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11月30日晚,满怀热情与期待,致远实验学校首次教师读书分享会拉开了序幕。全校教师共分为五个小组,每组两位老师代表上台分享读书心得,全体教师在与好书的美丽相约中,畅游书海,共享书趣。</p> <p>第一组分享《学校是一段旅程》</p> <p>第一组李亮老师:</p><p> 每位老师都渴望成为孩子和家长们心中的好老师,能受到孩子们的尊敬。教师这个职业每天都要做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调皮,有些孩子的学习不太优秀,但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p><p> 读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成长。孩子们在学校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成长的旅程,因为所有的老师每天都在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无形之间也使教师明白什么性格的孩子需要什么?哪些孩子需要帮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也锻炼了一位教育者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p> <p>第一组李霄明老师:《学校是一段旅程》读书感悟</p><p> 读了托灵·M·芬瑟博士写的《学校是一段旅程》一书。书中记载的是位班主任老师和他的学生共度八年的教学中所经历的故事。</p><p> 读了这本书,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教育,我深切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我们教学生涯中的每一天都应该表达着对孩子们的重视与关爱,伴随孩子们经历人生成长途中的一个又一个转折点,给予他们正确的成长引领,我觉得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郑重地对待我们自己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日子,尊重自己的工作,那也是对孩子们尊重的最好表现。学校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陪伴孩子们慢慢长大。</p> <p>第二组分享《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 <p>第二组张楠老师:</p><p>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我们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要在每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和理解中,取得孩子的信任。当学生信任我们时,当老师理解学生时,我们教育学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师生关系也能在爱与信任中越来越和谐稳定。换位思考让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彩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为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很开心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很多成长的的方法,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从最基础的教学生活中来,从每一位最平凡的我们心中来。</p> <p>第二组曹文利老师:</p><p>《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p>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本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对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案例进行精辟地点评与剖析。</p><p>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要从捕捉的点滴的小事中来,从概括反思中来……我们必须正确运用书中的正确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p> <p>第三组分享《给教师的建议》</p> <p>第二组陆玺柳老师:</p><p>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给教师们提了许多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始终如一的爱,深深感动着我。选择教师这职业,每人都有其初心。——或是出于对教育的真正热爱,或是出于选择谋生手段的考量。 从教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我教过的学生有从小学到初中到中职各阶段的。我是爱教育事业,爱我的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爱,我想,教者唯有爱,且始终如一,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当得起“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称号。</p> <p>第三组彭湘怡老师:</p><p>本次分享的书是《给教师的建议》</p><p>关键词是:善待、观察、照亮。</p><p>一、你的善意,是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会一直起作用,直到你的学生想成为一个好人,直到他个人产生自尊心并不断发展。学生的成绩则决定于学生的心灵肯接受教师的善意到什么程度。</p><p>二、在观察学生中教会学生观察。观察力强的学生,绝不会成绩不良或文字不通。</p><p>三、用生命影响生命,照亮孩子的学习路途。一位教师最成功的表现就是让你的学生想成为跟你一样的人,走你走过的路,若有一天我的学生因为我而向往成为一名教师,我将感到无尽的幸福。</p> <p>第四组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p><p>——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p> <p>第四组尹正平老师:</p><p> 尹老师重点讲了书中一个点酒精灯的故事,特别突出了老师在课堂上达到忘我的境界。结合了自己的从教经历,尹老师提到了自己刚开始做班主任时,主要是靠班主任的威信来进行班级管理。后来发现学生们越吼他们越蠢,越骂越差。结合当前尹老师带的小学科学课,尹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设置题目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予以约束,并采取奖四扣七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课堂积极性。</p><p> 最后尹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对于孩子多倾听,多等待,静待花开。</p> <p>第四组罗梦丽老师:</p><p> 罗老师讲述在教育生涯中,如果我们会遇到天才,我们肯定很开心,但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学生我们就会比较头痛。我们可以参考雷夫的做法,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教师要做榜样。雷夫的教育理念和事迹都很令人敬佩,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每天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过程可能不容易,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心中有信念才会做的更好。</p> <p>第五组分享《儿童绘画心理学》</p><p>——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p> <p>第五组唐青青老师:</p><p> 读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后我也在思考: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活动,每一次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都会被深深的吸引。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笔下那些充满童贞色彩的童心世界。</p><p> 虽然孩子们的画可以被拿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不要过于追究其中的关联。画画,更应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自由的形式。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享受童真童趣。 </p> <p>第五组刘峰老师:</p><p> 《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画画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请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悲伤或者不满,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达到心理平衡。所以通过孩子的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除了可以教会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能及时的帮他们调节心理状态,让他们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以一种更健康的状态成长。</p> <p>共沐书香</p><p> 古人云:学,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崭新的心灵之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我们的教育梦想将因读书而美丽,因读书而精彩。</p> <p>第一组全体教师制作</p><p>文:李亮、李霄明、叶小荣、董在兰、顾娟、王少勤、连昭颖、邱美婷、许彦运、李志、贺益波</p><p>图:李霄明、叶小荣</p><p>美篇:李霄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