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党建活动《读行长征路~红西路军篇》

蔷 薇 🌸

<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引用篇》</b></p><p><br></p> <p>兰州晚报讯 </p><p><br></p><p class="ql-indent-1">2020年11月8日,由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红西路军在景泰组成研讨会在景泰县召开。同时,为位于该县中泉镇赵家水村的红西路军景泰组成纪念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p><p><br></p><p class="ql-indent-1">景泰是红西路军的组成地、首战地和西征出发地,也是高台失利后东返的途经地。</p><p><br></p><p class="ql-indent-1">当天的开园仪式除邀请了省、市有关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外,还邀请了王树声大将之女王宇红女士、徐向前元帅外孙女熊陆丰女士及家属等西路军将士后代及定居景泰的红西路军战士后代的代表。</p><p><br></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准备篇》</b></p> <p><br></p><p class="ql-indent-1">2020年11月22日上午,兰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一行十人就明天我们要踏上重走长征路西路军路线征程举办座谈会,协会主席阙银海要求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保障措施,迎接和挑战所有的困难。</p><p><br></p> <p>  </p><p> 读行长征,追寻西路军之魂,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缅怀,去祭奠,去传承,去记录西路军的悲壮历史,在新时代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p><p><br></p><p> 读行长征,不但可以告慰先烈,让他们感到热血的温暖和牺牲的光荣;也可以激励后人,传承这万世不朽的西路军精神!无论历史过去几世几代,纪念碑上会永远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无论历史的长河过去多少轮回,天空中永远在呼唤: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p> <p><br></p><p class="ql-indent-1">2020年11月23日上午8点我们小分队一行人集合于兰州高速路口霍去病广场,做了简单的出征仪式。</p><p><br></p><p> 【出发】🚗 🚗 读行长征!去追寻80多年前红军西路军甘肃西部走过的不同寻常、艰苦卓绝的道路,去缅怀两万多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魂。</p> <p><br></p><p class="ql-indent-1">小分队首先一路向东直奔红军主力会师地~会宁,参观瞻仰了会宁红军纪念馆。</p><p><br></p> <p class="ql-indent-1">80多年前的此时此刻,西路军的将士们正浴血奋战在戈壁滩,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p><p><br></p><p class="ql-indent-1">今天,我们用户外人行走的双脚,亲身经历长征精神的内涵;用共产党员的视角,记录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用我们崇敬的心灵,感悟和传承长征精神。</p><p><br></p><p class="ql-indent-1">今天,此刻,我们出发了!读行长征,我们在路上。</p><p><br></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会宁篇》</b></p> <p><br></p><p class="ql-indent-1">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会师路,旧址东西宽110米。南北长400.6米,总占地面积约44718平方米。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p><p><br></p> <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会宁大会师的决策者领导者</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序厅正中央矗立的是一组足有两人多高的人物组雕,所雕刻的人物从左至右依次是任弼时、贺龙、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和徐向前等9位红军领导人。</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靖远、景泰篇》</b></p> <p><br></p><p class="ql-indent-1">1936年10月三军会宁会师前后,在会宁地区红军和国民党军共进行过6次大的战斗,其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是大墩梁阻击战。</p><p><br></p><p class="ql-indent-1">红5军牺牲了800多人,副军长罗南辉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1986年10月,会宁县政府在大墩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以缅怀罗南辉和红军烈士。</p><p><br></p><p class="ql-indent-1">我们从会宁纪念馆出来以后,经国道省道乡道转换,到了大墩梁山顶,三次倒车,终因坡陡路滑,路面冰雪,没能下到半山处的纪念碑,只能远距离瞩目瞻仰,留下一点点遗憾!</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第30、第9、第5军等部由甘肃省靖远附近相继西渡黄河,进至景泰县境内。</p><p><br></p><p class="ql-indent-1">此时,国民党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部骑兵第5师(师长马步青),奉蒋介石令已先于红军由凉州(今武威)移驻这一地区,防堵红军西进。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后,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即向当面之敌骑兵第5师展开进攻。