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_深秋苏鲁之园林

山乡过客_张

<p>说起园林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杭州西湖,苏杭已成为园林的代名词。可这次在疫情下的出游,若返程绕道苏杭,时运的光环还能一直眷顾我们吗?因此我们按顺道原则选择了浩瀚无垠的太湖鼋头渚,园林之盛甲天下的瘦西湖和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替代苏杭,以期圆满收官。</p><p><br></p> <p>一九七五年我曾来过鼋头渚,转眼跨世纪的四十五年过去了,那时从军入伍、英姿飒爽、风华正茂,而今……不说也罢了。</p><p><br></p> <p>登上太湖边的制高点鹿顶迎晖,烟波浩渺的太湖尽收眼底。它虽没有大海的惊涛骇浪,却也一望无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自诩乐水甚于乐山。总之,当我面对浩瀚无垠时,总能喚发出一种澎湃的激情。</p><p>三万六千顷尽收眼底,七十又二峰默数胸中。</p> <p>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p><p>鼋头渚景区挺大的,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登上鹿顶山然后去了太湖仙岛。</p><p><br></p> <p>举目远眺,太湖仙岛(原称三山,俗称乌龟山)遥遥在望。</p> <p>记得那时我只在一块刻有鼋头渚三字的石碑前留了一个影,如今石碑安在?我根本没找到。</p> <p>三万顷奔来眼底</p><p>七十峰默数胸中</p><p>画图难尽</p> <p>由山顶乘园区专用车直接到了码头,再乘坐十多分钟的渡轮我们登上了太湖仙岛。</p> <p>同行的发小们可能前期旅途劳累,都不願走路,我只好一人绕鼋头渚走了一圈,下面这些人为的佛像、道观景色,在四十五前那个年代根本我没看到过,同时他们也只能在这里欣赏了。</p> <p>这里的雕像都完好无损,我想应该是后建的,历史年代不会太久远吧。</p> <p>整个太湖鼋头渚给人感觉很平淡,游人也不多,若是想修身养性且生性乐水,这里确实不失为圣地。</p> <p>告别了太湖,我们就驱车直下杨州。</p><p><br></p><p>故人西辞黄鹤楼,</p><p>烟花三月下扬州。</p><p>李白的名句使杨州名闻遐迩。</p><p>多年来我就向往杨州一行,这次虽因时间故未能窥全貌,只去了瘦西湖和东关街,但终归是得偿所愿了。</p><p>查了一下瘦西湖的历史沿革,瘦西湖原本叫保障湖,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p><p>乾隆元年(1736),有诗人汪沆饱览杨州美景后,与家乡西湖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p>销金锅,词面指大量花费金钱的处所,古时的杭州西湖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有“销金锅儿”之号,所以销金锅泛指杭州西湖。</p><p>诗人借此及地形地貌,喻指两湖之相似,瘦西湖的名称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p> <p>既然能以瘦西湖称之,可见景观和繁华当非一般。还是让照片说话吧!</p> <p>瘦西湖二十四景,原本我想数着景走,可没有导游景很难数全,放弃了。</p> <p>菊花爆满园,花香飘满天。</p><p>静待有缘人,萦绕在心田。</p> <p>回来后,最后这个景观曾引同行人大发诗兴,虽个个"才疏学浅",但意境尚可,也许我另找篇幅记述下来,不在此露怯了。</p> <p>此次行程最后一站趵突泉。</p> <p>泉几乎没有喷湧感了!</p> <p>园林化的整体风光确实给我们带来一点小惊喜。</p> <p>花团锦簇,鸟语花香不亚于江南。</p> <p class="ql-block">借鼋头渚一匾上之归去来兮的词面做个结尾吧,虽陶渊明另有意境,我想也不碍我们的心境。</p><p class="ql-block">此行堪称圆满,不但是行程、景点选择及同行齐心协力而完成,也有天之大佑我之福份。</p><p class="ql-block">好了,该是告别的时候了,旦愿全部小片能给同行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能让欣赏者留下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当然此行重点还是在黃山顶观日落日出、篁岭晒秋。这是第四集,喜欢的可关注我的足跡全集,谢谢每一位观看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