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古隘岐沟隆孔庙,</b></p><p class="ql-block"><b>偏村重教世珍奇。</b></p><p class="ql-block"><b>曾经刺史王爷府,</b></p><p class="ql-block"><b>元改书堂学子怡。</b></p><p class="ql-block"><b>长凳方桌乡调咏,</b></p><p class="ql-block"><b>春秋论语朗声漪。 </b></p><p class="ql-block"><b>更朝换代师于此,</b></p><p class="ql-block"><b>时下沧桑任溯弥。</b></p><p class="ql-block"><b> ——2020.11.30</b></p><p class="ql-block"> 注:岐沟文庙。在我的家乡岐沟村西城内西大街路南,曾有一处宏伟的殿式建筑——文庙(俗称夫子爷庙),那是我小时候上学的地方,至今记忆犹新。现今周围村七十岁以上的人多在此学堂念过书。解放前后本村李森(村里称李秀才)、肖忠瑞、孙士奎和孙家疃的李文清,先后在学堂任教。此建筑六、七十年代保存尚完好。</p> <p class="ql-block"> 村有文庙,极其珍贵,在涿州也仅有此一处,在全国也属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我所知,文庙一般都是只有州、县府所在地才有。岐沟的文庙在街南,街的北面是关帝爷庙,文武相对,展示着古关崇尚文化礼仪的悠久文明。</p><p class="ql-block"> 建筑坐北朝南,高大的门楼朝南开,上去高高的台阶,走过山门,下了台阶,迎面是高大的影壁,从青砖铺地的路绕过去,中间是宽宽的砖路直通北大殿的台阶,高台阶上面是三间大殿——“大成殿”,殿内墙壁上,隐约可见穿着宽大服装的孔子画像,两边是他的弟子。院内路的两旁耸立着高大的松树,两面东西配殿各三间,西门后还有厨房和储物间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正殿的西面是校长和老师办公的地方,正殿的东面,东西配殿是我们念书的教室,当时是方桌长凳,我们写字用的是石板石笔,带着砚台毛笔描大仿。山门外是一块空旷的场地直达南城根,也就是操场。</p> <p class="ql-block"> 村里也有俗称“府君爷庙”的,据考究也对,我知道,此处不是为某名人建的。“府君”者,一解释,汉代对太守的尊称,后沿用,郡长官,州刺史尊称府君。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称徐州刺史陶谦为“府君”。百姓对官员或圣人都称爷,如县官是县太爷,州官称府君爷,关公称关老爷,孔子称夫子爷。因岐沟关上古称府,唐设关,这里就是关镇守衙门。</p><p class="ql-block"> 岐沟关辽称“易州”(见续资治通鉴),刺史刘禹。后有大辽统军使萧托古镇守与大宋对垒,现村中肖姓大户,许是当年后裔。著名的“岐沟关之战”,宋曹彬大败再无反手之力。辽主圣宗和萧太后住在岐沟此处行宫,辽名将耶律休哥因此战大胜封“宋国王”。这里是州刺史衙门,百姓对古建都叫“庙”,数代相传,所以这里也称“府君爷庙”无可非议。</p> <p> 元朝灭宋辽金,岐沟关之易州改称岐沟镇,衙门不复存在。有志之士将这里改成“文庙”,尊孔圣建学堂。清朝入关跑马圈地,这里曾被礼王府霸占,成了王爷府,我家就是礼王府佃户,有老契为证,岐沟至今旗人众多。我的老朋友著名警事作家李焕志就是礼王府后裔,我常与他玩笑,我是你家佃户,不过他们只是为王府收租的,后也是贫下中农。后康熙制服鳌拜,废除圈地制度。乾隆更是削弱王权,改岐沟镇为岐沟村。这座建筑又恢复“文庙”,民国间依旧学堂。这就是历史的演变。</p><p> 而今岐沟建有现代化的小学校,作为纪录沧桑历史的古迹,令人回味无穷。莘莘学子,看后不知有何感慨!</p> <p> 涿县志记录岐沟学堂考</p> <p> 岐沟学校今日新貌</p> <p> 礼王府佃户契据</p> <p> 今日岐沟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