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该是怎样的态度

学山

<p>2020年11月28日下午,由瑞安政协文化文史委并瑞安诗书画联谊会在"政协之家"举办书法理论讲座。主讲嘉宾陈纬,字仲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会文书社社员。讲座由诗书画联谊会秘书长叶慧敏主持,杨益豹、陈钦益等瑞安书法界知名人士及众多书法爱好者参与了讲座。</p> <p>讲座的主题为“书法的态度”。为了讲明书法该有的态度,陈纬先生回顾了书法历史。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书法体相续出现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篆书、隶书是因为书写需要而不断改进的,使用即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开始艺术化,出现行书并与玄学结合,书法表现出与“魏晋风度”相匹配的 “晋韵”,上升为文人士大夫的艺术;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唐代书法“尚法”,书法法度达到了顶峰;宋代书法“尚意”,开始被用来表达意境,倡导书法个性化和独创性;元代书法开始复古之风,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形式美的追求;明初盛行“台阁体”;明中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追求视觉效果,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清代由于训诂学的发展,民间的书法碑帖被大量发现,分发展为为帖学与碑学之分,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至民国书坛,碑派占主流地位。他讲书法的历史为“何为书法之美”埋下了伏笔。</p> <p>陈纬先生认为:当代书法出现危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误判,造成人们对书法审美的退步,也造成对书法艺术的误判。从书法历史看,书法的美感,因朝代不同,各有不同,书法的美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有关。</p><p>当下何为书法认知混乱。由于名利的驱使, “官员书法,明星书法,文人书法,搞怪书法”大有市场,这现象使得原本已脱离传统的审美观更多了庸俗化。写书法的人也不知何去何从,追求名利者开始不择手段,考级造假,攀附书法权贵;独善其身者,也只能固步在以与古人相似为最高境界。</p> <p>陈纬先生回顾书法历史和指出书法乱象后,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他认为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文化精神派生的,离开文化谈书法是荒缪的事情。人文学科是书法的基础,尤其要理解每种字体的时代背景,要写好书法就要多读书,提高人文修养。专靠技巧,艺术是走不远的。同时指出人文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把握书法技能,建议要从篆书、隶书入手;要多临贴;写字结构要合理,变化要自然,不要破坏传统形成的美感而肆意创新,同时简单谈了书写的章法。</p> <p>陈纬先生除了对书法的独到理解,更难得的,他也是文史专家,对瑞安的书法历史如数家珍,讲座的入题便是从瑞安的姜立刚开始,过程中也讲到民国池志徵、许苞、孙诒泽、项廷珍有“浙南四支笔”之誉,他们书风碑帖结合,代表着民国时期的书法形态,尤其池志徵在当时温州书坛中的影响是很大的。讲到赵之谦曾避难瑞安,或对瑞安近代书法产生影响(待考)。赞美瑞安是全国书法最具正能量的地方,希望书法爱好者,不要被表象迷惑,传承先贤书风,端正书法态度。</p> <p>最后他还透出一个鲜为人知的消息,瑞籍院士伍献文子伍霖生是傅抱石唯一嫡传弟子,有机会他愿意牵线让伍霖生作品回瑞安展览。</p><p>&nbsp;&nbsp;&nbsp; 讲座时间两小时,讲者尽心,听者认真,气氛融合,结束时掌声热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