</p><p><br></p><p class="ql-indent-1">10月27日,红30军于吴家川、尾泉等地先后击破其第1、第3旅的阻击。接着,在红9军的协同下,向位于景泰(今芦阳镇)、一条山(今景泰县城)地区的第2旅及退守锁罕堡的第1旅进击。红5军位于三角城,掩护后方。30日,方面军总部移驻赵家水。31日,红30军占领一条山地区大部村寨,将骑兵第5师第2旅1个团包围在一条山西北的1个堡寨内,并攻占黄河渡口五佛寺。</p><p><br></p><p class="ql-indent-1">11月1日,红9军进占一条山以南之锁罕堡、打拉牌一线,将骑兵第5师第1旅600余人围困于锁罕堡以北的土围子内。次日,红30军击退从青海驰援的马步芳部两个骑兵旅的进攻,方面军骑兵师击溃由景泰出城增援的第2旅1个营。</p><p><br></p><p class="ql-indent-1">11月3日,马步芳部3个骑兵旅和2个步兵旅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向一条山猛攻,红军奋勇迎战,击退其6次冲锋。此时,锁罕堡被围之第1旅600余人,在红军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下,表示接受红军联合抗日的主张,愿意交出部分粮食撤往凉州,红军遂解围令其撤走。</p><p><br></p><p class="ql-indent-1">11月4日,马步芳部1个骑兵旅和民团等5000余人进攻打拉牌一带红9军阵地,红军与之激战7小时,将其击溃,毙伤俘500余人,并于5日进占镇虏堡。与此同时,红30军在一条山击退敌军多次进攻。一条山地区战斗,红军共毙伤俘马步芳部2000余人。</p><p><br></p> <p>甘沟驿遗址。红军在景泰战斗又一遗址。</p> <p><br></p><p class="ql-indent-1">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p><p><br></p><p class="ql-indent-1">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0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0月14日,红30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厉河畔的张家崖湾,这里便于隐蔽,距离黄河较近,可穿越山沟直达红嘴子、虎豹口等处渡口。</p><p><br></p><p class="ql-indent-1">1936年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抵达大芦子,向红30军下达渡河命令。当日夜晚,红30军第88师前卫263团在虎豹口下游的红嘴子渡口因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随后,红军战士抬着木船,夜行转移到虎豹口一带的村庄和梨树林里集结待命。</p><p><br></p><p class="ql-indent-1">24日,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等化装成当地人,带领第88师团以上干部和263团连排干部,沿黄河岸侦察渡河地点,确定从虎豹口渡河。当晚10时许,红30军将事先准备好的7条大船和15条小船运到渡口。渡河先锋将士于此集结待命。11时,程世才下达渡河命令。经过20多分钟的强渡,船接近对岸时,被敌人发现。</p><p><br></p><p class="ql-indent-1">为阻止红军渡河,蒋介石急调河西马步青骑5师在靖远境内的黄河北岸设立防线。第1旅马禄部驻守北湾线,旅部设在北湾。第2旅韩起禄部驻防中和堡及三角城,旅部设在三角城。红30军迅速用机枪、迫击炮掩护,渡河先锋连的战士成功登上对岸,摧毁了敌军的4座碉堡,歼敌1个连,缴获了一次可供五六十人摆渡的大木船两只,一排排长李国忠在炸毁敌人碉堡时壮烈牺牲。</p><p><br></p><p class="ql-indent-1">25日凌晨,红30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溃马步青部韩起禄河防部队,消灭虎豹口渡河守敌韩起禄部一连多敌人。红30军263团渡河成功,控制了渡口,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过河。消息传来,全军振奋。</p><p><br></p><p class="ql-indent-1">但由于国民党部队关麟征第25师突然开抵靖远,军情出现逆转,负责监视靖远县城国民党驻军并看守渡口的红5军被迫放弃虎豹口渡口,将船只运到下游的三角城渡口,是夜,红30军89师全部渡过黄河。随后,红5军、9军和方面军直属机关也于10月30日前全部渡过黄河。</p><p><br></p> <p>当地村民给我们讲述当年红军在虎豹口强渡黄河的情况。</p> <p><br></p><p class="ql-indent-1">我们到达黄河虎豹口段正好赶上日落西山夕阳西下,静静的河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那样诱人,魅力无比。</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天空被夕阳染上了血红色,河面也被夕阳映照的通红。此时此刻,我们的眼前就像燃起的熊熊烈火映衬红军强渡黄河场景。</span></p> <p><br></p><p class="ql-indent-1">今天11月24日清晨,我们来到靖远县红军渡河纪念馆,参观聆听了讲解员有序的、深情的、细致的渡河战役解答。之后,又来到吴家川红西路军纪念碑。</p><p><br></p> <p><br></p><p>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靖远县委、县政府在吴家川战斗遗址修建了—西征公园和纪念馆,在最高处矗立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p><p><br></p><p>&nbsp;&nbsp;&nbsp;&nbsp; 纪念碑高15.36米,代表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西征时间是1936年;纪念碑主体由三个梯形成120°夹角凝集而成,代表参加西征的红五军、九军、三十军三军鼎力;纪念碑底座高2.18米,代表2.18万渡河西征的勇士;上下纪念碑平台的台阶均为11阶,代表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西路军经过了甘肃11个县的艰苦征程。还有一层意义,西路军成立于当年11月11日。</p> <p><br></p><p class="ql-indent-1">在景泰看到了正在修建中的赵家水堡子红西路军集结地纪念馆。