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往事(原创)

凌燕

<p>文.摄影.制作/凌燕/艺术摄影/牛凤芝</p> 关怀 <p>  岁岁匆匆,庚子年立冬的饺子还在回味中,回眸间又到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小雪。晨起打开手机,微信文字跃入眼帘。下图中小雪节的问候是发小同窗皮靴子发给我的,他很懂农谚也注意观察节气的变化,每到一节气都会发图告知提醒同学们注意保暖添衣。感谢这位皮靴子发小时刻惦记着家乡同窗。他后来一直在农垦家乡从事教育事业,是一名政治老师。</p><p><br></p><p> 童年时我们俩家是邻居,小学时光里我们一起读书长大。那时我的母亲在工休之余每周给我们读皮靴子家订的小学生报,读报的过程也是母亲教我们刚入学的小孩多认识生字,多掌握些课外知识,让更多的小孩都能看到小学生报的故事,这是我母亲和皮靴子约定的。</p><p><br></p><p> 今天皮靴子发来小雪节气的问候,母亲慈祥的面容立刻浮现在我眼前,二十四节节气歌是母亲童年上学时熟读背诵的学堂儿歌。 几十载光阴里母亲一直在背诵这首学堂儿歌。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这是妈妈的声音又响在我耳边……母亲虽然去了天国,但她把爱和知识播撒在我们儿女心中,我们生活的空间里随处都可见有母爱的陪伴,其实母亲她并没有走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用爱护佑着我们度光阴。</p> 同窗 <p>  这张小雪节日出的美图,是发小同窗文莫发到同学群的早安问候。日出美图大概是他在美丽的大庆油城起早辛苦拍摄的。大庆我去过多次那里有我亲密的战友和发小同学。大庆沿街的磕头采油机是油城标志性的风景线。大庆数九寒天的室外温泉更是令人神往。二○一三年元旦我和朋友结伴亲自去体验过,冬季热气腾腾的室外温泉跳进去会给你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没去过的朋友我建议你去尝试尝试。文莫同学离休前是大庆一所中学的教务主任,离休后他给自己的生活锻炼、愉乐安排的很合理。打蓝球、练瑜伽、拍风景照,余生过的很充实。</p> 文友 <p>  文中下图是一位文笔特棒的玲妹妹在遥远的南方发给朋友们的小雪节问候。她在心里述说着,“二十四节气已进入尾声,夏天却依然不肯退场”。她居住在闽南与宝岛台湾相望的地方,小雪节这天最高气温二十九度,一个塞北的女孩身居南国心始终系着农垦家乡。我们偶有文字联系但已经多年没见面了,互念之情深深。每年的夏末她都会嘱咐家乡的母亲给我们送老玉米吃,牵挂之情不予言表。己亥年夏初玲妹妹回到了家乡,不巧的是我却去了南方厦门出游。生活里也许就是会有一些遗憾的插曲在其中,所以才有了盼望与等待。愿我们姐妹各自多保重期待某日北大荒家乡聚。玲妹的文采我很欣赏,她的写作有种特殊的意境,我非常喜欢阅读。</p> 坐客挚友家 <p class="ql-block">  农历十月初八小雪节这天我们夫妻二人应好友牛姐的邀请去她们家坐客。我们俩家岁月里情同手足,互帮互助,她对我们的友爱就像个大姐姐。其实牛姐只长我一岁她性格开朗活泼大方,聪明伶俐做事悟性高。在饮食方面很会烹调,她烹饪的鱼花样繁多,我喜欢吃她做的菜肴。她的歌唱的动听悦耳,我最喜欢听她放声高歌“英雄战歌”这首曲子。她的演唱风格很大气豪迈,欣赏完她的歌如果心中无自信的人不太敢上台比拼,这就是她歌声的魅力所在。