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照片中的这个老人是沂蒙山区马家洼大舅母,今年86岁。老人独立生活在山里,还种了一亩地,养了十来只羊,二十几只鸡,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老人家一生养育了五儿二女,现有孙辈14人,重孙辈17人。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却为共和国养育贡献了38口人,撑得起“伟大”二字。</p> <p>视频是大舅母家在碾压花生饼(跟豆饼一回事),老家农村榨油很多,依然还是古法,花生饼压不彻底却很香。花生放到碾子上碾碎,吃法很多,其中一种就是用辣椒和盐炒成的果子糁酱,卷到大煎饼里,很好吃。小时候没少吃。现在多用于喂牲畜。这里至今仍传承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每当来到这里,你会不自觉地让自己回归泥土,涤荡心灵。想起城市里的尔虞我诈,殊死争斗,一切都能放下。绿水青山,民风古朴;一豆一饭,土鸡浊酒;鸡羊归圈,月明星稀;人生若此,夫复何求?</p> <p>齐鲁大地多忠义,沂蒙母亲血泪成。读史可见,建国后,中国历次对外战争,山东人都做出了巨大牺牲!抗美援朝、中印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此,《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在动笔之前,首先来到沂蒙山腹地看望了几个烈士的母亲,那时一个烈士才抚恤500元,仅能买一头当地耕牛。一个母亲家床上仅铺着破席子,老李哭了。</p><p> 东北与山东血脉相连,新一代东北人多是山东的子孙,对家乡的眷恋与深情,相比之下更加深沉和理性,因为我们是从远方眺望、思念、关注和理解她,没有年少时对她的厌倦、没有日常琐事的缠绕。</p><p> 今日,我站在草原望沂蒙,问声大舅母,都挺好啊!</p><p> 并以此致敬军旅作家李存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