</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 1936年中央组建西路军西渡黄河作战,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p><p><br></p><p class="ql-indent-1">西路军共约2.18万人,由第5、第9和第30三个军组成。</p><p> 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 </p><p> 第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p><p> 第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景泰的永泰古城位于寿鹿山和昌岭山相邻的戈壁滩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因为形状似龟,也称龟城。</p><p><br></p><p class="ql-indent-1">在当时,是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城墙上有炮台、城楼,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南北两侧有延绵数十里的烽火台,作为军事建筑,设计完备,堪称典范。</p><p><br></p><p class="ql-indent-1">驱车从景泰一路上,依稀还可见一些土墩台,据说这样的土墩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共72个,一直通向甘肃省会兰州。这是明清时期用于防范外敌的烽火台,如果发现有敌入侵,便从永泰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点火,依次传递,很快就将信号传入兰州。</p><p><br></p><p class="ql-indent-1">龟城人一天的生活是从羊群出城开始的,又以羊群回城结束。</p><p><br></p><p class="ql-indent-1">红西路军在景泰时就驻扎在这里。</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古浪篇》</b></p> <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古浪战役纪念馆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西南,原为1936年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战场遗址。</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纪念馆建于 2002年,定名为古浪县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管理处; 2012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纪念馆对面山坡上就是红西路军烈士陵园</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span></p> <p><br></p><p> 古浪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要陈设了以“挥师进河西,组成西路军,突围干柴洼,阻击横梁山,血战古浪城,血染战旗红,丹心昭日月,浩气永长存”等8个部分33个单元,共收藏了900多间革命文物。</p><p><br></p><p class="ql-indent-1">在这里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雕像等多种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红西路军在古浪浴血奋战的悲壮战史。</p> <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6年11月9日,渡河部队分左右两翼向古浪挺进。</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右翼的第30军、第5军同总部由景泰一条山等地经古浪县新堡子、 马家磨河,在大靖宿营一晚,于12日晚攻占土门后驻扎7天。一面休整部队、补充给养;一面召开 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凉州(今武威)国民党马步青部谈判,借道西进,过武威向永昌进发。</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左翼的第9军由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率7000多人,从景泰镇虏堡出发,经古浪县南部山区的甘沟、乱泉子,突破国民党军马元海防线,11日至12日,在干柴洼(今干城乡)与国民党军马元海、马彪部激战两天,突出重围。</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3日经横梁山狙击战后,于14日拂晓进驻古浪县城。红25师布防城西南方面,红27师布防城东北方面,县城内由直属部队构筑工事。</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驻古浪县城红9军与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奋战4昼夜, 歼敌2000多名,然自身亦损失惨重,于18日在第30军268团的接应下撤离县城。</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古浪三战,红9军伤亡2400多名将士,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等20多名军、师、团级干部壮烈牺牲。</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2002年建成纪念馆。</span></p><p><br></p> <p>古浪战役后红9军牺牲的师职将士,有的连照片都没有。</p> <p> </p><p> 干柴洼突围战</p><p class="ql-indent-1">1936年11月9日,红第9军经干沟乱泉台子冲破敌马彪和大鱼沟马元海防线,进抵干柴洼,守敌骑兵第5师第l旅第2团马福仓(绰号札胡子)部,经交战,败退逃窜于旧寺沟、西岔等处,红军占领了干柴洼(今干城村)。</p><p><br></p><p class="ql-indent-1">干柴洼四面高山,中间低洼,军事上易攻难守。红9军指挥部根据这里的地形特点,在村东的娘娘庙岭,山城沟梁制高点和北面古城子滩修筑工事,布置防线,阻击敌人。(干城战场遗址和干城村全景)</p><p><br></p><p> 10日,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率领马彪骑兵第1旅、马元海骑兵第2旅、骑5师第1旅马禄部、第2旅韩起禄部、100师300旅600团马全义部以及互助、乐都等县民团一万余人,尾追而来。