知命年后她开始专注摄影,从此摄影成了她的业余爱好。她擅长拍禽鸟类,她拍的残荷记录着生命的顽强。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摄影大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图片是小雪节午餐中牛姐为我们包的羊肉大葱馅饺子。她包的饺子小巧又袖珍,看着就非常诱人,可以当艺术品展示。</p> <p>  牛姐做了一桌丰盛又营养的小雪节午餐。羊肉大葱馅水饺、红烧兔子肉、蒸鲅鱼、肉片炒芹菜、一小碟辣香的酱菜、还煲了一锅羊骨头汤,羊汤很烫哟,在灶台上我忘记拍了。</p><p><br></p><p> 早晨我还沉浸在母爱之中,中午一桌友爱的午餐就呈现在我眼前。牛姐的厨艺令人垂涎,午餐家宴让我又找回了母爱的温暖。光阴里每逢佳节还是民间的小节日,母亲就会自己下厨做味美的佳肴让我们回家分享她做菜的快乐。现在想想人生最美的珍藏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牛姐的家宴,溶进了至亲暖暖的爱。</p> 知青姐姐 <p>  在牛姐家午餐前,我在她家茶几桌放杂物的小盒里,看见了这一团纯棉的粗旧白线。因年代已久变得有点发黄,牛姐生活中用这白线穿辣椒凉晒。七十年代这个粗白线叫小线,商店里成堆的买,可以编织衣服。我曾买回来四两编织过线裤,是天津知青张佩荣姐姐教我编织的。编织好的白色线裤春季里穿上保暖又好洗,而且是越洗越白,裤脚处为有弹力方便穿脱,是佩荣姐送给我半团藏蓝色毛线编织的,跟她学锁编织机器边,织开衫毛衣。那时宿舍里好多战友都在织这样的白线裤,我也随时的向师姐们取经,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p><p><br></p><p> 一团粗白线又把我牵回往昔的岁月。从那时起我学会了编织毛衣毛裤,感谢佩荣姐这位手巧聪明,我学编织的启蒙老师,光阴里我给家人和友人们没少织毛活。母亲直到晚年时穿着我织的纯毛毛裤,嘴里常夸我给她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旧物它能让人思绪万千,寻回光阴里年轻快乐的美好。</p> 父爱如山 <p>  牛姐家窗台上有三盆绿植花卉很吸引我,见到这三盆绿植有种亲切感。下图中的这一瓶是水栽的竹子,牛姐在包饺子,我在剥大蒜,边干活我们边聊天。这瓶水栽的竹子让我又忆起童年我家父亲养育的文竹,我家的文竹在父亲精心的栽培下,文竹长的又高又茂盛。绿绿密密的细毛茸叶在冬季里给家庭带来一片生机。</p> <p>  这盆牛姐说是吊蓝,现在还没长成型。我分析这盆大概是木本吊蓝,现在是幼年期。我们童年时父亲养育的是草本吊蓝,吊在高空处,细长茂密的绿叶垂挂在花盆外非常美观,长长的须根伸展自由的长,须根尖部又发出小嫩芽的吊蓝,远看就像是一把大绿伞。听父亲说吊蓝是净化室内空气的,吊蓝下面是我们小孩子们写作业的课桌,吊蓝伴随着我们成长,吊蓝绿色的花容很养眼每天见它减少眼疲劳。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为我们小孩的健康成长营造的绿色好环境。</p> <p>  这一盆叫冬青,和我们家父亲养育的一模一样。椭圆形厚厚的叶子,总是那么水份充足的挺立着,这个绿植不光是好看养眼,它还有药用价值,童年冬天里我们把脚冻伤了痛的专心的痒,父亲经常用这个植物煮水给我们小孩治冻伤。冒着蒸气的热水冬青放在里面,就是一盆中药的热汤,父亲把我们的小脚用手一点点的撩起热汤,开始怕太热烫着我们只能这么做,最后父亲把我们的两只小脚全放进热汤里,好舒服呀,至今我还能体会到那种父爱热乎乎的感觉。