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近,网上红了一首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由此想到了我曾经走过的可可托海。</p><p> ——题记。</p> <p> 可可托海,其实没有海,哈萨克人把水汇集的地方叫做“海”。它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是我国唯一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它山林茂密,水草丰美,是哈萨克人的风水宝地。耶律楚材曾有诗赞曰:“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云覆云开岚色润,松巅风起雨声乾,风光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p><p><br></p><p> 我们到达可可托海时已暮霭沉沉,山林、湖泊、小船、村庄、牛羊……都披上一层黛红色余晖。我们住进了哈萨克人蒙古包,毡房内中间是火炉,周围是毛毡地铺,能住下十几个人。此时,帐外是藏蓝的天幕,挺拔的松树,喧响的河流。夜色朦胧,想到我们将枕着河水入眠,这河还是额尔齐斯河,它不期而来,又将载着我们的梦流向远方,感到莫名兴奋,一天的奔波饥饿、疲劳都抛到脑后。</p><p><br></p><p> 蒙古包的主人是哈萨克民族,汉语说得很蹩脚,交流起来挺困难。入住前,我们领队曾电话预定晚饭,说明十九人,八个菜,分为两桌。但是,当我们进帐围坐后,一张桌上满了八个菜,开始动筷子,另一桌却迟迟不见菜上来,追问老板,回答说,菜上齐了,你们不是定八个菜吗?领队说,我是定两张桌子的八个菜,你不想想,一张桌八个菜十九个人怎么够吃?是我普通话说的不好,还是你听不懂汉语啊?店主张口结舌。此时夜已深,再做菜已来不及,只有把一张桌的菜分成两份。大家说,菜不够吃,吃点主食也行,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主食上来,领队又问,怎么没有馕或者米饭呢?对方答道:你不是只定菜,没订饭啊!领队瞪起眼睛嚷道:“有菜就该有饭,还用订吗?你脑袋一根筋,不会转弯啊”。我从店主懵懂的眼神中看出,他绝非有意怠慢顾客,似乎这里开业不久或者接触汉人不多。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哈萨克人的质朴单纯,而这正是我们要看到的原生态。</p><p><br></p><p> 店主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误会,派他女儿与我们沟通,传达双方意思,她女儿是小学生,普通话说得标准,沟通顺畅无碍。从小学生介绍中知道她父亲是放牧人,家里牛羊成群,只是近年旅游事业兴起,才在这风水宝地开店接待游客的。</p><p><br></p><p> 为了观察牧人生活,我走进了他们毡房,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吃饭,成员有奶奶、店主夫妇以及两个孩子,晚餐是羊肉、土豆、盐巴,吃饭方式是用手抓,桌上有一把小刀作切割工具。我征求店主同意后,举起相机,他们的表情有点羞涩,似乎很少见到外人。</p><p><br></p><p> 当晚,我填了一首《临江仙》词,记载了这里的情况:</p><p><br></p><p> “脚下滔滔流逝水,天穹月影云光。松林河谷宿毡房,旅尘轻落后,围火响饥肠。</p><p> 十九人群分列座,八盘疏味无馕。举杯停箸笑乖张。原来两桌菜,只有一边香。”</p><p><br></p><p> 第二天早晨得知,我们已入驻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内,峡谷全长约40公里。逆流而上,沿河两岸对峙着形态多样奇峰怪石,都是峰壁圆浑灰白色的花岗岩,山峰间生长着笔直云杉,树木半绿半黄,偶尔也能林隙中看到一片嫣红,那是秋霜染红的秋叶,为冷绿灰白的色调增添一份温度。此时太阳还没有出山,山谷显得幽静清冷。</p><p><br></p><p> 渐渐地太阳升起了。起初,树尖峰头染成暖色,渐渐地扩大面积,河水却一直泛着幽蓝,波光粼粼。“着光山增色,近水树生辉”,这是我多年观察的体会。这光辉使山谷冷暖色调分明,是拍摄好时刻。山谷中有直立的山峰,平缓的高坡,曲折的河湾。我看到,几乎每座山峰,都是整块大石头组成。其中神钟山最为典型,它像一个倒扣的大钟,傲然耸立,只是在山脚下能观看全貌却拍不到全貌。在平缓的山坡上能看到少许毡房及羊群,如珍珠播撒在绿树草坪上。而河湾中自然倒下的几颗大树,又是一番原始自然面貌。</p><p><br></p><p> 由于急于赶路去喀纳斯,我们匆匆离开可可托海,路上,看到了哈萨克人骑马驱赶羊群转移牧场,(牧民根据季节变化,将牛羊向不同牧场转移的过程)。突然想到,我们的行摄何尝不是在转场?牧民牛羊逐水草而居,我们追随美景而走。所不同者, 牛羊转场有紧有慢, 我们转场要预先定房,而一旦订了客房,就要急急赶路。</p><p><br></p><p> 我们依然沿着额尔齐斯河畔前行,在荒漠中挣脱出来的草木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到羊群和牧羊人。</p><p><br></p> <p>可可托海暮色</p> <p>店主哈萨克一家人</p> <p>哈萨克小姑娘</p> <p>倒扣像大钟的山</p> <p>牧羊人在转场</p> <p>2018.10.26整理照片并文字</p><p>2020.11.29根据原文字改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