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皖南行(二)

啄木鸟

<p>  一站式旅居为避免旅途劳累所提供便捷、悠闲、舒适的旅游方式迎合了大多老年朋友的需求。我们这次是第二次尝试不同地区的旅居体验。</p><p> 享受着一觉睡到自然醒,不费心思操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虽然短暂也特感倍儿爽!😄😄😄</p><p> 尽管天空下着雨,姐妹们用完早餐还是兴致勃勃在客栈周边逛逛,时不时的摆个pose留个影。</p><p> 客栈的对面就是通往齐云山的必经之路,一行人九点准时出发挺进齐云山游览。</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曾去著名黄山疗养,那时景区虽然有了缆车,但缆车的截止点是在半山腰。要抵达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等还须连攀带爬方得真果。那般吃力劲至今记忆忧新。 </p><p class="ql-block"> 后有人介绍安徽还有九华山和齐云山时,我头都大了,坚决不去!何况不是有传说“黄山归来不看岳”吗?于是对爬山产生了畏惧。</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山不同形水万千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 有心想去齐云山的念头还是看了一档《走遍中国》栏目的专题系列片——《徽州》。</p><p class="ql-block"> 专题中讲述了安徽皖南的十个典型景点,最后讲到的就是齐云山,我很惊讶央视为何不讲黄山、九华山单挑齐云山作为景点介绍,尤其是其解说齐云山时,我清楚记得开场白就是“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徽州的齐云山就是港湾”。</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句话,在我心中长了草,于是便启发了对齐云山跃跃欲试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齐云山,古称白岳,海拔585米,是位于安徽休宁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地质公园。</p><p> 齐云山与黄山南北相望相映生辉,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p><p> 齐云山与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并称四大道教圣地,又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p><p> 齐云山因处于小盆地中,山前有横江,气温温度湿润,水气蒸发不易扩散而可常年有云海出现。</p><p><br></p> <p> 天公不作美,阴雨夹伴着寒风,一行人还是选择了索道工具上山。当然也就失去了观看登封桥穿越“九里十三亭”霞客古道的游览。</p><p> 人生那能都如意,年纪体力不饶人能悠着点就悠着点吧!</p><p> 乘坐缆车俯瞰山下蜿蜒东去的江叫横江,她是新安江两大源头之一,因她流经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而入海,故有“三江源”之称。</p> <p>  下缆车便是景区大门“望仙楼”穿门而过才算是真正遁入齐云山道教胜境,券门两侧一对联系乾隆驻跸的御笔“江南第一名山,天下无双胜境”。皇上信口开河不免有点过了吧!让“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黄山情何以堪呀!😀😀😀</p> <p> 过了“望仙楼”山门,一条石阶整齐的登山歩道蜿蜓下行,我们顺其而下,再过天桥,继盘陀山腰朝向朦胧苍茫的前方疾走。</p> <p> </p><p> 此刻凄雨风疏,山间小道阴雾迷漫,途中岩壁凹斜面下时见古代修道者建庐凿龛的遗迹以及石碑和摩崖颇为奇秀壮观,但却也阴森肃杀。相较于对宗教秘境的惊恐,陡峭的山道和稠密的雨线,多少还是有点不寒而栗。😱😱😱</p> <p> “梦真桥”想考状元都要来走一走,梦想成真。</p> <p>  这个硕大的“寿”字是徽州婺源人朱熹的墨宝。</p><p> 俗话说“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定能活到一百多”。这个寿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不仅取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还暗含阴阳平衡之意,人体只有阴阳均衡方能健康长寿。