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教育家于漪说:“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奋勇前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0年11月14日,“省培计划(2020)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培训正式开班,我有幸成为“省培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满心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老师们在魅力新乡进行一场初冬最美的遇见!</p><p><br></p> <p>开班第二天,聆听了中原名师——濮阳开德小学何风采老师的讲座《创建灵动而开放的识字课堂》,何老师首先进行的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分享。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说是重点加难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识字量又大。所以很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依然不佳。不认识的,易混的,形近字不能正确区分的,写字少胳膊掉腿的……何老师的讲座让大家大开眼界: 原来识字教学还可以这样教。没有最适合的识字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年龄发育特点的,适合的语言环境,适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就是最好的。何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低年级教材的特点,创建了灵活而开放的识字课堂。让汉字和生活建立巧妙的连接,寻找生字和身边的人物、熟悉的地方、日常的物品、社会热点的连接点,把生字当熟字教,让学生和汉字建立起亲切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文识字找准时机,在课文的题目中,词语解释中,课文插图中,朗读训练中让学生熟悉生字,和生字建立连接,巧妙学会生字。还巧用字理去让学生学习生字,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何老师的识字方法不能是单一的,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是课内的,还有课外的拓展,有创造性的,灵动性的,适合学生特点的。</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下午,新乡学院3D打印学院党总支书记田文强老师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该院最具特色的3D数据中心、树脂打印室、3D工作室……等十数个特色实验室。田书记清晰的讲解和细致的实物示范让我们瞬间置身于高科技的氛围中:尼龙粉末、金属粉末、陶瓷粉末……放在不同的3D打印机中就可以打印出立体的活灵活现的各种物品。田书记还介绍了3D打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医学、军事、工业、制造业等不同领域,而且其耗能低、成本小、便于操作等特点正吸引着社会相关行业引进和吸收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span></p> <p>11月16日,我们骨干教师培训学员和新乡学院专家团队进行了实践环节的交流。专家团队由金树培教授,杜丽娟院长,崔丽老师组成。交流会上,专家团队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金树培教授认为,当教育沦为只为试卷,只为分数时,已不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育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和人格的培养,学生能说会写即可。他建议部编版语文教学,一个主题只精讲一篇课文,其他几片一节课就可以处理,采取1+x的形式。他认为,语文教学让学生多认字,多读书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说,去悟,放手学生,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中原名师崔丽老师也认为:“教师上课不要多讲,要让学生多读多悟,讲的再好,我们不是为了讲而来的……要精讲多练……”。</p> <p>11月17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新乡学院附属小学,听取了特级教师查晓红老师的《写信》一课,查老师的《写信》一课,是一节习作指导课。查老师从一张小外孙的照片,给满月的小外孙送礼物――写一封信,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明白写信就是一种简单的交流方式,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去阅读书信,了解书信的内容,潜意识的明白写信应该写什么,怎么去写,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有兴趣的阅读中学会写信相关的内容。依据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板书(写信的思维导图),结合板书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写信如何表达,列出思维导图。出示书上例文的思维导图,最后例文去写信。让学生在“照片――书信――读信――思维导图――例文――写作――评价”这样的环节中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会写信。有任务情境,但学生并未察觉,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效果较好。查老师的习作指导,可谓是无痕的指导。</p> <p>“中华诗词,字字珠玑,笔笔生花,卷卷永恒!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我们要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 用破一生心”的执着,用心感受诗意之美……”,南阳特级教师于德明老师出口成章的亮相在讲台上。</p><p>最是诗香能醉人!于老师文思泉涌、口吐莲花、才思敏捷、诗意挥洒、顷刻间圈粉无数,一场丰盛的诗词宴会精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在朗朗上口的清词丽句中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于老师从打开古诗的九种方式娓娓道来,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古诗还有这么多玩法儿!现代人需要诗词的滋养,喝着“互联网墨水”长大的青少年更需要诗词的浸润。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教师之责任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每一位认真聆听的学员都将是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者。</p> <p> 11月20日,是学员们的跟岗实践环节,我们来到新乡市育才小学,学校对本次学院跟岗活动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活动主题,组织优秀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以期更好地呈现。授课老师扎实深厚的基本功,熟练的驾驭课堂能力,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亲切大方的教态都值得大家好好学习。特别是五年级语文组授课老师带来了一节情真意切的讲读课《慈母情深》。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手段,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在重点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一句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理解文字带来的画面感,从而用心用情朗读课文,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母亲的疲惫与艰辛。两个课时的课,所有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如痴如醉。</p> <p>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11月25日,寒雨潇潇,冬日里的新乡市委党校3104会议室却暖意融融。这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新乡市新区小学李国胜老师带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与艺术》。 李老师从“读懂作者的心,知道学生的心,读透编者的心,彰显教育的心”四个方面,以“四心相通”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课例,为我们大家呈现了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他的讲座,紧扣语文教学的本质,于朴实中见真知,于实践中见灼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扇窗。</p><p> </p> <p>学习培训的15天,很快接近尾声,15天的努力,收获满满。不仅更新了知识,收获了经验,而且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次培训一共聆听了16位专家和学者的讲座,他们博学多才,妙趣横生的课堂让人着迷,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专家的谆谆教诲,学员间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p> <p>编辑:Sun</p><p>审核: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