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创城

尔画

在夏季的炽热中,创城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老百姓最先看到的是城市基础设施---人行道的改造。为了施工方便,工程队占用了一些车道,再加之北京路的地下管网的施工,整个城市陷入了堵车的奇特景观中。我们这个小城市也有了大城市的气氛。 且说这人行道,似乎是历届政府最操心的工程。街面砖从花砖换小砖,换方砖,换厚砖,各种换。可是人行道依旧破烂不堪,不整齐,并且很快就坑坑洼洼,砖缝冒水,甚至被占用。我们这个非常原生态的城市,没有一点该有的人工修饰和必要的统筹规划。车道窄小,人行道阻碍重重,铺面杂乱。加之人口稠密集中,感觉这个城市是落后无序的。如果没有高楼的映衬,还真的不如一个小镇。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城市里以一名城里人的身份生活着。<br> 创城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背诵,而且还劳财伤命的派人到基层检查,不会背的个人单位都要通报批评。难道大家会背,我们的国家就民主了吗?就法治了吗?就富强了吗?真的死板教条啊。每当有人问,我们这个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吗?当大家回答是的时候,我想法治这个词就已经深深的烙在了人们的心里。当有人问,我们的国家是不是繁荣富强的?当人们回答是的时候,那么富强这个词应该是体现在人们的脸上而挥之不去的。这还需要记忆吗? 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到底该不该有,我无法回答,因为我只是一介百姓,无法站在领导的高度去看问题,也没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以致对很多形式层面的东西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解。因为我是百姓,所以对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有些反感,目前只能这样了。<br> 当然,创城活动的目的是好的,它给城市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亮化工程。最显著的是两大湖区-----西区的银凤湖和东区的人工湖的亮化。在这个干旱少雨的城市,人们对湖,河有着无尽的期盼,希望有河穿城而过,希望湖泊近在眼前,这都是美好的愿望。即使这样市民们总是不辞辛苦的去离城20多公里的地方赏河,享受一下大河给人带来的欢愉。 东区的人工湖是这个城市30多年前最早挖掘的一个小之又小的人工湖,因为太小,连名字都没有,市民们也习惯叫它人工湖。它在金鱼公园的东面,依山而挖。当时也只是挖了个湖,没有任何修饰,用水泥简单的固定两岸,有些地方甚至更原始,连水泥固定都没有,水自然地冲刷着泥土,形成一个小小的浅滩。即使这样,它也是我们年轻时的天堂。那时还没有船舶,假期里能围着湖转上几圈,也满足了我们沿河散步的愿望。虽然水不清澈,但也泛着绿波。虽然没有杨柳青青景色新,桃花相映笑迎人,但也凉风习习,波澜不惊。冬天它更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打雪仗,溜冰(那时还没有冰鞋)。尽我们所能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后来有了船舶,溜冰场,课它依旧是那么破烂不堪。<br> 西区的银凤湖也开发了近10年了,政府在尽最大努力打造这个城市的门面,它也很快成了人们纳凉,散步的好去处。它从最初的简单原始一步一步的在变化,尤其是在创城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越来越漂亮了。微信圈里,白银人不停地发它的风景照,恍惚间婉若大城市,或者说江南水乡。满足了白银人拍照欲。<br> 两大湖区的变化 首先是花草树木的变化。树木仍旧在生长,可是草不再是杂草,变得整齐了,经过修饰的绿油油的草皮有规律的分部在山坡,平地,草与树的有机结合,很是赏心悦目。其次是适当的景观树,艺术性的修剪,让公园游乐微微的雅致。最突出的变化是景观灯。夜幕降临。各色灯光齐发,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城有了大城市的风采。灯,光,影的交错,给夜间休闲的人们有了休闲的去处,也有了可欣赏的景致和休闲的心情。湖区不再是黑茫茫,无人敢进入的危险区。 创城的变化让我体会深的还有就是人们的出行变得文明了。政府加大力度,派政府工作人员轮流上岗在交通十字疏导交通,来改变人们的中国式的过马路的不文明方式。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的改变,标志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其实,这个城市不文明的病垢由来已久,以前的城市文明程度就不是很高,后来加之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过快,以致不是很文明的城市更加不文明。人民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我认为这一块应该是政府下大力气整治教育的方向。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加上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这个城市的有序规划,这样,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真正的城市了,我们就能以一个真正的城里人的身份生活在城市了。<br> 城市的建设应该是在有序的规划中逐步建设的。老百姓看到的应该是一个布局越来越合理,生活越来越方便,文明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而不是一个领导一个计划方案,某些方面重复建设的 ,某些方面又无人问津的城市。<br> 希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而不仅仅是在创城活动中才去建设城市。也希望我们的市民越来越文明,文明行为一直传承下去。<div>2017.7.1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