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汉桑城

小蚂蚁

<p>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p> <p>  汉桑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城中心,面积十余平米,城围11米,高4米。由青砖砌筑,上有垛口如城墙,故得名:汉桑城。城墙迎太阳的一面,立有石碑,记述了汉桑城来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汉桑城内 有两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一棵名叫:关植桑,一棵名叫:关宿桑。距今1800余年,是三国时代 关羽(关云长)亲手种植,树龄均1800余岁。桑树历经千年,虽主干枯萎,但仍枝繁叶茂。这两棵历经千年沧桑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汉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并加以保护。</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元201年至206年,刘备、关羽、张飞曾驻军南阳新野,并筑城练兵。后来,诸葛亮策划先烧、后淹曹军的计划,并派关羽在新野县城北的古镇沙堰埋伏。大战前夜,关羽倚睡在新野的一颗桑树下。次日,曹军杀入新野,中计被火烧,大败而逃,渡河时又被关羽开闸放水袭击溃败的曹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汉桑城位于南阳市区新野县城内,是世界上最小的城。</p><p> 据新野县志记载:公元206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屯兵新野,运筹帷幄以图大业。一天,关羽操演归来,将自己的坐骑赤兔马拴在门口一棵桑树上,随后进屋一门心思研读兵书去了。不料,因为这匹马饿了,把树叶、树枝、树皮啃了个净光,没几天,桑树干枯而死。而这棵树是房东张老汉一家养蚕维持生活的树。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关羽,要关羽亲自栽种一棵树,以示对张老汉的赔偿。关云长开始想不通,认为一棵树算个啥,赔点钱不就完了?觉得是诸葛亮给他难堪,心中不悦。但仔细思量,觉得诸葛亮的话十分有道理,军中订有爱民纪律,己不正,焉能正人?于是亲自从市上买来一棵桑树,栽在原树穴坑中,并再三向张老汉赔礼。为了不让这棵桑树再遭损害,关云长又带领官兵,用砖为桑树砌了一座“城池”。在关羽的细心呵护下,这棵桑树茁壮成长,枝叶繁茂。“汉桑城”由此得名。</p> <p> 今年重修了大门</p> <p> 对火烧新野的介绍</p> <p> 古人对汉桑城的题咏</p> <p> 在原来旧址上增加了很多人文景观</p> <p> “汉议事台”,是东汉刘备、诸葛亮商议军务大事的地方,原名“议事堂”。它的修建,记载了当年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在“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宏伟大略驱使下,三顾茅庐“得诸葛”千年佳话。诸葛孔明在此和刘备运筹军机、共谋天下大事。它初建于东汉公元201年,重修于1987年,是蜀汉政权的火种点燃之地,是诸葛孔明初露才华的舞台,也是刘备重才任贤的“圣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明朝李瀚的“望夫石润经新雨,议市事堂空锁暮烟”中,可以窥见一斑。</p>