在干柴洼东侧的山城洼等处,向红9军发起进攻。9军在娘娘庙岭等处,不断组织火力,坚守还击。马元海命令部队、民团死拼硬攻,反复冲击,死伤累累。至晚间,干柴洼仍攻不下,马元海不得不将部队撤至大鱼沟一带。</p><p><br></p><p> 11日,敌集全力,步骑合战,在国民党派来的数架战斗机协助下,从南面的直沟、东侧的山城洼、西面的白土豁现三面进攻干柴洼红军,敌人仗着人多马壮,骄横猖獗,死力拼杀,多次更替冲锋。红军利用地形地物,抓住有利战机连续出击,一次又一次地给敌人以杀伤,双方互相冲杀,战斗极为激烈,形成拉锯战。直到中午,红军阵地岿然未动。</p><p><br></p><p> 下午2时许,敌又发起全线进攻,利用骑兵迂回穿插,3路进攻,企图围歼红军于干柴洼。同时国民党的数架战斗机向我红军阵地投弹滥炸,掩护敌军进攻,红军组织各种武器强力还击,数次与敌展开肉博战,一时娘娘庙岭的阵地失控,防守部队被敌人压回村子。</p><p><br></p><p> 敌军占领了娘娘庙,继续往村子俯冲,向军部直压过来,情况十分严重。此时,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率领司令部全体人员和交通队一起上阵,把敌人压回去,就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军部1科科长刘培基同志(甘肃人知识分子),率领机关人员英勇抵抗,与敌展开了殊死博斗,接连打退了敌人的3次进攻,在第3次冲锋时,刘培基同志不幸头部中弹,光荣牺牲。</p><p><br></p><p>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5师迂回于敌后,夺回娘娘庙岭制高点,向敌发起冲锋。敌阵霎时大乱,弃马逃跑,红军夺得战马40余匹,乘胜骑马反击。激战中,敌骑兵第5师第2旅旅部军医主任张玉克,被红军击伤。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1旅司令部副官长苗玉清被击毙。打死打伤马军民团100多人,敌全线崩溃。</p><p><br></p><p> 战役中红军伤亡200多人。当晚,9军以27师为后卫,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撤离干柴洼,向横梁山进发。由于撤离仓促,一些较重的伤病人员,一时难以随部队转移,隐蔽在当地群众家里,敌人二次进村后将他们全部杀害。干柴洼“突围战”是红军过河以来第一次挫折。</p> <p>干柴洼娘娘庙是红9军战斗指挥部</p> <p>干柴洼第三代守陵人</p> <p>小分队梁秘书长认真仔细的阅读碑文。</p> <p><br></p><p> 古浪烈士陵园</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古浪县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位于古浪县城西南角,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时为1936年红军西路军9军古浪战役遗址。经过八十多年的沧桑巨变,这里已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红色旅游景区。</span></p> <p><br></p><p class="ql-indent-1">要说规模最大的战役那应该属于古浪县城攻守战了,因为此次战役的失利,让第九军的战斗力足足减少了一半,西路军也牺牲了有三分之一,这也成为了战役失败的转折点。</p><p><br></p><p class="ql-indent-1">主要因为当时敌军以空中飞机的优势,加上地面部队的人数及枪支弹药装备的精良。很难想象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将士们依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侵袭,也足以证明了他们对于革命的赤诚忠心。</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李卓然,王树声,陈海松,在纪念馆中我们还能看到一大批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感人的故事,他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值得赞扬与敬佩的精神。不管历史过去多久,那些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后人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些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魂,中国人的过去与现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挥师进河西,组成西路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突围干柴洼,阻击横梁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血战古浪城,血染战旗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丹心昭日月,浩气永长存。</span></p> <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古浪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瞻仰出来,小分队一路直奔张掖,这时又是夕阳西下,我们入住张掖城。</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今天的张掖城月亮🌙高挂天空,城门钟鼓楼安静的矗立在城中心雄伟壮丽,五彩缤纷,它也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不夜城。</span></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很庆幸我们现在如此幸福安逸的时代,不管时间走过多久,这些曾经为了革命与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群是值得我们回忆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或许是我们走过古浪战役纪念馆后深深映入脑海中唯一不变的信念吧。</span></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临泽、高台篇》</b></p><p><br></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今天11月25日清晨起床后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是初升的朝阳和雄伟壮观的鼓楼。