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的美篇

林荫

<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大器晚成之典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林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多年以前,一位小有成就的朋友说:“出名要趁早"。然后他举例说东周战国时代的甘罗十二岁就做了丞相来说事。我不以为然,也不苟同,他这样说我就知道他不怎么懂历史了,这是《东周列国志》里有记载的,但可能是个传说,历史上不一定有此人。但就算历史上真有此人,他十二岁做了副丞相,可十三岁就死咯,大过英年早逝了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西汉汉武帝的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二十岁左右就被授了大将军,但他二十三岁或二十四岁就死了,也是英年早逝。北宋宋徽宗的时候,十八岁之时的王希孟就画出了旷世名作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但也是在二十多岁就死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明代中期和文征明同时代的徐祯卿与唐伯虎。考取进士的徐祯卿,三十三岁就病死了,亦算是英年早逝。才华过人,聪明伶俐的唐伯虎也在五十四就过世,也不长寿。但大气器晚成的文征明却活了九十岁,在那时候是高寿的了,而且所取得的成就就比唐伯虎大得多多,并在书画界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更是唐伯虎所不可比拟的。</span></p> <p>  文征明,号衡山居士,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家。画艺超绝,仰者甚众,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并以出众的画艺与厚重的德行被奉为“吴中四才子”之首。</p><p> 文征明小的时候不太聪明,还有点呆头呆脑的,据说八九岁了,还不会讲话。一次,文家老人做寿,文征明的父亲文林亲自张罗,举行了简朴但场面热烈的寿筵,文家亲友都赶来做寿。拜完寿,大家正坐在厅中闲聊,文征明兴冲冲地跑了出来。</p><p> 一位远房亲戚拉过小征明,亲切地他几岁了。谁知文征明总是笑而不答。文征明的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孩子已快10岁了,却还不会说话,可怎么办呢?“父亲文林却一把拉过孩子,搂在怀里笑呵呵地说道:"不急,不急,大器晚成,请诸位拭目以待。"</p> <p>  果然,在文征明十岁生日那一天,第一次清晰准确地叫了声:"爹爹,娘亲。“文征明父母欢喜异常。从此,文征明表现出对学问的强烈渴求。文征明成年以后,专心研习学问,决心参加科考,考取进士。没想到,应考时他虽作了一篇颇有功力的文章,但到发榜的时候,都榜上无名。文征明心里不服气,就拿了自己的文章,托人找到了主持这次考试的主考官。</p><p> 主考官接过文征明的文章,看了很久才开口道:"恕我直言,你的文章写得确实很好,可是书法实在太差了,这样潦草的卷面如何让阅卷之人静心赏读呢?“说完,主考官拍拍文征明的肩头,"常言道,字如其人,恐怕就是因为看卷的人觉得你书法草草,才判你名落孙山的啊!"</p><p> 文征明听了顿感惭愧不已,他痛下决心,发誓要一雪前耻,于是他拜书法家李应祯为师,学习书法。</p> <p>  有一天,文征明正在临摹字帖。李应祯走来,看着他的书法,说道:“你学书法,不能总跟在人家屁屁后头跑,那样的话,就成了:‘书书奴‘。你来看这一笔……"说着,李应祯就执笔为他示范了起来。原来,文征明的勤勉感动了李应祯,李应祯将他终生学书悟出的笔意倾囊相授。</p><p> 在李应祯的悉心教导下,文征明终于创出了具有自己风格的书体。他的字法度严谨,颇有晋唐之风,在当时名气大噪。尽管如此,文征明无论繁忙与否,每天还是要练一遍高僧智永书写的《千字文》,直到晚年,从不间断。</p> <p>  一天,文征明在父亲的一个故友家中见到一幅山水画,他看得入迷,竟忘了回家吃饭。原来,这张画是画家沈周画的。于是文征明找到沈周,请求拜师学画。</p><p> 沈周是当时画界的国手,他对文征明说道:“画画这件事,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一生都未必有所成就,你有这种耐力吗?"文征明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天天往老师沈周那里跑,多年以后又学会了一手画画的绝活,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精。文征明成为沈周最好的学生,一个技艺全面的画坛高手。</p><p> 文征明的画材广泛,兼山水、人物等多种技法于一身,自成一格,造诣深厚。他画的兰花秀逸自然,有"文兰"之称。文征明通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以平平资质,回转而变为明朝有名的大书画家,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喜爱。</p> <p>  不必羡慕别人走得太快,只要脚踏实地向前,或早或晚都会迎来别样精彩。</p><p> 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都活在与众不同的节奏里。他不为年龄所困,而立之际学画,知天命后'北漂‘。从小学习木匠手艺的他,长大后顺利成章地成了木工。偶然间,他在雇主家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顿时爱不释手,打定主意要学画画。</p><p> 那时,齐白石已经二十七岁,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折腾,安安分分过日子。他却义无反顾地从头开始,四处拜师、学艺,潜心钻研二十年,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家。</p> <p>  五十岁那年,齐白石本想回乡养老,不料遭遇战乱,索性孤身一人前往京城卖画。没想到,他的画在京城不受待见,价格比别人便宜一半,依旧无人问津。</p><p> 但齐白石不为身份所困,愿意放低姿态向年轻人学习。画家陈师曾鼓励他创新风格,他便闭关练习,扎根生活,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特色。</p><p> 最终齐白石凭借多年的钻研和积累,提升了艺术境界,开创出齐氏红花墨叶派。更难得是,他也不被名利所困,享誉盛名,不改初心。有人找他画鸽子,他就专门养一群鸽子来观察,连鸽子身上的羽毛都会一五一十地数清楚。有人劝他抬高画价,他却不想占名声的便宜,依旧按照刚来北京的价格卖画,并谢绝讨价还价。</p><p> 二十七岁学画,五十八岁成名,九十岁还在坚持创作,不愿随波逐流的他,在自己的节奏里怡然一生。</p><p> 过早成熟的人生未必持久,而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才能留下繁华。</p> <p>  康熙乾隆年间,中国的书画界诞生了一朵奇葩一一扬州画派,画派中的佼佼者就是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金农早年以写诗著称,是个诗人。其后金农结合隶书和楷书的技法独创“漆书“,漆书很像今日之印刷体,所写字体只折不转,金石味十足。</p><p> 金农五十岁以后才专攻绘画,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在扬州卖画为生。金农常画花卉册页,偶尔也画人物山水,但艺术造诣略逊于他画的花卉。 六十岁,金农可又开始学画竹,据他自己说,到了无日不为竹的地步,而且喜欢画瘦竹,他觉得画瘦竹代表长寿。</p><p> </p> <p>  金农实属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一个才华横溢的旷世奇人,具有无拘无束的野逸气派。一七六三年,活了康雍乾三代诗书画三绝的怪才和尚金农在扬州逝世,终年七十七岁。</p> <p>  不疾不徐地享受过程,汲取养分,稳稳地扎根大地,终究会枝繁叶茂。</p> <p>  余生不必慌张,找到自己的节奏,哪怕道路遥远,旅途寂寥,坚持走下去,定会水到渠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