</p><p><br></p><p> 牛姐家三盆绿植花卉带给我满满的父爱亲情回忆。难忘的童年总是回荡在我心间,好温馨好亲切。感谢牛姐的家宴午餐,庚子年小雪节我会把这份浓浓的友爱写进美篇记录在我的生命里。</p> 分享牛姐摄影佳作 <p>  文中上图:是牛姐在聚精会神的抓拍中,不知是那位摄影爱好者给她抢拍了这张摄影瞬间。</p><p> 文中下图:拍摄之余,快乐的牛姐。</p> <p>  牛姐的摄影作品太多了,张张我都喜欢,我挑选牛姐拍摄的部分鸟类、花卉、场景图片分享给美友们欣赏。</p><p><br></p><p>太平鸟。</p> <p>太平鸟。</p> <p>太平鸟。</p> <p>萝北湿地日出。</p> <p>太平沟奇观。</p> <p>苍鹭。</p> <p>残荷。</p> <p>残荷。</p> <p>残荷。</p> <p>残荷。</p> <p>残荷。</p> <p>残荷。</p> <p>宝泉岭东山日出。</p> <p>众星捧月。</p> <p>松雀。</p> <p>白鹭。</p> <p>白鹭。</p> <p>白鹭。</p> <p>欢快的小麻雀。</p> <p>情侣小麻雀。</p> <p>松鼠觅食。</p> <p>大获全胜。</p> <p>宝泉岭烟筒山湿地冬雪。</p> <p>太平沟奇观。</p> <p>山苞米花。</p> <p>比翼双飞连理枝,举案齐眉伉俪情。</p> <p>日出前的荷花。</p> <p>荷花。</p> <p>  赏荷。大家细看荷叶,有一个美丽的赏荷人,这是摄影者牛姐的构图智慧。</p> <p>苍鹭喂幼仔。</p> <p>神龙。</p> <p>宝泉岭小荷塘旁的太平鸟群。</p> <p>鹰捉鱼。</p> <p>鹰擒老鼠。</p> <p>鸳鸯。</p> <p>鸳鸯。</p> <p>桦树流泪的眼睛。</p> <p>中华攀鹊。</p> <p>中华攀鹊。</p> <p>苍鹭。</p> <p>佛光。</p> <p>牛背鹭。</p> <p>戴胜。</p> <p>伯劳喂食幼仔。</p> <p>伯劳蛋。</p> <p>  下图几张是牛姐早期摄影图片。</p><p><br></p><p>雪后的残荷。</p> <p>雪后残荷。</p> <p>雪后残荷。</p> <p>  丈夫驾车,妻子摄影,完美的夫妻绝配。</p> <p>  我走进牛姐的摄影空间,太美啦,作品多的数不胜数,大饱眼福,真可谓是赏心悦目。每见到一个大片我都会眼前一亮,惊喜的直喊,牛姐在一旁见我惊讶的表情直笑我,看她的作品增加阅历涨知识,我被她的佳作深深地醉倒,不忍离开电脑屏幕前,为我们北大荒儿女涌现出像牛姐这样敬业的摄影者而骄傲自豪。我分享的图片牛姐的国际大奖就在其中。生活中我没见过这么多种类漂亮稀奇的禽鸟,是牛姐的镜头让我更深层的了解热爱家乡北大荒这片沃土。图片说明我们北大荒的生态环境还是保护的很好。牛姐的牛人鸟语总结的精辟到位。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p> 小雪节午后 <p>  文中图片是小雪节那天下午我徒步到家乡碉堡山后面月亮湖旁拍摄的。碉堡山上高高的电视塔耸立在画面中间。上到塔顶可以一览宝泉岭城区全貌,山上植物的颜色还没完全退去本真,尽显着冬日里的沉稳、苍劲、挺拔。</p> 徒步随想 <p>  文中下图是小雪节过后的第二天我徒步时随意拍摄的。这是碉堡山后面的月亮湖,夏季这里是绿植成荫,鸟语花香,岸边垂柳倒影在湖水中,鱼儿跳跃把湖水泛起层层涟漪,这湖光山色的美景吸引着来此游玩的八方游客。