我们吃过早饭准备去临泽红西路军纪念馆、烈士陵园、临泽倪家营子汪家墩战斗遗址、三道柳沟战斗遗址、梨园口战斗遗址等…</span></p><p><br></p> <p><br></p><p> 临泽烈士陵园</p> <p><br></p><p class="ql-indent-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25公顷,地处临泽县城东郊1公里,312国道南100米,是占地面积最大的西路军烈士陵园。</p><p><br></p><p class="ql-indent-1">烈士陵园由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室等纪念建筑组成;陵园内珍藏了西路军珍贵文物、书画作品以及反映红西路军鏖战临泽史料书籍光盘等珍贵史料,集中反映了西路军战士不屈不挠、血战河西的英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感人的历史画卷。</p> <p><br></p><p class="ql-indent-1">纪念馆是为在张掖英勇作战牺牲的红5军、红9军、红30军烈士们修建,纪念碑前两侧是徐向前和李先念的铜像,整个陵园苍松翠柏、树林成荫,20多名师职将士、70多名团职将士的墓碑矗立在东南角一处,9军政委徐海松、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熊厚发、<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郑义斋、吴永康、李屏仁、杨焕章等7名军职优秀将领</span>的墓碑矗立在园中的几处亭阁。</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西路军烈士公墓,它建于1986年,直径10米,周长31.6米里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墓穴,长4米,宽6米,高2米,安葬了临泽各大战斗抛洒热血的年轻战士们。</p><p><br></p> <p>70多名师、团职将士的碑墓</p> <p>7名军职将士的墓碑</p> <p class="ql-indent-1">从烈士陵园出来我们直奔三道柳沟战斗遗址。</p> <p><br></p><p class="ql-indent-1">我小分队队友于哥看到守陵人张老先生七十多岁顾不得凌冽刺骨的寒风还在为烈士陵园东奔西跑办实事,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羽绒大衣送与他,愿他老人家保重身体,健康平安,为长眠在这里的红军将士们站好岗。</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三道柳沟烈士陵园第三代守陵园人张老先生,记忆着爷爷流传当年红30军李先念部就住在他家,一直守护着红军井、李先念的战马拴马柱和烈士陵园里的一切。</p> <p>李先念的拴马柱</p> <p>村民们从地里挖出来的子弹</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再见!张老先生,你对红军理想的坚定信念精神感动着我们。</p> <p><br></p><p class="ql-indent-1">此时此刻,当我们行走在80多年前西路军征战过的河西走廊,西路军将士们可歌可泣英雄事迹,无数次让我们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p> <p>  高台纪念馆及烈士陵园</p> <p><br></p><p class="ql-indent-1">高台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p><p><br></p><p class="ql-indent-1">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p><p><br></p><ul><li>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li><li>地理位置</li><li>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li></ul><p> • 开放时间</p><ul><li>周一至周日,8:00-12:00 </li></ul><p> 14:30-17:00</p> <p> 为纪念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将士,高台县于1957年建立高台烈士陵园,后于2008年建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设有8个展厅和1个英烈厅,完整地再现了西路军西征史实。</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是纪念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高台烈士陵园,园内掩埋着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p><p><br></p><p><br></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1937年1月,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部攻占高台县城。12日,敌人向高台县城发起猛攻,红五军将士与数倍敌军经过九天八夜的血战,20日终因寡不敌众,兵殇高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红五军将士2000余人和800多名抗日救国义勇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这座纪念馆,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一段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革命历史。</p><p><br></p> <p> 高台战役</p><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7年1月1日拂晓,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第13师第39、第45团和总指挥部骑兵师、特务团各一部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迫守军保安队、民团等1400余人投降,其中一部接受改编。随后红5军即位于高台,西路军总指挥部及红9、红30军则集中于临泽(今蓼泉镇)、沙河堡(今临泽县城)、倪家营子一带,待机歼敌。