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城往事——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新华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日,朋友发来一张照片,是那种几十年前的黑白老照片。仔细查看并咨询知情人士得知,原来是五十年前潍县京剧团的一张排练表演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照片中的主角——(空中飞人)郎丰华是潍县京剧团著名的文武小生。这是一九七零年国庆节后,他参加山东省革委会现代样板戏学习班回团后,在剧团大院内为大家做的跳板前空翻示范表演照片。当年他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华,他借助跳板,跟头翻的又高又飘,足有三米多高,显示了他高超的腾跃空翻能力。在旁边观看的有:&nbsp;&nbsp; 左起郭泽训是文武丑角演员;黄银发(已故)是原大同京剧团的著名演员,成立潍坊市京剧团时任命为副团长,后转入潍县京剧团;明毓璋(已故)是当年潍坊市著名的花脸演员;常万仁(已故)是著名的丑角演员;鞠尊孝是武生演员;陈志方是乐队演奏员;胡廷焕(已故)是著名的京剧丑角演员,原永乐京剧团的业务团长,是潍坊市京剧团的第一任团长;姜万千是文武小生演员;杨培厚(已故)是著名的司鼓老师;王恒信是著名花脸演员,文武双全;宁亚民是著名的武生演员。他们全是当年潍县京剧团的著名演员和骨干演员,有的还兼任领导职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张老照片还非常有年代感,1970年虽说普通老百姓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因经济原因和思想意识方面,在穿衣打扮上还没有更高的追求。照片上的老师们是当年受人尊重和羡慕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比一般老百姓穿着时髦、前卫,但你看他们穿的却朴实无华,非常普通。特别是胡廷焕团长(右起第五位),他高高的个头,戴一顶陈旧的工作帽,上披一件普通的旧外衣,里穿一件旧的国防服,左上口袋插一支钢笔。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哪个生产队的队长带领着乡亲们利用农闲时,在生产队的场院里观看小伙子翻跟头玩。其他年轻人穿戴的也非常朴素,照片上唯一的奢侈品是后面的一辆较新的自行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谁曾想到,穿着朴素的胡廷焕团长是闻名遐迩的京剧名家,曾得到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赏识。就是这样一群衣着朴素的普通人,却创造了潍县京剧团当年的辉煌历程。是省内第一个首演现代戏的院团,巡演各地市,参加汇演,慰问部队,享誉全省。被部队首长称赞为“拖不垮,打不烂的潍县京剧团。”为济南军区和山东省京剧团输送了多名优秀演员,有的还成为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为山东省的京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p> <p>五十年前的郎丰华,风华正茂。(↑)</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照片中的空中飞人郎丰华——一九四八年生于老潍县城里,自小天资聪颖,悟性高,长相清秀俊朗。一九六零年五月,他十二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潍坊儿童京剧队。学习期间他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不怕苦不怕累,练嗓、练武功,样样吃苦耐劳,努力汲取京剧艺术的真谛,成为优秀学员。学成后进入潍坊市京剧团,后整编制转为潍县京剧团。在剧团中他主演文武小生,他扮相俊美,表演潇洒。且武功高强,什么小翻、前空翻、后空翻等都得心应手,轻松完成高难度动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剧团中郎丰华参演了多部现代样板戏,还演出了《甘露寺》、《玉堂春》、《勘玉钏》、《凤还巢》、《盘丝洞》、《白水滩》、《猎虎记》、《小刀会》等传统剧目。饰演了孙悟空、赵云、潘启亮,方铁军等众多角色。不管是扮演什么角色,他都潜心体会,细心揣摩,虚心向老前辈学习,饰演的角色形神兼备,英俊大方,准确的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由于他表现出众,组织能力强,一九七四年七月被潍县人民政府委任为潍县京剧团团长。从此他带领剧团走厂矿,去乡村,下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了精彩绝伦的戏曲节目。每到一个地方,观众都奔走相告,踊跃观看,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带领潍县京剧团走向了辉煌发展的道路。在剧团期间,他同恩师徐韵声先生等其他老师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京剧后继人才,至今他们大多数还活跃在潍坊市的大小文艺舞台上,为繁荣潍坊市的文化娱乐活动增砖添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转业退休后,郎丰华先生不甘寂寞,不顾年逾古稀,不怕劳累,为潍坊市京剧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的培养后继人才。他对学生认真负责,要求严格,毫不懈怠,口传心授,身体力行,每一个字,每一句唱腔都精雕细琢,一丝不苟,严格把关。教武功时更是不顾岁数大,筋骨老化,亲自作示范动作,有时还不顾危险,作一些“虎跳”、武打等高难度动作。他培养的京剧小学员有的曾获得山东省少儿京剧票友大赛金奖,多人获得优秀奖等。为潍坊市的京剧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宝贵时光和力量,做出了突出的义务贡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反映了当年潍县京剧团,在工作上认真对待,业务上精益求精;显示了当年郎丰华先生高超的武功,精湛的表演艺术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照片中已有多位老师故去,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在也成了古稀之年。看到老照片,不由得回想当年,不胜感慨,唏嘘万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寿安宁。</span></p> <p>五十年后的郎丰华先生,风采依旧,宝刀未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