍然大悟地说他以前来过此寨。是从另一地点登上来的。我回来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要去兴安寨,我们登上山顶的地方叫跑马岭。往南就是兴安寨。地图上标示的是兴旺寨,所以让人疑惑也。湖北修风电场,改变了山体的原本地形地貌。所以我们迷茫了。不是郑友坚持,我们的探寨之旅,将失之交臂,功亏一篑也!</h3> <h3>进寨</h3> <h3><br>兴安寨,应该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古石寨了。登上古寨,天高地阔,风景秀丽,大别雄姿,横亘南北。石寨虽已颓败,但其寨墙遗迹跨越几个山头,寨内宽可走马。加之寨外宽阔的跑马岭,能容纳万人并非虚言也。四周山头陡峭,怪石嶙峋。看着古寨墙遗迹往前延伸,势若游龙。让人感觉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也。抚今追昔,感觉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古时生产力低下,建设如此之大的山寨绝非易事。不是官方,不是军队,不可能有此规模也!结合着地名跑马岭,根据《重修信阳县志》的记载,实地观察,我认为兴安寨左有武胜关,右有平靖关。它就是为守卫义阳三关而驻军的军营。有了它的存在,才有力地拱卫了三关!兴安寨非同于其它的古寨,它是“官寨”,应雄据于数百群寨之首也。呜呼,壁垒今犹在,旌旗何处寻!这不禁令人为之感慨激昂也!</h3> <h3>寨门留影</h3> <h3>寨门留影</h3> <h3>寨门留影</h3> <h3>走进寨内</h3> <h3>走进寨内</h3> <h3>走进寨内</h3> <h3>寨顶</h3> <h3>攀登寨顶</h3> <h3>攀登寨顶</h3> <h3>攀登寨顶</h3> <h3>攀登寨顶</h3> <h3>登上最高处</h3> <h3>登上最高处</h3> <h3>登上最高处</h3> <h3>两位勇敢的女士</h3> <h3>寨墙蜿蜒</h3> <h3>寨内建筑遗迹</h3> <h3>寨内建筑遗迹</h3> <h3>寨内考察</h3> <h3>寨内考察</h3> <h3>寨内考察</h3> <h3>寨内考察</h3> <h3>顶上风光</h3> <h3>顶上风光</h3> <h3><br>登临兴安寨,方知兴旺之名实为谬误也!兴安者,其兴建实为系国民安危之所在,守之则图江山永固国泰民安也。兴安者,兴军队,安社稷者也!应该为千年古寨正名了!</h3> <h3>兴安寨位于鄂豫之界岭间,湖北说是鄂北的兴旺寨,河南说是河南的兴安寨。现在看来,湖北已经开发风电,占据了这个位置。湖北人的精明,河南人的憨厚,亦可见一斑也。义阳三关,原也曾归楚,如今信阳三关外,湖北相继建立了武胜关镇、平靖关镇。呵呵,吾恐久之,信阳亦会终属楚也!但在繁荣昌盛的今天,不管是湖北还是河南,谁能早日开发旅游景点,使千年古寨能恢复雄姿,供游人游玩凭吊,也属功德盛事也!</h3> <h3><br>下山之时,我先一步返回。走过跑马岭,回望还在寨门拍照的农友们。拿出相机,拉开长焦,拍下他们夕阳里的剪影。看着照片,回想着今天的登山之艰难。感觉他们真的是在挑战自我,都是近七十的人了,还如此的爬野山大山,真有点儿英雄气概也。</h3> <h3>勇士剪影</h3> <h3>勇士剪影</h3> <h3>勇士剪影</h3> <h3>下山之途原路返回,三点下来,重入深林小道,到村边小溪时,已是五点四十四。近三个小时也。到达老门村五组,给我们指路的村民吕冬梅一家,已经在迎接我们了。她们是怕我们走错了路,不能按时下山也。她两岁多的小孙子,也摇摇晃晃地向我们跑过来了。</h3> <h3>刚寒暄几句,天就夜色朦胧了,回望大山,暮色中已经是一座座黑影了。真是掐着时间点儿下了山也!返城时,月上山头,又大又圆,才想起来正逢十五也。此次登山,虽然体力消耗较大,但还较顺利。我往脸上、脖子上一摸,盐粒一层。但感觉大家的付出,都还是非常值得的。感谢郑、殷、李、王四位农友相陪同。得以探访到古遗址兴安寨,也是令人高兴,收获满满的出游也。</h3> <h3>月挂中天</h3> <h3>这使我对于信阳周边地理历史的探索与了解,更加详实清楚了。期待着与农友们再次携手畅游周边山川形胜也。登临兴安寨,颇多感慨,故拟一短文以记之。并吟几句于后,曰:<br><br>《登兴安寨》<br><br>吾临古寨意彷徨,古往今来多战场。<br>压阵长河旌敝日,高山寒愬铠生霜。<br>大军浴血旗兵狠,阵前横尸庶众殃。<br>落定尘埃遗址在,千秋功过问斜阳。</h3> <h3>登顶视频</h3> <h3><br>——周流无羁记于申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