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台湾《传记文学》月刊1993年2、4月号及1997年9月号刊载了回忆录《为蒋介石专线接话十二年》。作者王正元于1937至1949年间任国民党当局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侍从室电话监听员等职,专门负责蒋介石及党政军机关的电话接转、监听工作。文中写道:</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1938年夏,武汉酷热。以往蒋介石每年暑期都要到庐山避暑,但当时庐山附近已有日寇出没,为了安全不能再去。于是国民党军委会及湖北省政府计划在河南信阳鸡公山建立行辕,作为蒋避暑之地。为此,交通部先期派线路工程师林步周率领部分员工前往架设电路。工程相当讲究,全部使用双铜话线,除总机之外,另加装了许多电话分机。鸡公山上漂亮的西式洋房别墅很多,多为外国传教士的避暑私宅。战争打响后,他们大多数回国避难,闲空的洋房略加修葺布置即可使用。其中山间有一座比较精致的别墅,布置停当后准备做为蒋介石专用房。</i></b></p> <p>王正元奉命先期到鸡公山住了一星期,专候蒋介石的到来。一天,他忽然接到电令说,蒋委员长改去湖南衡山,命他兼程前往打前站。他到衡山后,又等了10天左右,始终未见蒋介石到来,再次奉命回到武汉。</p> <p>据此,很多人推断蒋介石没有来鸡公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上图为吴礼忠与其叔叔吴炳柱在花旗楼前。下图为吴炳柱夫妇合影,背后就是花旗楼。</span></p> <p>其实,早在1937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在鸡公山南岗征用了8幢别墅,作为蒋介石来山时的临时行辕。其中就有花旗楼。此楼前临悬崖,后靠狼牙岭,选中此楼作为蒋介石专用房,并在附近修建防空洞,就是要以防不测。花旗楼毁于“文革”后期,鸡公山风景区管理局成立后,为了尊重历史,发展旅游,于1985年在原址重建,当年10月竣工。只可惜当时没有原楼照片,未能原样重建。重建后的花旗楼小而精致,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16平方米。花旗楼底层与防空洞朝东南的出口相通。当年被征用的8栋别墅目前仅存3栋,亦即美龄舞厅(A7)、南德国楼(A25)和法国巡捕房(A18)。后来,为了维修花旗楼,并作为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蒋介石夫妇来山的见证人之一,北街居民岳燕庆最小的孙子吴礼忠献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从照片上看,花旗楼原来是一栋典型的两层欧式别墅,底层为地下室,有石阶直通客厅,建在复建后的花旗楼前空地上,视线极佳。此楼后来成了吴家的奶牛场,照片中隐约可见奶牛的身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发现的的五十年代的花旗楼旧照</span></p> <p>2008年6月,河南省文物局拨款对花旗楼进行维修,并作为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重新进行布展。整个展馆是由会客厅、军事会议厅和防空洞三个展区组成。会客厅正面便是伪装的防空洞入口。原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据说,南岳衡山蒋介石行营也与防空洞相连,洞口巧妙地利用穿衣柜遮挡,开门即进洞。楼上是复原展示的军事会议厅。据原鸡公山管理局局长房向离1948年著《现阶段鸡公山》(张轸题词)记载,“此山不独为避暑胜地,军事亦颇为重。故二十七年(1938年),主席蒋公曾一度驻本山南岗,指挥师旅,以与敌寇周旋”。为了凭吊历史,复原了中原会议会场场景。并详细地介绍了武汉会战中日双方的军事部署、作战序列和主要将领。展柜内所展示的是文物工作者所收集的武汉会战期间与鸡公山有关的史料、回忆文章和目击蒋介石夫妇上山的证言材料,弥足珍贵。据岳燕庆回忆,她一天中曾两次见到蒋介石。2011年岳燕庆的次女、侨居美国的吴秀莲回山省亲时,也回忆说,她小时候见过戴着草帽宋美龄的样子,草帽上的红飘带飘起来,好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於达</span></p> <p>对于蒋介石是否来过鸡公山,除《现阶段鸡公山》外,始终没见国民党官方的记载。为此,信阳师范学院历史人文学院副院长田青刚先生穷究史料,最终从国民政府总统府档案和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唐纵的日记中发现端倪。