</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月中旬,尾追西路军的马步芳部5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及炮兵团、民团共2万余人到达上述地区。12日,敌以一部兵力牵制倪家营子地区西路军主力,集中4个旅另3个团和民团一部,配以飞机、大炮,向孤立突出的高台红5军发起进攻。</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5军依托城外工事抗击数日后,被迫退入城内坚守。军长董振堂决定突围,他命令骑兵团长吕仁礼,在高台北城大佛寺附近城处挖地道。计划从城里悄悄突围出去,沿着黑河河道,前往临泽与主力汇合。</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谁知,16日董振堂接到西路军总部派人化装送来的命令:高台是西进经之地和重要据点,不能放弃,必须死守。</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董振堂再次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要求全军坚守高台,誓与高台共存亡。1月20日,马步芳部全力攻城,红5军英勇抗击,后因收编的民团叛变,开城门接应,使马步芳部突入城内。</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5军与其展开逐街逐屋的争夺。终因力量对比悬殊,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红13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等3000余人壮烈牺牲。</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此期间,西路军总指挥部曾派骑兵师驰援高台,途中因遭马步芳部截击,师长董俊彦、政治委员秦道贤牺牲。</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烈士汉白玉半身雕像</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董振堂,河北新河人,1895年生。他于1931年参加红军,随军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率部承担全军最危险、最艰巨的后卫任务,边走边战斗,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董振堂牺牲时42岁,中共中央在宝塔山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董振堂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克明,四川涪陵人,1905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后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杨克明牺牲时32岁,当年,他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革命征途,多年来只回家探过一次亲。直到1985年,他的妻子魏俊淑才得知自己苦苦等了半个世纪的丈夫早在1937年就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型多媒体景观“血战高台”全景展现了高台战斗的全过程。在这场血战中,红五军2000余人壮烈牺牲,有许许多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红五军原本就是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著名的宁都起义部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长征中这支队伍一直承担艰巨的后卫任务,在第二次北上和西进途中,又冲锋陷阵,英勇杀敌。高台血战,他们前仆后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将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载史册!</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span></p> <p>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的墓碑。</p> <p>妇女独立团的将士们</p> <p>参加过西路军征战的共和国将军们</p> <p><br></p><p class="ql-indent-1">高台失守后,西路军全部退到南边倪家营子一带防守。倪家营子是由40多个庄或墩组成,土墙最厚可达一米多。1937年2月2日,马元海调动全部兵力出公路南下,以三个方向对倪家营子地区展开攻击。然而,在这种屯屋相互倚对的地带,骑兵发挥不了作用,回禀只能下马以步战形式强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p><p><br></p><p class="ql-indent-1">汪家墩是目前仅存的西路军曾战斗过的土围碉堡,位于临泽县倪家营子镇南侧的缪家屯庄,是当年红军设置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敌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作为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物,汪家墩坐北朝南, 基本为正方形,夯土结构,宽11 米,东西两边底长11 米,高5.5 米,底基厚3 米。墩体四周现仍分布着射击孔12个,外有高约1.7 米的护墙及宽约4米的外壕沟。虽然经过了70多年的风吹雨打,但堡外墙上大大小小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indent-1">张掖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p> <p><br></p><p class="ql-indent-1">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indent-1">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红西路军战役遗址。</p> <p class="ql-indent-1">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红西路军战斗碉堡</p><p><br></p> <p class="ql-indent-1">倪家营镇汪家墩村第三代守陵人汪先生</p> <p class="ql-indent-1">我们在倪家营汪家墩村汪先生家听他讲述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从倪家营子出来后,来到梨园口战斗遗址,远远就看到山体上醒目的四个大红字“西路军魂”!