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应该怎样对施暴者进行教育?

临沂河东二幼书香尚城选

<p>最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人们不禁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些“校园欺凌”事件?尤其是那些“施暴者”,往往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为何会对同伴下此毒手?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如何教育这些施暴者也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p> <p><b>好好的校园</b></p><p><br></p><p><b>为什么会出现“欺凌者”</b></p><p><br></p><p>1<b>与“欺凌者”生活背景、经历有关</b></p><p><br></p><p>在校园欺凌者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很可能是被家人宠溺的或是放任不管的。在一个缺乏有效教养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感到不快乐、不幸福,甚至是极端压抑。由于自己没有被善待,所以也不愿意善待别人。于是,“校园欺凌”成了他们的一种发泄方式。</p><p><br></p><p>2<b>“校园欺凌”可能源自模仿</b></p><p><br></p><p>欺凌也是一种学习行为,欺凌者通常都有攻击前科,而攻击则从模仿而来,这种模仿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带有敌意、不负责、冷漠,这些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关怀甚至被父母虐待,让孩子经常处于负向状态,那么这些孩子就会将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借此来宣泄情绪。</p><p><br></p><p>3<b>自我价值难以实现</b></p><p><br></p><p>有的校园欺凌者是想运用武力或某种优势来控制和欺负别人,他们拥有力量,想要控制,实际上也是在寻求一种“我想做到,我能做到的价值认同”,只是这种追求认同的方式太极端了,伤害到了别人。</p> <p><b>如果孩子成了“欺凌者”</b></p><p><br></p><p><b>父母该如何教育</b></p><p><br></p><p>1<b>充分了解,勿妄下判断</b></p><p><br></p><p>父母不应该轻易断定孩子是“欺凌者”,但一旦各种调查和了解证实孩子确实有欺凌行为,父母就应该坦然面对,和孩子进行充分地沟通,了解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尤其要反思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p><p><br></p><p>2<b>让“欺凌者”意识到自身错误</b></p><p><br></p><p>父母需要让具有欺凌倾向的孩子认识到恃强凌弱是一种错误方式,还要让欺凌者了解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个过程往往非常艰难,因为很多欺凌者缺乏同情心,对自己的“暴行”缺乏感知。当然,一旦孩子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错误,解决起来就事半功倍。</p><p><br></p><p>3<b>对“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b></p><p><br></p><p>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多可以看到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因此,对欺凌者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p><p><br></p><p>4<b>家长要自觉担当</b></p><p><br></p><p>校园欺凌者往往会对他人造成身体、心灵的创伤。如果自家孩子经常欺负别人,甚至存在欺凌行为,家长要充分了解伤害的程度,带孩子登门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如果造成重大伤害,家长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家长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的担当会有助于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家长的放任和推诿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欺凌行为。</p> <p>对此,<b>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宁阳县首届家庭教育讲师张祥梅</b>有自己的观点↓↓↓</p> <p><b>一、怎么对欺凌者进行教育?</b></p><p><br></p><p>对于欺凌者,我们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最好先进行正面管教。了解孩子的欺凌行为具体属于哪一种:力量型?控制型?还是想借此加入某个群体的孩子或狐假虎威的孩子?</p><p><b>◆ 力量型、控制型的孩子</b></p><p><br></p><p>当孩子开始使用他的力量时,我们要让他明白,有力量不是坏事,关键是怎么控制自己的力量并合理有效的使用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有能力的人要去帮助别人,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p><p><br></p><p>尊重和认可他的力量感,让他觉得被接纳和认可,可增加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的这两种感觉得到满足时,他会愿意接受你的建议,也更加愿意去帮助别人,再从中得到价值满足,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循环。</p><p><br></p><p><b>◆&nbsp;借此加入某个群体的孩子或狐假虎威的孩子</b></p><p><br></p><p>首先要告诉孩子欺负别人的行为不可取,然后要帮助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他独立思考,提高判断的能力。当孩子内心有了自己的力量和辨识,他就有勇气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而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选择。在良好的互动中,他可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再也不需要依附于别人。</p><p><br></p><p><b>二、对屡教不改的“校园欺凌者”怎么办?</b></p><p>家长需要给孩子科普一些法律知识,告诉孩子欺凌别人的后果,提醒他不要触碰法律红线。</p><p><br></p><p>1.会给他人带来极大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要承担经济赔偿;</p><p><br></p><p>2.严重欺凌者可开除学籍;</p><p><br></p><p>3.未成年人违法也要承担责任;</p><p><br></p><p>4.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p>

欺凌

孩子

校园

别人

家长

父母

施暴者

行为

自己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