这里已经是农垦宝泉岭的署名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每年旅游大巴车不计其数的驰向这里。冬季这里一片银白,水晶般的冰面是滑冰爱好者的天然大冰场。小雪节过后我们每天徒步走到这儿都会停下脚步,观看一会滑冰爱好者们像飞燕子一样轻盈优美高超的雄姿。</p><p><br></p><p> 观看时我和徒步伙伴井二姐羡慕滑冰者们高难度精湛的滑冰技能。在心里给他们点赞!井二姐观看着滑冰者说:“身为北方人我不会滑冰就连冰场都没上过,真是遗憾”。二姐问我,燕子,你会滑冰吗?我回答不会,我笑着对她说:“我比你稍微强点,穿冰鞋上过冰场,但是不会滑冰,只能颤颤巍巍的滑两米左右的距离。</p> 回忆中学时光 <p>  初中时上体育冰上课,那时学校没有冰场,体育老师经校长同意,带着我们去造纸厂那边一个天然的大冰场,上的冰课。男生会滑冰的同学老师发的是冰鞋,我们女生基本都不会滑冰,发我们的是木板式的牙刀冰鞋。</p><p><br></p><p> 我记得那天是下午,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女生穿好冰鞋连站都站不起来,看到会滑的男生美美的一圈一圈滑的随意轻松,打心底里羡慕他们。我们特着急,一心想快点掌握学会滑冰。情急之下,我和几位女生迅速从冰道上爬到了冰场中间,那一下午我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按老师讲的要点认真的练习着。女同学们互相搀扶着先能站起来,然后才能在冰上两脚一起一落的练习要领。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女孩不断的观察会滑男生的滑姿,我记得那时陈二宝、李阳、王世虎他们三位滑得比较熟练。陈二宝、李阳滑的平稳中自如滑姿优美,王世虎滑的速度比较快勇猛肢体动作夸张。</p><p><br></p><p> 观看他们一会我们继续练习,一下午练习滑冰把我摔的是叽里咕噜,浑身是雪,长这么大摔跤最多。也算初见成效,可以敢小心翼翼蹬两步平稳滑一小段。还沒等我巩固住,男生那边出现状况,王世虎同学在滑行中突然跌倒,胳膊骨折,又把我吓得够呛。老师吹哨带领我们全体集合,撤离了冰场。从此以后梁校长宣部体育课不准再去不正规的冰场上冰课。滑冰我没学会,后来也没机会学了。其实从小我就是个热爱文体的女孩。在历届运动会上我是班级的得分高手。短跑我起跑快,爆发力强,每年运动会上学年组4x1OO米接力赛我是第一棒。蓝球、排球、拔河比赛都少不了我。但不会滑冰是缺项。</p><p><br></p><p> 临近高中快毕业前,班级男生们由班委成员组织带领下,用爬犁拉水为学校浇了一个平滑光亮的大冰场,也是给母校留下宝泉岭一中七四届高二〈2〉班毕业后的美好回忆。大冰场浇好后男孩子们勇敢、执着、自由课时间里学会滑冰的很多。我只是偶尔去玩过溜冰打出溜滑。后来主要时间都注重放在文化课的学习,去冰场玩基本是画上了句号,练习滑冰就没再捡起有点遗憾。片段中学时光往事忆起来写给大家读。</p> <p>  雪中富有浪漫的故事。雪,记载着光阴里的情爱。雪,是诗人笔下的磅礴。雪,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雪,让我们感叹人生的美好。我喜欢记录生活,一段小雪节后几天的所见所闻和岁月中的父母情深,挚友的友爱分享给大家阅。</p><p><br></p><p> 感谢收看!</p><p> 庚子年小雪节凌燕写于农垦家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