</p> <p class="ql-indent-1">临泽县梨园口战役遗址纪念碑。</p><p><br></p> <p>  </p><p class="ql-indent-1">1937年3月,红西路军将士冒着严寒,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两条腿和敌人的骑兵争时间,抢占梨园口,控制进入祁连山的要隘。然而部队刚刚到达,敌人的骑兵也跟踪而来。为掩护前锋红30军和总部,担任西路军后卫的九军将士拼命与敌争夺梨园口两侧的山头,不到半日,九军仅剩的半个团约1000余人仅有少数人突围,军政委陈海松壮烈牺牲。</p><p>  </p><p class="ql-indent-1">梨园口战役后,西路军离开临泽,就近撤向祁连山深处的康隆寺。至此,西路军在临泽苦战70多天,经历大小战斗40余场次,其中牺牲百人以上战斗10多次,消灭敌人1万多人。陈海松、熊厚发、郑义斋、曾日三、吴永康、李屏仁、杨焕章等7名军职和70多名团职以上优秀将领及60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把鲜血和生命奉献在了这里。临泽,也因此成为西征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战斗遗址和伤亡人数最多的地方。</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在梨园口战役遗址,我们小分队爬上山坡,寻找战役留下的遗迹和清晰可见的战壕,转眼下午三点了我们只能就地架锅做饭,体会环境气候的恶劣,真正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天气下,饥寒交迫、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缅怀梨园口战役烈士纪念园之《西路军魂》</p><p><br></p><p><b><i>西风烈,战马疾,西路军将士阻击敌。</i></b></p><p><b><i>惊天地,泣鬼神,西路军精神永传承。</i></b></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祁连山篇》</b></p><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b></p> <p><br></p><p class="ql-indent-1">吃了午饭,驱车沿红西路军当年撤离祁连山之路来到肃南康乐草原红石窝堡,一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气候寒冷,在距离石窝堡31公里处看到了马场滩战役遗址雕像。</p><p><br></p><p class="ql-indent-1">由于山路弯多路陡、路面冰滑、夜幕即将降临,最终我们没能到达石窝堡。为了弥补遗憾,队员们手拉手向着石窝堡方向大声呼喊:红石窝,我们来啦!</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红石窝,我们来啦!</b></p> <p><br></p><p class="ql-indent-1">当我们驱车沿着白雪皑皑崎岖的山路,来到海拔3400米的马场滩战斗遗址时,纪念碑上的介绍文字,我们所有人静静的矗立在零下十多度的寒风中又一次热泪盈眶。看着四周白茫茫高低起伏的草地,两条腿的西路军战士,怎么能跑得过骑着马的马家军?</p><p><br></p><p class="ql-indent-1">更何况,在天寒地冻的三月,在这冰天雪地的草原上,担任断后任务的,居然是妇女团的1000多名女战士。英勇无畏的女战士们投奔了革命,决然没有“战争让女人走开”豪言,只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p><p><br></p><p class="ql-indent-1">如今的马场滩枯草荫荫,白雪皑皑,零星的马匹、牛羊在牧场上徜徉,独有的高山草原风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此地游览,而战斗遗址纪念碑则提醒着大家,这儿曾发生过一场可歌可泣的浴血战斗。</p><p><br></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马场滩战斗发生于1937 年3月12日,当时西路军历经梨园口、刀山、闪佛寺山大口子等血战,艰难地向祁连山深处转移,敌人的骑兵追至马场滩。负责断后的红30军88师264团和263团节节阻击,边打边退。268团在马场滩先机抢占西牛毛山制高点,配合264、263团积极组织反击,多次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掩护总部及其余部队从柏树沟、塔尔沟向康隆寺方向转移。</p><p><br></p><p class="ql-indent-1">夜幕降临,根据总部命令,妇女团1000多名战士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福莲的带领下,女扮男装进入马场滩西牛毛山阻击阵地,接替268团担负起阻击敌人进攻,掩护总部、后勤机关撤退的重任。次日清晨,敌人再次向坚守在西牛毛山黑松林的妇女团阵地发动进攻,妇女团连续打退敌骑兵数次进攻,最终800多名女战士壮烈牺牲。</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马场滩战斗红西路军将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与敌顽强搏斗,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拖延了敌人的追击进程,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及核心力量成功向石窝山转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妇女团战士的掩护下,西路军于1937年3月14日转移至石窝堡。</p><p><br></p><p class="ql-indent-1">当天傍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在石窝山举行。会议作出三项决定:第一,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战况;第二,剩下的部队分散在祁连山中打游击,等待时机东返与刘伯承同志率领的援西军会合;第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李卓然、李特等人参加,统一指挥剩余部队行动。</p><p><br></p><p class="ql-indent-1">新成立的工作委员会经过磋商,确定分兵三路的方案。