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得十多年前在网上看到获奖的霞浦照片,感觉这片闽浙海岸线太唯美了,2005年5月独自驾车,带上沉重的移轴胶片相机首次去霞浦、惠安沿海一带拍摄,当时没有导航设备,只能用地图寻找小渔村,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爬山寻找拍摄点。霞浦就是几个小渔村的县城,住宿只能找到些小旅馆,几经打听也没找到几处可拍摄的风景,同网上看到的获奖大片有着太大的区别。</p> <p>回来之后在网上也只能查到一些初略的拍摄地比如:三沙小浩、杨家溪、惠安大岞小岞等,于是2007年7月再次驾车去寻找拍摄点,每天凌晨3~4点钟摸黑出发,晚上8点以后才能回到霞浦吃上晚餐,在海边根本没有餐馆只能干粮应付,就这样白天踩点早晚拍摄,回忆那时已经开始用上第一代的数码相机拍摄,这次扑捉到了一些海边的美景和渔民的劳作场景,开始对这里有了一些浮潜的了解,拍摄了一些纪实性的图片。</p> <p>2011年4~5月连续2次参加摄影团拍摄,在当地摄影师的引导下,知道了更多拍摄地,重要的是必须根据滩涂的潮汐变化才能拍出好的效果,不仅仅是简单的早晚阳光就是最佳摄影时间。当年的霞浦县城已是人气充足,夜排档热闹非凡,也有了较大型的宾馆住宿,海峡摄影新干线的大巴满街跑,记忆中县城的景观还没有太大的变化,汽车客运站的红顶小钟楼是比较明显的标志性建筑,但是霞浦这块摄影宝地已经名扬国内外。</p> 2020年11月第五次参加摄影团,这次拍摄的景点并不多,但是每个景点拍的摄都安排相当到位,虽然没有了原汁原味的劳作场景和渔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对沙龙摄影来说是一种升华,这并不是演戏在导演,而是真实的劳作与生活在特定的时间再现。 原来霞浦不仅可拍阳光明媚,浓彩重墨,金光灿烂的美片,还可拍摄阴雨绵绵,画面简洁的国画图卷,点线面的构成,淡雅的色调,真是中国画的风格。 由于摄影水平有限,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拍摄制作我心中的那个唯美的海岸线,五次驾车总里程近一万公里,历经十五年时间,目睹着霞浦的变化,如今的霞浦已经变了模样,高楼林立灯火通明,怎么也不像一个渔村县城,这一片滩涂养育了霞浦人,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扬国内外,摄影似乎成了产业化,本土的摄影师们是功不可没。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的霞浦会更加灿烂辉煌。 拍摄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