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梅梅

<p>11月28日</p><p>周六,一群志同道合的户外人集结,向准备了俩周的河北阳原驼腰掌进发。</p><p>俩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起风坡村,大山脚下。</p><p>雪后的山区,气温下降,天阴沉沉的,感觉冷嗖嗖的。</p><p>下车徒步,顺山沟前行。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被乱采乱挖破坏的山体,裸露着赤色的伤口,挖掘机还在高高的山顶轰鸣……</p><p>两山夹一沟形成的峡谷,经过千万年地壳运动、千万年风雨的冲刷,怪石嶙峋,更有潺潺流水,依山势自然行成的落差,让弱水千回百转冷却后行成一级级冰瀑晶莹剔透,有的像倒悬的利剑,有的像一串串珠帘……冰层下泉水叮咚,一路欢歌。</p><p>一路向前,冰冻的阶梯被雪覆盖,光滑无比,给大家的攀登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和风险。户外人的互帮互助,无私奉献是大家战胜困难的法宝,感谢有你们一路相伴!</p><p>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俩小时的攀登,我们登上了山顶,一览众山尽收眼底,真是风景如画,美得壮丽豪迈!</p><p>天已转晴,站在山顶远眺,蓝天映衬下的辽阔平原在白雪覆盖下显得那么缥缈。远处深红的山体犹如点缀。回头看沟壑林立,层层绝壁,险峻异常。白雪覆盖的幽谷狭长,峰回路转间宛如迷宫。座座山峰似冰雪水墨,远近错落,悠然自得,大自然的神笔为我们绘出如此多娇山河,魏伟壮观!</p> <p><br></p><p><br></p><p><br></p><p>张家口阳原县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带,阴山余脉与恒山余脉复合处。境内南北环山,桑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县城西南30公里,有玉峰山,海拔2000多米又称三峰山,由中间高两边低的三个山峰组成,形如笔架。传说是仓颉造字时用过的笔架,当地人称"笔架山"。</p><p><br></p><p>笔架山上有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大小石洞共13眼,分上中下三层,俗称“三悬洞”,阳原道观之一。据史料记载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嘉靖年间有道士募资,建有玉皇阁、吕祖庙……雕有神像,刻有浮雕,现有的泥塑神像为近年所塑。</p><p>下山时远远的看到对面的崖壁上有山洞,隐约看到洞里有供奉的神仙。时间所限,没有过去近观,留有遗憾!</p><p>不经意间我们闯入了神仙府邸,与神仙远程相遇。</p><p>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 <p>爬过满是积雪的山脊,行走在崖壁的边缘,小心翼翼一路向前。</p><p>下山的路时有时无,坡度很大,没有路大家只能穿行在布满荆棘的树林里,一路向下穿行。上山容易下山难,直立的山体上腐植盖着积雪,寸步难行。大家只能体验儿时滑雪的乐趣,精神高度集中,快乐与危险并存。一路难以控制,身不由己,横冲直撞……磕磕绊绊间我们终于到达谷底,一路狂奔,演绎着穿林海跨雪原的剧情。</p><p>回头望去,群山已在身后,下山时的惊心动魄已成过去时。我们的脚印👣已隐没在陡峭山崖的积雪间,风儿吹过,踏雪无痕。</p><p>感谢同行友友们的相互信任和帮助!</p><p>艰难的路我们一起走过,陡峭山崖我们一起爬过!</p><p>一路走过,铭记于心!</p><p>潇洒走一回,我们成功穿越驼腰掌!</p><p>挑战自我,战胜自我,</p><p>累并快乐着!</p><p><br></p><p><br></p> <p>苍茫大地被白雪覆盖。山峰丘陵好似银蛇飞舞。清晨的阳光与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一片岁月静好。</p><p><br></p> <p>晶莹剔透的冰挂,姿态万千,犹如倒挂的利剑,闪着莹莹白光。</p> <p>山谷间的小河覆盖着薄薄的冰。伴随着积雪踩出的咯吱声,与冰面下潺潺流水形成一首优美的自然乐章。</p> <p> 后记</p><p>前期没有做功课,为了写写作业上网搜搜,获益不浅。一座山一道梁,一山一水原来有那么多的故事讲给后人听。网上搬来,共友友们浏览。谢谢度娘!</p> <p>石门峡谷原始印记</p><p>浑然天成气势非凡</p><p>任何一个峡谷都是大自然用几百年甚至亿万年雕琢打造的自然奇观。</p><p>谷口开阔,里面却变幻莫测,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随着时间推移,光线的改变,峡谷的景色也都在变化,让人着迷不已。</p><p>如此小众的峡谷也令人着迷,一路踏石快行。</p><p>经年河水冲击的力量,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大小石块。</p><p>峡谷幽深聚灵气,行走惬意览异石。</p><p>时光刻痕,光阴记忆。</p><p>崖石直立如切,其态森然。</p><p>峡谷崖壁上有洞。</p><p>两边的崖壁像是巨大的门户,也许石门峡就是由此得名吧!</p> <p>三悬洞秋色</p><p>有游记写临近三悬洞时,有百步险路,坡陡林密,曲折蜿蜒。左是峭壁,右为悬崖,心悬空中,如遇云雾天气,脚踏云行,身贴岩壁,踯躅挪进……</p><p><br></p><p><br></p> <p>二别夫尖山</p><p>二别夫尖山位于揣骨疃镇薛家庄之南,属于恒山余脉的一座山峰,海拔1999.9米,是阳原县境内的第三高峰。</p><p>二别夫尖山峰的名字,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p><p>远古时候,在恒山余脉襄山西部海拔1700米之上的山间丘陵、坡地处,有不少小村庄,像阳原县的西安、松树梁、蛇腰掌,广灵县的榆林、荆家窑等村海拔都在1700多米之上。这些地方因为偏僻荒凉,又有潜流或山泉供人们饮用,一些穷苦人或是逃难的人就在这里定居。</p><p>据说,因为土地瘠薄,难以维持生计,男人们每年都要外出谋生(多数是出口外),一走,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五载。每当丈夫外出时,妻子都会恋恋不舍地送丈夫离家,那真是:“丈夫一步一回头,看着妻子把泪流;妻子送了一程又一程,踮起脚尖瞭郎君。”好多年轻妻子或情人都会站到山尖上目送丈夫远去。</p><p>久而久之,妻子们经常去送丈夫的山尖,叫作“别夫尖”;有的还嫌瞭得不远,就再上另一个山尖上瞭望丈夫,所以就有了“二别夫尖”的名字并流传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