第一,将三十军剩下的五个营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和李天焕带到左翼大山打游击;第二,九军剩下的600多步兵和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等带到右翼大山打游击;第三,剩下的病号及妇女、小孩1000余人组成第三支队,由张荣带领在祁连山区活动。这次分兵史称“石窝分兵”。</p><p><br></p><p><br></p> <p class="ql-indent-1">小分队向烈士敬献哈达</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石窝分兵”后,李先念、李卓然等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1000余人进入祁连山腹地,一边向西游击前进,一边紧急与党中央联系。3月23日,左支队的电台终于与陕北党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指示:西路军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向新疆前进。</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左支队整队向西疾进,历尽罕见的各种困苦和战斗,艰苦行军40多天,进入甘、新交接处的茫茫大戈壁滩和沙丘地带,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走进了新疆的星星峡,此时只剩下了400余人。</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1937年5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带着几十辆汽车,载运着衣服、食物、药品等到达星星峡,迎接西路军余部,并将他们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p><p><br></p><p class="ql-indent-1">至此,这支英雄的红军队伍,历经上百场血战和千辛万苦,成建制的到达目的地的只有这400余人。</p> <p>雕塑为陈云接到李先念等400余人</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永昌、山丹篇》</b></p><p class="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b></p> <p><br></p><p class="ql-indent-1">11月28日,我们小分队在返回途中,经山丹到永昌进入祁连山后左寻右问几小时总算在新城子镇西湾村宦家庄找到了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p><p><br></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这里保留着红军指挥部的样貌,保存着一些红军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indent-1">在墙上依稀可见的红军宣传标语。</p> <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我们小分队踏着西路军的足迹爬雪山,过草地,穿越祁连山,沿途架锅灶饭,以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做新时代的楷模。</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结束篇》</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36年冬,肩负着西征使命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沿河西走廊一路征战,挺进焉支山下的山丹县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个多月里,广大西路军指战员与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马步芳部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页悲壮的历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巍巍焉支,杜鹃啼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80多年后的这个初冬,当我们踏上焉支山下的这片土地,轻轻翻阅尘封的史书,那一幕幕感天动地、血雨腥风的战斗画面便扑面而来,枪炮声、喊杀声不绝于耳……</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红军西路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在河西走廊东驰西调,无日不战,流血裂冰,伏尸盈雪,赤胆忠心,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虽败犹荣。</p><p><br></p><p class="ql-indent-1">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不朽业绩。其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p><p><br></p> <p><br></p><p class="ql-indent-1">红西路军魂,重走长征路</p><p class="ql-indent-1">(中国共产党党史)第1卷上册,“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斗争,不畏艰险的英明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雄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p><p><br></p><p><b> 追 寻 红 军 长 征 记 忆</b></p><p><br></p><p><b> 传 承 红 军 长 征 精 神</b></p><p><br></p><p>这是我们的口号!✊✊✊</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2px;">红西路军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b></p><p><br></p> <p>兰州市八路军办事处</p> <p>感谢一路同行的队员们提供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有部分内容参考网络,由于篇幅较大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