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李东亮 </p><p>图:掘夫雕塑作品</p> <p> 有一段经典得再也不能经典的故事:中东战争,炮火连天,战争能使权力者丧失理性而变的狂躁。然而,一批世界性国际大师的绘画作品必须途经战火国领空运往展出地,经协商,战火停息了一个时段,作品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迄今被传为佳话。</p> <p> 无独有偶,雕塑艺术家掘夫为了艺术的虔诚赴向战火中的叙利亚,2012年国际雕塑艺术研讨会在大马士革举办,被国际和地区各种力量围绕问题博弈日趋激烈的叙利亚已刀光剑影,掘夫与来自八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并没有退缩如期赴邀,他在火药味十足的焦土上创作了木雕《被包裹的女人》,似乎以爱化解战争与暴力是艺术作品魅力所在,当听到他的作品被国家新博物馆收藏时,我感到巨大欣慰。在随后几年里他被诸多国家政府邀请参展,获得殊荣。 </p> <p>艺术的力量原来能如此的撬动这个世界。</p> <p> 应该说,掘夫的雕塑作品有着浓重的母体情结,在色、情、乐、味上勾起迷幻的想象,让窒息的空间引来踹动的惊喜。此情彼景缘由诸多,若简述全貌有些困难,在近几年他的创作从形与神的特质、张力来看带有浓重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影子,当然,七、八年的学院式硬功夫与无羁思想能使他走的更远,内容上也夹揉着一些神经质的个人主张和梦境叙事,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的描述似乎进入了一种爱恋迷团又游离生命的支撑注入到眷恋关怀、依偎与不舍,这十分可贵!其实带有宗教仪式的爱意在神圣的旗帜下的人性介注又与自然融会即到达更为纯静边界,圣洁之爱变的尤为重要,我们看到的作品男人、女人们又似乎逃离与无奈,这或许掘夫内心创造的又一伊甸园。掘夫雕塑作品从另一面也凸显出快乐、好玩和恢谐中夹杂着一种精神的忧伤,越诗化了的世界暗影更长,愈趋于紧张感。这是作品内质给人的感受,它是艺术家精神本体无法遮掩的流露,即难得也困惑,难得的是观者被作品打动的同时重构审美秩序上释放出人性的欢歌,困惑的是在艺术流派如此多元庞杂的当下叙解精神灵魂血脉流动何方?这是纠结的艺术悖论。</p> <p>梦境照进现实不是呓语。</p> <p> 在极大物质化利益趋动的效力下岭南腹地当代艺术在国际背景中支流汹涌,它排斥着沪上小资的情歌曼舞,更关闭北方野岭劲风的直呼,地域的烙印尤如影子,尤如血脉,这些从掘夫许多参展作品中的材料、形象、意味、色彩及造型显现的很立体,在雕塑界难得可贵,这里引用都市流行俚语:掘夫的作品很"拉风"。</p><p> 2015.10.写于潍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