唐纵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当时武汉遭日机猛烈轰炸。唐在日记中写道:“8月20日,委座晚上赴鸡公山,於组长要跟去,组务由我代理。”1949年唐纵随蒋介石逃亡台湾时,日记被人民政府截获,1991年由公安部档案馆编注成书,即《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於组长就是於达,又名凭远、平远,浙江黄岩人。时任侍从室二组少将组长,此前长期为第1师参谋长,为胡宗南手下的得力干将。1938年6月至1944年3月任侍从室二组组长,长达六年之久。后历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新疆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副司令长官、国防部第一厅中将厅长等职。1985年6月病逝于台湾。很可惜,198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历史研究所整理的《於达先生访问记录》正好截止于1937年,对于於随蒋上山期间的情形仍不得而知。田青刚先生从《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中,找到题为《蒋委员长自鸡公山致行政院长孔祥熙嘱积极进行对美借款问题电》,时间为民国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即1938年8月22日。这足以说明,蒋介石在山中至少有2天时间。电报内容为:“孔院长勋鉴:借款问题应对美积极进行,前请光甫赴美事究竟如何?应促其早日成行,如需由弟敦促,则可由弟电催也。借款方案请多拟几种具体方式,嘱光甫带去,否则请适之先行回国,托其带去亦可。适之大使事务,请即日发表,究有征美同意否?盼复。中正叩。养。申机。”电报中所说的“光甫”,即著名银行家、中国旅游业先驱陈光甫,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蒋介石8月21日的日记也明确记载:“昨晚乘火车,今晨到鸡公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蒋介石在武汉</span></p> <p>事实上,1938年夏正是武汉会战前夜,围绕着武汉的攻守,中日双方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6月18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准备汉口作战”的命令,要求“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随即,安庆、湖口、九江相继失守。8月22日,也就在蒋介石在鸡公山致电孔祥熙敦促对美借款之时,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进攻武汉的第188号“大陆命”、135号“大海令”,日军冈村宁次第11军沿长江两岸进攻,东久迩宫稔彦第2军从大别山北麓进攻信阳,意在迂回包围武汉。也就是说,日军正式下达攻占武汉之时,蒋介石正在鸡公山上。蒋次日便南返武汉。9月2日攻占固始富金山,遭遇宋希濂部顽强抵抗。就在王正元转赴衡山之际,蒋介石已经赶往鸡公山,衡山之行只是放了个烟雾弹。正说明蒋介石行踪的高度机密性,以防止日机轰炸。富金山阻击战期间,宋美龄一身戎装来到富金山前线,沿着战壕一路慰问、鼓励一线将士,极可能就是直接从鸡公山南返武汉后前往的。那么,蒋介石到底在鸡公山都干了什么?对此,另一位研究信阳历史的专家程思明先生从中正文教基金会的网站发现了端倪。</p> <p>该网站上传有《蒋中正总统五记》,即《困勉记》《游记》《学记》《省克记》《爱记》等五种日记类钞的总称,系陈布雷主持总裁事略编纂室时期,由参与《事略稿本》编纂的王宇高、王宇正等负责辑录。其中,《游记》卷八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条文中发现的蒋介石登临鸡公山的记载:“五月七日,傍晚,散步东湖滨。八日,泛舟东湖。十一日晚,散步东湖滨,曰:‘月白风清,山明水秀,此忧中之乐也。’十二日晡,以飞机到郑州。二十五日晚,以火车南回。二十六日晨,车经鸡公山,下车,登山游览。晚到汉口,返武昌。二十七日傍晚,泛舟东湖。”这次蒋介石上山是5月26日晨,当天上下,与霍本田后来在《逃亡流浪,流浪逃亡——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生活纪实》一书中的回忆相吻合。霍当时为流亡到鸡公山上东北中学学生。