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同煤地区的“三供一业”改造基本进入了尾声,楼道里的暖气管道明晃晃地胡乱搭建在那里,电线也横七竖八地在墙上爬着,楼梯上的建筑和生活垃圾多的已经快无法下脚了,每次回到家里,鞋底上都粘着一层厚厚的白灰,让人苦不堪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同市御东新区的造城,我住的同煤教工家属楼早已没有了几户教工,大多都是从县区来的新移民。对门不敲门,隔壁不来往,同在屋檐下,却如陌路人,是我们小区真实的写照。大家都抱怨楼道的卫生差,对楼道里的公共空间状况熟视无睹,都等着社区,物业来人打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星期日,我打扫完家里的卫生,便提着水桶开始打扫楼道里的卫生,先是用墩布沾着水大体擦了一遍楼梯,免得灰层到处飞扬,然后又用扫帚仔细地把垃圾清扫了一遍,最后又用墩布沾着水认真地擦洗了一遍,换了五桶水,用时一个小时,直至干净如新。待打扫完毕后,累的腰酸背疼,气喘吁吁,看来“廉颇老矣,只能吃饭”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午与爱人出门,走在干净的楼道里,便和她说起我打扫楼梯的过程,爱人没有表扬也没有反对。估计今天大多数邻居走在干净的楼道里,也和爱人的态度一样吧,也许极个别人会夸奖物业公司做了一件好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为什么愿意主动做好事,而且不留名呢?这是基于父亲的力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小时候,冬天夜里一下雪,父亲总是早早地起床,拿着大扫帚去扫雪,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扫出一条道来,目的是方便邻居们出门,然后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再去地层500米深的井下工作。当时妈妈和我都骂爸爸,认为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多管闲事,而父亲总是一笑了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党员,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的多,而说的少。虽然父亲已经走了近4年了,但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还在,父亲给予我们的力量依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