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习表演,10岁登台演出,在二十世纪初就成为了超级明星,使花旦成为京剧中重要的角色。<br>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br>在梅兰芳60年的戏剧生涯中,他演出创作了200多部剧,在唱腔、台词、舞蹈、音乐、服饰、化妆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梅派”。 梅兰芳演出的前三排里,坐过总统、内阁总理、梁启超、北大校长蔡元培......<br>有人说,梅兰芳福气好,生在了一个京剧全盛的时代。他却说「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天才,全凭苦学」。<br>天还未亮,年幼的梅兰芳就要随师傅一起遛弯吊嗓子、练身段、学唱腔,晚上还要背戏文。<br>小时候的梅兰芳是“死鱼眼”,为了上台好看,他专门养了鸽子、金鱼,对着它们的动线极目远望。<br>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这样的勤奋,才让长大后的梅兰芳“珠喉婉转绕梁曲,玉貌聘婷绝世妆”,把祖师爷赏的这碗饭稳稳当当端了起来。 没有最坏的时代,只有不曾抓住机遇的人。<br>陈凯歌在拍摄电影《梅兰芳》时感概过「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的一些事,梅先生多少年前就全都做过了。」<br>梅郎、梅老板、梅博士、梅先生,梅兰芳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创造了不同的奇迹。 1930年的美国纽约,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表演。大幕拉开后,身穿戏装的梅兰芳袅袅婷婷地走出来,他一开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br>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出来谢幕,观众才发现舞台上那个唱腔柔美,婀娜多姿的“美人”竟然是个男人装扮的。<br>36岁的梅兰芳,不光红遍了全中国,还走向了全世界。赞美和盛誉铺天盖地而来,京剧潮席卷了纽约。 除了对京剧的热爱,梅兰芳还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他希望能把京剧带出国门,但纵然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却有。<br>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想邀请梅兰芳去唱堂会,他断然拒绝,甚至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br>有次被日本人逼得急了,梅兰芳甚至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寒伤防御针,一连发了几天高烧,才借故推掉。 新中国成立后,剧团改成了国营,“角儿”变成了人民艺术家。<br>梅兰芳清楚自己能为京剧做什么,为国家做什么。除了将戏剧弘扬到国外,他还希望能踏踏实实地将传统文化完整的传承下来。<br>即使沾着新时代的光,也要对京剧艺术的传统价值有最基本的尊重与爱护。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梅兰芳,恐怕最适合的,便是“上善若水”了。<br>水虽是往低处流,却厚德载物,包容汇聚无数江川河流。<br>梅兰芳在剧团和他的创作班子里,做事从不走极端,全力维护集体的利益,互相帮衬,便是先生艺术的‘中和之美’了。<br>也正是因为这样,梅兰芳对艺术永远存着敬畏与信仰,做人做事永远留着体面涵养。<br>转眼间,数十年过去了,在这个娱乐当道的时代,我们依旧怀念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