他在“蒋委员长来到鸡公山”一节中写道:</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在冯玉祥将军演讲后的没有几天,又听说蒋委员长也要到鸡公山来视察防务,同学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蜂拥到校门口去观看……当大家等了好长时间,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已经等着不耐烦时,突然在南街鸡公山旅社的转弯处看见了一队身穿黄呢军服的士兵,簇拥着一个滑竿过来,坐在竹椅上的正是蒋介石。在两个轿夫的均匀步伐下,慢慢地从南街走了过来,这时清楚地看到他带着黄呢军帽,身披黑色斗篷,正安详地坐在滑竿的躺椅上,还扭过头来看了一眼东北中学的校门,便左转弯走向下山的路了……</i></b></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霍本田与《逃亡流浪 流浪逃亡——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生活纪实》</span></p> <p>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去郑州前在武汉东湖或散步、或泛舟,回程还不忘登鸡公山游览,回到武汉依然泛舟东湖。从5月12日到25日,蒋介石在郑州都干了些什么呢?《游记》中这段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件抗战史上的大事件。据载,5月12日下午5时许,在七架战斗机的掩护下,蒋介石乘坐一架小型客机从汉口机场起飞,飞向郑州。同行的还有薛岳。就在当天上午,他突然接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急电,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主力已于午前4时左右,由蒲县以西渡过黄河,此时正向菏泽迫近。土肥原一旦攻陷菏泽,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豫东平原的大门,陇海铁路随时可能被敌切断,徐州也将陷入敌军彻底包围之中。蒋介石此去郑州就是要部署兰封会战,准备围歼土肥原。然而,令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嫡系将领桂永清、黄杰竟然不听指挥,临阵脱逃,彻底打乱了程潜的战略部署,歼灭土肥原的宝贵战机被葬送。他的15万国军居然没能消灭2万日军,使得兰封战役成为“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也与一个月前的徐州会战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兰封失利直接促使蒋介石下决心实施黄河花园口决堤计划。蒋介石5月26日上山,是在赴郑州指挥兰封会战失利后,顺道一游。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也有反映,“上午途经鸡公山,登山游览甚想稍息,不料上山以后,满山皆是东北张逆余氛,且对此山顿生嫌恶,乃即下山乘车。”也就是说,他的游兴是被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所破坏,而所谓“张逆余氛”正是指张学良所创建的东北中学。</p> <p>《游记》卷八记载:“八月二十日晚,以火车往鸡公山。二十一日晨,到鸡公山,曰:‘山地清静高爽,又得观览云海,心旷神怡,无异出火坑而入清凉洞天矣。’下午,游北街、教会区。晚,坐山石纳凉。二十二日,晨起,跑山。傍晚,到山腹游泳池,静坐蜜月轩良久,曰:‘甚觉自得也。’二十三日,晨起,到鸡公岩下瞭望,曰:‘全山之风景在目,令人心清神爽,惜今晚即以离山回汉,心殊恋恋,舍不得也。’因忆幼年事,曰:‘余幼年时,常往外家葛溪,途过驻岭下,见山高而陡,每想如此地形,不怕敌人来攻,若用木石由山上投掷而下,再设法阻塞其道路,则敌虽不死,亦必受重伤矣,此种意念,至今思之,自觉可笑,但亦可贵。孙子所谓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亦不过善利用形与势耳。’晚,返武昌。二十五日,曰:‘回武昌以来,至今三日,闷热已极,虽能强勉忍耐,然念鸡公山不置。’”这段文字只是记载蒋介石在山游览时的情形,而对随行人员和处理政务事并未涉及。岳燕庆所见到的,正是蒋介石这一次上山。这次上山同样也被在山的另一所流亡学校河南大学学生郝守勤意外撞见,不过,此时的河南大学已经迁往南阳镇平。北京大学教授齐小新在研究美国传教士口述历史时,也发现有类似的回忆,他写道:“这些传教士的住所紧挨着蒋介石夫妇的住地,传教士们有时可以看到散步途中的蒋介石夫妇,1934至1938年间,传教士教员及美文学校的学生又返回鸡公山,其间又和蒋介石夫妇在鸡公山做了一段时间邻居。