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李莎与郭茨口小学参会人员合影)</span></p><p>ㅤㅤ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落实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业引领优势,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搭建交流平台。11月28日、29日,第二届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论坛在武汉市盛大开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国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论坛主会场)</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国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论坛分会场三)</span></p> 嗨!我们的劳动课程群! <p>ㅤㅤ29日上午,位于四楼武汉厅的三号分会场,一场精彩纷呈的分享正在进行。来自郭茨口小学的周红缨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她与劳动教育实践的不解之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ㅤㅤ从一张奖状展开来的,是郭茨口小学正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劳动课程群。 <p>ㅤㅤ劳动,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不仅仅是了解一种劳动技能,还希望他有更高层次的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做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学校着力构建了“5H”劳动课程体系:分别是核心课程(Hub)、头脑课程(Head)、心灵课程(Heart)、双手课程(Hand)、健康课程(Health)。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郭茨口小学“5H”劳动课程群结构图)</span></p><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主会场观看直播的参会领导们仔细聆听郭小的“5H”劳动课程体系)</h5> ㅤㅤ和与会的其他学校相比,郭茨口小学显得有些“名不见经传”。但说到劳动实践课程,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可谓是走到了时代的前列。通过三个方面的展示,让全场嘉宾纷纷表示“真是学到东西了”“有机会一定要到你们学校来参观学习”。 自觉式内驱,让劳动变得有意思 ㅤㅤ开学第一天,郭茨口小学为每位一年级新生准备了一份甜蜜的入学彩袋。这不仅仅是一个彩袋,而是一节劳动启蒙课: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购买材料,精心设计入学彩袋,一起参与制作创意学具。这份入学礼不仅承载了家人对孩子甜蜜的希冀,更是丰富了孩子们的劳动体验,提高了劳动能力,彰显了学校对孩子初始劳动意识的培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启蒙课程《入学彩袋》)</span></p><p><br></p> <p>ㅤㅤ全国“仅此一家”的《Y•次元》密室探索课程根据学科目标统筹建立年级知识树,整合了数学、语文、科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而劳动课程也是密室探索课程中重要的学科融合课程。学生通过劳作,解决问题,获得快乐!学生在解密过程中,孩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得到充分结合,提高了思考,学习,交流和合作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学科渗透课程《Y•次元》)</span></p><p><br></p> <p>ㅤㅤ《故事知道答案》阅读课程把每个孩子的最乐意的事情——听故事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从故事中走进劳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劳动不仅仅是吃苦,有时候巧思也可以让劳动事半功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思考力课程《故事知道答案》)</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实践课程《“纸”向未来》)</span></p><p><br></p> <p>ㅤㅤ没有什么比用双手去创造生活更让人感到有意思、快乐的事了。学校提倡让孩子双手动起来,用双手点亮美好的生活。《“纸”向未来》社团课程让学生通过裁剪废旧纸盒、搓捏纸条、设计图案等动手动脑的方式创作汉江边的青铜礼器。我们以劳育美,劳动成为孕育审美的过程,劳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的境界。</p> 沉浸式体验,让劳动变得有意境 ㅤㅤ劳动是诗意的栖居地。充分挖掘劳动独特的韵味,使劳动课程富有荡涤心灵、激扬生命的意境,从而真正体现劳动育人的价值。劳动课程的意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欲望,有意境的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坚定学习信念,领悟学习要义,成为有思想的的劳动者。学会正确判断价值、独立思考问题、理智审视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思维。 ㅤㅤ《读江记》劳动文化通识课程是学校文化输出口,同样也是“5H”劳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读江记》课程牢牢抓住劳动课程的特点,充分的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创造性地以汉江文化为根进行劳动课程项目化、产品化设计。 ㅤㅤ在课堂上,《读江记》课程丰富的知识内容,灵活的教学方式,多彩的场景创设让学生体验到劳动非常有乐趣。劳动在这里是一项美好、快乐、难忘的生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劳动知识,领悟劳动的深意,明白生活的哲理,体悟生命的要义。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文化通识课程《读江记》)</span></p><p><br></p> ㅤㅤ《“这就是爱”》德育戏剧课程聚焦社会上最平凡的劳动者,学生通过实地体验、撰写剧本、排演故事等说、唱、跳的形式向最平凡的劳动者致敬!在课程中,师生共同创设最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其中,在情境中参与扮演普通劳动者,挖掘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更是要让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善待劳动者就是最人性化的劳动教育,每一个奋斗着的劳动者都需要被全社会善待,劳动的精神才会不断被滋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劳动体验戏剧课程《这就是爱》)</span></p><p><br></p> ㅤㅤ对于郭茨口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黄金∙周》童蒙养正课程是最让人期待的了。这不,一年级3班的余佩老师就将这节《你真的会上厕所吗?》的课堂搬到了厕所。带领孩子们了解中西方厕所文化的不同,学习如厕的文明礼仪,排队——脱裤子——擦屁股——废纸进垃圾桶——冲水——洗手,这些小小的行为正是学生必备的如厕规则与礼仪,更是每一个公民素质的标志!厕所本是生活场景中的边角,在这里,成为了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即使在厕所,你也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金•周》劳动启蒙课程)</span></p><p><br></p> 多元化评价,让劳动变得有意义 ㅤㅤ劳动教育的学习方式多元,不只跟随教师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能得到尊重,我们通过制定劳动课程学习的档案,包括过程性记录,这是德育戏剧课程中师生合作完成的戏剧记录册,学生之间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式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此外,学校将其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到智能评价系统V校之中,最终导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劳动成果可视化,主动感受劳动教育带来的成长变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郭小的学生们可喜欢V校的勋章啦!)</span></p><p><br></p> <p>ㅤㅤ结束分会场的议程后,郭茨口小学参会人员一行从分会场来到主会场,听取各区教育局及各位专家的总结与分享。在多名专家的发言中,都提到了郭茨口小学的劳动主题课程,“5H”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ㅤㅤ会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罗祖兵教授代表本届论坛组委会,和郭茨口小学参会人员进行了亲切地交流并合影,表示之后将继续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和郭茨口小学的合作与研究。周书记也表示将继续以劳动教育的三个特征为源,明确育人导向,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与活动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p> <p>文字编辑:王子豪</p><p>图片编辑:王子豪</p><p>美篇制作:王子豪</p><p>审核:麻淑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