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拍摄草原</p><p>始于2018</p><p>如今</p><p>已成瘾</p><p><br></p><p>我与草原</p><p>初见•新奇</p><p>再见•感动</p><p>第三次见便爱上了…</p> <p>每年,内蒙古草原都是我采风拍摄的首选之地。</p><p>每次,约上三五影友,或自带帐篷宿营或住牧民朋友的蒙古包,到草原深处,置身与世隔绝的游牧区。听一曲悠扬牧歌,品一碗纯正的蒙古奶茶,尝一尝牧民家自制的奶食;追逐着游牧迁徙的脚步,与牛羊相伴,看草原上云卷云舒,日夜星辰,体验游牧生活,乐享大自然的馈赠,实属人生一大惬意之事。</p><p>《草原纪事》内蒙古(篇)大多照片拍摄于内蒙古草原游牧区(草原净土:无污染无电无手机信号,仿佛与世隔绝),原汁原味,最美的模样,心动时刻!</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每一次来到草原,是一次例行的完美采风,更是一次全身心的放松和洗涤!</span></p> <p>作者在西乌珠穆沁草原•等待日出</p> 韭花飘香的草原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草原上遍地盛开着野韭菜花,野韭菜花是吃牛羊肉绝佳蘸料。</span></p> 套马手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套马手</span></p> 打马印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蒙古族打马印,源于12 世纪初。相传成吉思汗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 在马身上打印记来代表各部的标记。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易识别,之后逐渐成为草原马文化和马匹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印记,蒙古族称“塔姆嘎”,本意就是畜印,后来由于岁月流逝,“塔姆嘎”的原意有了转化,引申为手戳、图章、玉玺等。蒙古族人使用的印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有圆、方、三角、梯形等各种形状。有日、月、星、火、山、树、花、鞍、姓氏、吉祥结等图案。他们在实践中,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图形的,打马印一般都是从一岁的幼马开始,这样可以早些入群,就不怕与其它的马群混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打马印是蒙古族群众传承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活动。活动当天,牧民穿着节日盛装,骑在快马上挥舞着套马杆。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场面异常壮观,众人合力将套住的马放倒在地,便有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执印者在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上印记,以作为部落或个人马群的标志。</span></p> 转场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千百年的传承•史诗般的大转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每年5月底、6月初,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的部分牧民,会赶着成群的牲畜,陆续从各自所在嘎查的定居点出发,跋涉100多公里转场到水草丰美的夏营地。接下来的三四个月,他们将在这里放牧,待天气转冷、牧草枯黄后,再返回定居点。</span></p> 谢谢来访!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欢迎来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