不过这次蒋介石不是在组织围剿共产党,而是躲在鸡公山的防空洞里考虑抗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柏尔恩的孙女詹妮弗提供的柏尔恩画像</span></p><p><br></p> <p>还有一位关键证人正是花旗楼主人柏尔恩。此前,他刚刚和家人从汉口跑到鸡公山躲避战乱。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938年夏,我们听到的下一件事是,管理局局长要离职了,将有一位新局长接替他的职务。即将离任的魏局长是“青年马歇尔”的追随者之一,他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植树种花方面。当我们得知他的继任者是蒋介石夫人的私人秘书时,我们感到非常吃惊,更感到吃惊的是,蒋介石和夫人打算在这里过夜。</p> <p>他说,新局长邓少将是一名基督徒,英语说得很好。在他上任后不久,乔伊斯便带他来讨论蒋家和顾问唐纳德的两套房子租金问题。柏尔恩同意出租他正在照看的汇丰银行的房子,和他东边的小房子。紧接着,柏尔恩开始维修汇丰银行的房子,即A21号,这栋楼被管理局赎回后缺乏维护,状况很差,经过修缮,屋顶被漆成了绿色防止空袭,看起来非常漂亮。与此同时,一群劳工被征募来建造两个防弹掩体,其中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工程,沥青和钢筋混凝土的两个大铁门建造得像银行保险柜!里面的墙壁和地板是由抛光的木材制成的。一位高级军官向他暗示,这个巨大的防弹掩体里可能藏着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其目的是要使鸡公山指挥部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中心。房子周围架满了电话线,与汉口建立了联系。这正好印证了王正元的回忆。这个邓少将名叫邓世平,他所接替的魏局长叫魏纶,东北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5年鸡公山全图中的鄂二十号就是柏尔恩居住的别墅。</span></p> <p>柏尔恩还回忆了蒋介石来山时的情形,他说,当庇护所快要完工时,一群警察赶来。有几条路禁止通行,既不方便,又很有趣。最后我们看到穿着灰色制服的人——他们是私人保镖。第二天(8月21日)早晨,委员长和夫人来了。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来视察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邓将军后来告诉我们,夫人非常喜欢它,所以她请她的工程师兼建筑师画了一幅草图,因为她想在和平再次到来的时候仿造。</p><p><br></p><p>蒋介石夫妇还来到柏尔恩的花园散步,柏尔恩和妻子回避以免破坏他们的隐私。他注意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总是有穿灰色制服的人陪伴着他们。蒋家只住了几天,就像来时一样悄悄地走了。随着事态的恶化,他们没有回来。</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英国华昌洋行别墅(A7号),因宋美龄居山时在此跳舞,故称美龄舞厅</span></p> <p>蒋介石第二次上山的目的,避暑是其一,躲避日机轰炸是其二,而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则是其三。据田青刚先生考证,蒋介石上山还有另一方面的目的,即思考中日战争大局和外交问题。这在《蒋公大事长编初稿》中有明确记载,“静心考虑大局及外交问题”,策定对俄、英、美三国外交方针,即对俄合作,以不牵涉内政为度;对英勿使其与日妥协,以牺牲中国;对美则尤应积极进行,以争取其援助。致电孔祥熙,嘱其对美借款有关事项,同时发表胡适为驻美大使。收到蒋经国决定留在江西俞济时军团的来电后,致电俞济时,嘱其“试验其才力与胆识如何,再定升降,一时切不可委以高级职务也”。对于蒋介石在山召开“中原会议”,《事略稿本》并无记载,由此可见,纯为房向离猜测,没有史实依据。</p> <p>不过,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对于此次上鸡公山这样写道:“此处清静高爽,又得观览云海,但一念及敌情与战事,遂觉耻辱重重,不得片刻去怀”。离山时又写道:“今又急遽回汉,良用恋恋”。甚至在1939年8月所记的反省录中,还说“时时想离重庆避嚣而终无一日能离渝,去年在武汉虽在军事倥偬之极,亦得在鸡公山三日之休息,而今年竟无一日之暇也”。可见,蒋介石对于鸡公山的留恋,和作为中国抗战领袖的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