</p><p><br></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突然惊见上坡尽处一尊 浑然天成的石门豁开,危峙而雄奇,石阶两侧石碑肃立,如卫士俨然列队,便知已到“一天门”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门”高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长约十来米,如此自然天成的穿山岩洞堪为神的之作,估计当初也是唐代道家先人看中此地作修炼之故吧!</p> <p> </p><p> 从“一天门”出,里面赫然又是一座丹岩赤壁的山崖,曲径循着崖檐下延伸,岩壁的凹槽洞穴处参差着各式微缩版的道观寺门,供奉各路神位圣像;摩崖上留有古往今来,登临齐云山的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曾留下佳句名篇或镌刻丹崖之上,或立碑幽洞之中,成为雄冠江南的齐云山石刻群。</p><p> </p> <p> 弧状的山崖底部有一口池塘,雨从斗状的天坑下下来,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番模样。</p><p> 我对宗教祭祀场所一向敬畏避远,根本不想流连细看,一行人便一溜烟儿地快歩穿越这片道场,继续拾阶攀走,一气到达“二天门”。</p> <p>  “二天门”是自然穿山岩洞叠加砖砌拱门建筑,凌驾山道高崖之上,气势雄威,其上层是座财神殿。</p><p> 我们都有点疲惫,二位姐妹因体力不支游览“二天门”后即原道返回到索道接驳点休息,我们四人继续前行。</p><p><br></p> <p>  穿过财神殿便是香炉峰拍摄的最佳位置,同时在“二天门”的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即荤又婚的正一派道士与山上村民杂居的地方云上人家一一“月华街”。</p><p> </p><p> </p> <p>  我们凭栏欣赏了一下雾中山景拍摄了几张雨雾中的“香炉峰”。</p> <p>  继续前行,不知还有多少路可走?只想着脚底生风,快快抵达山上人间,谁知刚爬上一截阶梯,山前方现出一座人工牌楼门坊,原来这“三天门”离“二天门”那么近,我知道踏进门洞里,便是“月华天街”了,身心顿时舒坦下来。</p> <p>  悬挂在半山腰的“月华天街”,承载着齐云山的大部分建筑,上百年来的叠加补缀,不仅形成了数百米长壮观的徽派民居壁垒,也维系着道教圣地的香火旺盛和旅游的需求。</p><p> 我们冒雨拾阶在上下折转的石板窄街上,移步于山色空蒙的草树楼阁之间,一边欣赏着长风野景的变换,一边体味着“天街小雨润人如酥”的诗意,疲态亦随之渐消。 </p><p><br></p><p><br></p> <p>  “太素宫”是月华街乃至整个齐云山的主要道观之一,原名佑圣真武祠,背倚齐云岩,前临香炉峰。</p><p> </p> <p>  香炉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p><p>底座小而稳健,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铁亭和香炉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在大炼钢铁年代被毁,现在的铁亭系八三年重建。</p><p> 我们踏上平台真值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真可谓:“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长生楼”是自家老宅改建的民宿,粉墙黛瓦,依山就势,古色古香,雕廊画栋,承载了一个家族的光阴故事,也记录了无数旅途中的停泊。观景位置视野开阔,站在门前将月华天街、香炉峰,横江水,八卦田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长生楼”的主人是位滿头乌发双瞳剪水的古稀老人,在下问老者,何益壮焕发。老者曰:“住长生楼”。😀😀😀</p><p class="ql-block"><br></p> <p>  </p> <p class="ql-block">  老者一边与我们介绍家门生意一边指引几位慕名前来手持长炮短枪、一壶茶水相伴、稳坐一边的摄友,称之为"守株待兔"。</p><p class="ql-block"> 等待着是自家门口无敌的云海!</p> <p> 我们一行登高俯视整个山村的全貌,云雨氤氲下的月华街依然漂缈仙美,道观和民居相邻,香火和炊烟互绕,道教修行和民俗生活相融,完全诠释了“修行在尘世,尘世即修行”的道家理念,之所以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村,我恍悟这里果然是别有洞天的禅道秘境。</p><p> </p> <p> 此时已过正午时,饥肠辘辘,二位姐妹还在半山腰翘首以待,我们带着一兜到此一游的收获,原路返回与齐云山拜别,从云端回落凡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