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朱德总司令是我军,我国主要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在军事上,军队建设上卓有建树,在经济建设上也有独特的成绩和见解。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候,国民党又断绝了对八路军等的供应。他提出了自力更生,首倡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并要求各机关部队要建设“革命家务”。<br><br>在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他提出了:自力更生,利用外资,技术。发展手工业出口换外汇,建设海南经济区等等。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br><br>一、反对闭关自守,强调要对外开放。<br><br>他多次针对党内有人“关起门来搞建设,一切都由自己制造”的错误看法,提出批评。<br><br>1956年2月5日,他同当时的注苏大使商务参赞李强谈话时指出:“我们不要关起门来用小套套把自己套死。”<br><br>1957年12月30日他又与叶季壮谈话:“只强调自己制造,不要进口,这不是先进思想,而是保守思想。”<br><br>1958年1月10日,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要打破以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应当实行闭关自守,单纯地追求各个方面都要在一国范围内做到自给自足的错误思想。<br><br>到了1962年,看到党内有些人闭关自守思想严重,朱德又大声疾呼:"大门是关不住的,总要和世界市场打通关系。"<br><br>朱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放观,强调指出:民族闭关自守,民族孤立发展经济的思想,是违反早在资本主义时代就已经开始的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规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求得发展。<br><br>闭关自守,就势必陷于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即使是一个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不可能把自己置身于世界各国之外去发展经济。所以,社会意义的中国对外开放,是社会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规律,是合乎世界潮流、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br><br>二、主张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br><br>今天的对外开放,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就是全面开放。朱德当年没认识到这一步,但他所主张的对外开放的形式是多方面的。<br><br>1、对所有国家开放<br><br>1949年4月21日,朱德出席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学术界至今忽视了朱德讲话的一个重要思想,即: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成立后,不仅要同苏联做生意,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还要同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br><br>朱德的这一设想,在1949年10月以后,未能实现,我国不得不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是朱总司令所不愿看到的。<br><br>不过,他对此并不灰心,在1956年4月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提醒了全党: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来还是要同我国做生意的,我国对此要有所准备。<br><br>朱德的预料应验了,不久,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同西方国家做生意的事情渐渐多了一些。在1961年3月,在港澳出口工作会议上,他指示:今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要增加。表明了他对此事的重视和关切。<br><br>只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中国全面开放的局势。现在,我们不仅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放,还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利用外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r><br><br><br><br><br>2、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br><br>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已被世人所公认。五六十年代时,朱德每到一地,视察工厂、农村,都十分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指出,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说明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是勤劳勇敢的。现在有很多方面我们不如外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花大气力。世界上有些先进技术,如果中国科技人员能够自己发明创造并加以转化,那当然很好;如果我们暂时不能发明创造的话,就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买回来,以使我们自己少走弯路。<br><br>朱德对引进技术,形象地比喻为,这好比小学生初学写毛笔字一样,要先“描红”,再“临贴”,慢慢地学会了某种字体,烂熟于心,有了很深的功底,然后,再去集各种书家之长,采各家之妙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字体。如果我们不先学习别人,不“临贴”,掌握书法基本功,想一步登天,成为著名书法家,那是办不到的。任何一个书法家,都得经过这一阶段,然后方能成为大家。朱德的这一比喻,很贴切,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位科技工作者,在某个领域,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首先必须要学会已有的技术,了解全过程,熟悉其性能,“尔后才能改进某项技术,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成为行家里手。"<br><br>朱德还主张,多请一些外国专家来中国工作,以便直接学到先进的技术和他们的经营管理方法。他还非常重视精密仪器、机器设备、钢材等必需物资的引进,不引进这些东西,我国的经济建设就会有困难。<br><br>3、利用外资、侨资<br><br>五六十年代,困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短缺。五十年代,朱德在视察广东时,就如何发展广东经济谈了他与众不同的看法:广东华侨多,他们大都有爱国的思想,应大胆地吸收侨资,组织合股公司,以利于发展广东的工商事业,广东不宜只抓粮食,应利用得天独厚四季如春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如:蚕丝、塘鱼、肉类、水果、蔬菜等,一时没有资金,可与华侨合股经营,解决资金不足。这一方面可解决物资供应不足,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供应出口,多赚外汇。如果这方面工作做好了,还可以吸引移民,使广东更具有吸引力,反过来,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侨资和外资。<br><br>4、充分利用港澳窗口,开发建设海南岛经济区。<br><br>在1961年,朱德指出港澳地位重要,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出口阵地。港澳是自由港,在那里各国商品交易频繁,贸易额大;港澳离大陆又近,是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的一个很好的阵地,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阵地,通过这两个跳板把中国的商品转口到世界各地去。今天,“窗口”打开后,朱德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br><br>海南岛的开发,朱德尤为重视,他是第一个视察海南岛的我党高级领导人。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资源充裕,有很多物资可供出口,应把海南岛发展成为矿产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出口并内销的基地。海南岛“在水路交通上四通八达,岛上的许多港口既可以成为军港,又可以成为商港,欧洲来船也比较近,尤其是邻近港澳,正可以成为出口的基地”。<br><br>如何开发和利用海南岛这个出口基地?朱德建议,国家立给予支援,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在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方面要支持海南岛。在这方面,中央投点资,是值得的。另外,如果海南岛增修水库,解决好副食品供应,也可以吸引移民,吸引侨资。朱德还建议,海南岛可以扩大三方面出口物资:一是动员农民、驻海南部队等单位,发展畜牧业,饲养家禽、家畜支援出口。二是解决一些捕鱼船和其它工具,鱼加产量大可增加,从而增加鱼的出口量。三是在莺歌海不需增加很多投资,就可建成机械化的大盐场,增加盐的出口。<br><br><br><br><br><br>三、对外贸易,大进大出<br><br>朱德在1957年底召开的全国外贸局长会议上讲道:对外贸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搞社会主八经济建设,就需要进口一些先进的机器、设备、钢材,以及一些其它必需物资,没有这些东西,国家建设就有困难;对外贸易工作,是体现新中国维护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环节之一;维护世界和平,是个很重大的任务,发展贸易可以促成持久和平的实现;如果持久和平实现了,我们的对外贸易也一定能更快地发展。<br><br>在1959年7月9日,他又与陶铸谈话,强调指出:“我这个人就是想多搞点对外贸易,因为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建设事业搞得更快。”<br><br>朱德还批评了1958年刮浮夸风,对其损失了不少出口物资,深感痛惜!六十年代初,他还极力关注我国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要求与西方扩大往来,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br><br><br><br><br><br>2、争取多岀口进口,发展来料加工等。<br><br>朱德的对外贸易思想中,最有胆略的一页是:“争取多出口,多进口,逐步做到大进大出。"中国大地物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农副产品占有巨大优势,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甚至有时处于一种停滞态势:面对这种状况,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必须大进大出,以增强国力。<br><br>朱德还主张搞一些加工型外贸企业,即从外国进口一些原料或半成品,经过精心加工制作成精品,再行出口。他在1957年2月8日与罗范群等谈到:从外国进口一些亚麻和棉纱,我们通过精细制作后再卖到外国,从中能赚些工夫钱,对我们也有好处。<br><br>如今,朱总已去世44年,他的许多设想都已逐步实现,想他老人家泉下有知,应该欣慰吧。<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